时事

持真刀假枪 拥IS印刷品
嗑药少年借打抢等捉

看来神志不清的少年,持真刀及假枪对着女店员叫嚣。

(双溪大年12日讯)一名疑神志不清的巫裔少年昨晚持真刀及假枪到一电影光碟摊位抢劫,却志不在钱,还叫女店员报警,警方扣捕他后竟从其身上搜出“回教国”组织(IS)的印刷品,不敢掉以轻心,把他转交政治部调查。现场当时气氛紧张,因为公众一时无法确定他手中的是否真枪,因此,不敢轻举妄动,警方接报后,在附近的便衣警员马上赶到现场,确认他手中的是假枪后,马上与志工团成员合力把他制伏,带回警局助查。

此案件昨晚9 时许在万顺超级市场底楼的贩卖电影光碟摊位发生。奇怪的是,劫匪并不志在金钱,反而叫事主报警。



便衣警员赶到后,确认该少年所持的手枪是假枪,马上与志工团成员合力把他制伏。

据女店员说,她并没听到劫匪自称是IS 成员,她以为是嗑药后的瘾君子抢劫而已,但也吓得脸青唇白。

据在场的志工队成员表示,该劫匪似嗑了药或精神有问题的人,不像杀人不眨眼的“回教国”恐怖组织成员,希望公众不要恐慌。

因案在调查中,警方暂无可奉告。

疑精神有问题的男子(中),被便衣警员擒下后带返警局。

拿类似可兰经书蒙白布念念有词



万顺超级市场的保安人员舍嘉仁(53岁)透露,有关少年指示女店员蹲下后,拿出一本他指看来类似可兰经的书,口中念念有词,过后就傻呼呼的站在摊位的收银处。

他说,该名少年进入超级市场前,已蒙上一条白布,在走进贩卖电影光碟摊位的收银处后,从黑色的书包分别拿出“手枪”及刀,他的同事见状马上以手机报警。

他说,由于该少年手持武器,因此保安人员及公众不敢轻易妄动,等到警方到来后,才配合警方擒下该名少年。

他说,警方过后掏枪指示该名少年放下武器,抢劫到被捕全程约半小时。

就读宗教学校

吉打州总警长拿督占比里表示,持假枪在双溪大年万顺超级市场底楼打抢而被警方逮捕的16岁少年,证实是双溪大年一所私立宗教学校的学生,家住双溪拉也。

他说,初步调查显示,该少年是独自行动,只是想突出自己是“回教国”组织支持者,并非重要成员,但警方将从各种角度深入调查,包括是否涉及其他人及该少年如何获得“回教国”的印刷品等。

他说,警方从该少年背包中搜查到的东西有一把菜刀、一把玩具枪、一件印有“回教国”标志的白布及有关印刷品。

警总长:少年疑受回教国洗脑

(吉隆坡12日讯)为了证明本身是“回教国”组织一员,少年竟持刀和假枪到超级市场闹事。

昨晚在吉打双溪大年万顺超级市场持刀及假枪闹事被捕的16岁少年,相信是受到“回教国”思想洗脑后,才作出有关行为。

警察总长丹斯里卡立说,嫌犯是通过电邮和社交媒体得到“回教国”组织的资讯,进而受其极端的思想洗脑。

“他并没有意图要伤害女性,只是要证明自己是‘回教国’的一员,并能完成组织要求的任务。”

他说,嫌犯就读吉打一间宗教学校,警方已援引2012年国家安全罪行(特别措施)法令(SOSMA)逮捕对方协助调查。

反应

 

灼见

【灼见】恐怖组织是怎样炼成的?/霍咏强

说到“恐怖袭击”,必然想到枪手袭击莫斯科郊区音乐会,导致最少143人死亡、200多人受伤的惨剧,至今这个数字仍未完全确定,也足以证明其严重性。事件发生后,最惹人关注的问题自然是“谁是黑手”?

表面上,袭击后恐怖组织“回教国”(IS)就迅速承认责任,似乎还怕大家不相信,第二次承认攻击时还发出现场视频。另一方面,美国强调在恐袭发生前,就已经“多次”公开发出警告,不但明确撇清责任,同时指出事件与乌克兰无关。

乌克兰难消除嫌疑

事实上,除了可以知道事件由极端回教暴力分子策动外,谁是幕后黑手?可能永远找不到真凭实据,但乌克兰参与其中的嫌疑,却也不是美国撇清就能消除的,俄乌在交战状态之中,俄罗斯遭受大型恐怖袭击,如果乌克兰组织完全不涉其中,那才真令人奇怪!

尽管细节不准确,那美国为啥知道这次恐袭?在九一一事件后,通过制裁、反恐、监控、科网,世上没有美国侦查不到的区域,就连中国也只是渗透程度较低而已,以恐怖活动这种被视为关键行动的,是绝对逃不过美国的监察,只是谁有“权力”知道,这可能是另一个大谜团。

然而,这场恐袭也并不是近期的单一事件。3月26日巴基斯坦达苏地区一支载有中国公民的车队遭自杀式炸弹袭击,5名中国公民及1名巴基斯坦籍司机在爆炸中不幸身亡,在2021年时也曾经发生过同类袭击事件,当时造成13人死亡。

“恐怖袭击”是人类世界一种最为廉价的凶残,这种无耻的行动,和各种暴力行为比较,费用很低,但却能令全世界都风声鹤唳,并要用上千百万倍的金钱和资源,来遏止这些行动。一个更恶心的说法是“性价比”很高。就以袭击莫斯科音乐会为例,根据消息是4名塔吉克斯坦公民执行的,他们接受了100万俄罗斯卢布的费用,实施了这场屠杀。这是多少钱?就1万美元,更突兀的说法,就是每条人命只值70美元。

反恐成另一种恐怖活动

袭击发生后,所有国家地区都提高安保级别,就这几个月,估计投入反恐的资源就数以十亿计,更不要说挑动了俄罗斯追寻幕后元凶,为世界带来的不安和恐惧情绪,会带来多大的损耗?

如果我们还要进一步分析“恐怖袭击”的特性,还会得出更可怕的联想。恐袭的成功与失败,离不开如何快速地取得武器,以及庞大的资讯网络,资讯越精准成功机会越高;于是我们发现某些国家在操控“恐怖袭击”事件上,有着至高无上的优势。

尤其是,原来“反恐”也会变成另一种恐怖活动,其中一种所谓反恐工作,就是“打击一些支持恐怖活动的地区”,按理说,这种神憎鬼厌的行为,除了所谓“恐怖组织”,没有正常人、正常国家地区会承认自己“支持”恐怖活动,“反恐”的定义变得更主观,甚至变成借口。

更令人慨叹的是,这些年,不难发现不少恐怖组织的出现,起源就是“打击恐怖组织”,正如美国扶植奥萨马就为着打击伊拉克的萨达姆,然后又在九一一事件后策划分裂成了卡伊达,再试图以伊拉克反抗军攻击卡伊达,结果变成更凶残的“回教国”。

用恐怖组织来取代恐怖组织,这不是没完没了吗?

恐怖组织的“普及性”

还有另一种不知如何形成的特征,就是恐怖组织的“普及性”,所谓普及不是数量有多少,而是他们的名字有多普通?比如说,最强悍的恐怖组织叫“回教国”、卡伊达、塔利班……但为什么一个最凶残的恐怖组织要用上一个最普通的宗教名字?塔利班更就是“青年军”的意思,请问有哪个国家没有青年军?

“卡伊达”的来源就更有娱乐性,传闻卡伊达组织原来不叫这名字,只因为这用语是基地又或总部,某国在监听时经常听到卡伊达这个字,于是就用上了“阿尔卡伊达”来命名这个恐怖组织。我们不难想象这几个恐怖组织的“名字”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因为青年军、总部和回教“国家”,现世代文明应该改变不了。

反过来想,这种“命名”的技巧,又是否一种“战略性”行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