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独家】亚洲女富豪崛起

虽然全球女富豪的榜单中,还是以西方国家居多,但随着亚洲经济起飞,也可见到亚洲女富豪的踪迹,而且累积财富的速度也绝不容小觑。

不过,由于亚洲早年还有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存在,虽然这几年渐有改善,但当前阶段,男富豪的数量还是远远超越女富豪。



在彭博社汇整的全球400大富豪中,共有93位富豪来自亚洲,其中女性只占了5个席位。

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球上榜的46名女富豪中,只有两位是靠着白手起家撑起自己的一片天,而其中一位就是来自中国的周群飞,她凭着一己之力,就坐上亚洲女首富的地位。

在5位亚洲女富豪中,有三名是来自中国,另两名来自东盟。无独有偶,这两人都是在丈夫逝世后接手股权,继续引领家族累积财富。

女工成手机玻璃大王
第1名:周群飞



全球排名:150

国籍:香港

公司:蓝思科技

年龄:46岁

周群飞是全球最富有的白手起家女企业家,所创办的蓝思科技,在香港拥有逾2700万美元(1.16兆令吉)的物业,最大客户是苹果公司(Apple Inc)和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

她20岁的时候还是一名工厂女工,后来凭借着在玻璃制造业的经验,掌握了一套特种玻璃加工生产工艺,进而创业生产手表玻璃,再一步步成为当今的“手机玻璃大王”。

据她身边的亲友透露,她是在1993年搬迁到深圳,开始创业之路,期间遭遇非常多的磨难,还必须卖房发薪水给员工。

可是,懂得抓紧机会的她,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时,大手笔购买一些机器,打造完整的手表玻璃生产线,从原本为手表玻璃进行丝网印刷,升级为供应商,趁着国内钟表业的兴起大事发展。

在2003年,她成立了蓝思科技,专注手机防护视窗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集团后在2006年回到湖南发展,并将总部放在浏阳。

经过多年打拼,蓝思科技已经成为全球触控功能玻璃面板的最大供应商,2014年占全球50%的市场份额,营业额逾140亿人民币(92.61亿令吉),拥有8万多位员工。

而后,蓝思科技去年3月登陆中国创业板,估值攀升到45倍,让周群飞直接超越碧桂园的杨惠妍,成为新一代中国女首富,也是胡润女富豪榜公布10年来,中国诞生的第四位女首富。

接手丈夫烟草王国
第2名:陈淑贞

全球排名:182

国籍:印尼

公司:Gudang Garam

年龄:不详

印尼女首富陈淑贞,是印尼Gudang Garam创办人蔡云辉的遗孀,在丈夫逝世后接手他的烟草王国,和5个孩子一起控制这印尼第二大烟草生产企业。

Gudang Garam在印尼话的意思为“盐仓”,由来自中国福建的蔡云辉在1958年6月成立,直到1985年病逝纽西兰,将家族企业交到长男蔡道行的手中。

除了蔡道行,陈淑贞的其他孩子也在集团中位居高职,次子蔡道平和三儿子蔡道安担任副总裁,四儿子则是掌管生产部,另有两名女儿蔡吉花和蔡吉莲,与陈淑贞一样,都是董事成员。

纳税长期全国第一

印尼的烟草市场向来竞争激烈,在70年代时,有高达321家烟厂,但现在只剩百余家,Gadang Garam却始终占据一席之地,目前握有印尼20%的烟草市占率。

有趣的是,印尼财政部在2000年代时公布全国缴纳营业税最多的200家企业,蔡氏家族的纳税总额始终位居全国第一。

除了核心业务烟草,该集团还涉足金融、仓储、酒店、旅游和产业发展。

父亲逝世 姐妹争产
第 3名:陈慧慧

全球排名:265

国籍:香港

公司:南丰集团

年龄:57岁 

陈慧慧是香港南丰集团创办人陈廷骅的次女,于1985年开始参与公司运作,在2009年正式接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位。

陈廷骅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从棉纱起家再转战地产行业,先创办了南丰集团,在1997年又买入信和置业12%股权,因此坐拥大笔身家,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

他与妻子杨福娥育有二女,长女为陈慧芳。在他于2012年6月逝世后,竟牵扯出两姐妹的财产争夺战。

根据媒体报道,两姐妹本来就因财产分配问题不和,从美国斗到香港。

陈慧慧得父亲信任

其中,而后外界更怀疑姐姐更将年迈母亲“摆上台”,让母亲入禀法院,指控陈慧慧在父亲病重的时候,误导父亲做出不当的财产分配,而要求她交出账目和赔偿。

长女陈慧芳本身是建筑师,早年在美国下嫁菲律宾籍男子,但陈廷骅并不喜欢这女婿,故前者与娘家甚少往来,直到90年代她离婚后,才和家人重拾昔日关系,之后被委派掌管家族的美国生意。

相较于姐姐,陈慧慧更得父亲信任,一毕业就协助打理产业和慈善基金。陈慧慧曾有过一段婚姻,和前夫育有三名子女,分别是张世成、张添珞和张添琳。

25岁接管碧桂园
第4名:杨惠妍

全球排名:309

国籍:中国

公司:碧桂园

年龄:34岁 

杨惠妍被中国人称为最佳“白富美”,不到40岁就接任家族企业碧桂园,摇身一变成中国女首富,直到后来被周群飞追上才落到第二名的位置。

1981年出生的杨惠妍,在2006年结婚,隔年就继承父亲杨国强价值数百亿人民币的股权,成为中国女首富。杨国强表示,将股权转让给她,最主要目的是训练她成为碧桂园的继承人。

但杨国强也强调,并不会只将股权转让给杨惠妍,她的两个姐妹都能获得,而杨惠妍是代表家族持有股权。

她接管碧桂园时年仅25岁,一开始先学习掌管采购业务,后来跟着父亲学习集团发展策略的制定。

杨惠妍也继承了父亲低调的性格,除了数年前流出的结婚照片,平常并没有太多的曝光,鲜少有近照出现。

亲切如“邻家女孩”

在碧桂园中,尚有其他杨家成员,包括杨国强的侄子杨志成与杨永潮,领导团队中还有杨惠妍的公公陈华,以及婆婆赵英华。

曾有媒体报道,杨国强一位下属曾表示,杨惠妍是一个给人“淡淡的亲切感、稳重感”的“邻家女孩”。

她的乳名是“豆豆”,据了解,接近杨氏家族的碧桂园高层都随她的父母唤她的乳名。

挑起家族生意担子
第 5名:陈金珠

全球排名:352

国籍:新加坡

公司:远东机构

年龄:不详

陈金珠也是另一个在丈夫逝世后,挑起家族生意担子的代表。

她是新加坡首富黄廷方的遗孀,新加坡最大产业发展集团远东机构,就是由黄廷方一手创办。

远东机构自1960年成立以来,在新加坡先后发展750个项目,包括住宅、酒店、零售、商务、医疗和工业用途产业;其中,所推出的私人住宅产业,更占全国六分之一。

“乌节地王”攻香港产业

由于远东机构在新加坡主要商业区乌节路拥有多座产业,因此被称为“乌节地王”。

他也在1970年初到香港发展,创办了信和集团,主攻香港产业,1980年待更在尖沙咀东部发展多座商业大厦。

1981年3月,信和产业业务分拆为信和置业,并在香港上市,前文所提及的亚洲女富豪季军陈慧慧,家族事业南丰集团也持有信和置业的股权。

而且,黄廷方一直活跃于香港土地拍卖会,多次高价购得优质土地,在香港产业界有“超级好朋友”的称号。

黄廷方在2010年2月去世,享寿81岁,遗孀陈金珠就成为家族的领导人。

他们俩有两个儿子和6个女儿,长子黄志祥主要在香港活动,掌管香港房地产上市公司信和置业;小儿子黄志达则留在新加坡,协助处理“远东机构”的业务。

反应

 

专题

【视频】趁着尚存一口气 继续献一份力

丧礼常客(下篇) (由热爱华教人士感动赞助) 

报道|黎添华    摄影|黎添华、受访者提供    

视频|Artisan Production

2012年,语文课向来不好的阮伟伦毅然报考了华文。尽管最终成绩出来只得C,但这成了他这辈子最义无反顾的骄傲。

阮伟伦曾是华教之旅的参与者,当年他因为这活动首次听到林连玉等华教斗士的故事,而当得知自己能参与这活动,是一群长辈在背后低声下气地向丧府筹款后,心里十分激动,因此他坚持报考华文。可惜的是,随着“丧礼常客”们一个个地在自己的生命中缺席后,他开始意识到未来可能将不再有这样的活动。 

对阮伟伦来说,以前他总认为自己能说中文是与生俱来的,而在校内能念华文更是理所当然的,但在了解 我国曾数度险些没有华文的历史后,他才发现一切承载了许多的心酸,不少人的付出。 

“林连玉的伟大是为华教争取地位,而前辈们(丧礼常客)的付出则捍卫这得来不易的地位。他们奔波劳碌去募捐,100令吉,200令吉这样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真的很不简单。” 

如今他因为掌握中文,多次当上友族同胞与中国商业伙伴的桥梁,成为陌生游客的翻译,当大家都惊讶于他为何能说得一口流利中文时,他心中笃定踏实之余,更多是感恩。

惟,因为年岁渐长的关系,还能走动的、还在世的‘丧礼常客’是越来越少的。伟伦就担心,若这些前辈不在了,未来就可能更少学子能到访林连玉墓园,甚至再也无法好好认识华教。 

目前,年仅26岁的伟伦能做的,就是协助带领学弟妹参加华教之旅,而且还连续五年如此奉献。他表示,自己无法像前辈们那样到丧府募捐,但看着前辈们如此付出,自己也想尽一些绵力。

宣传不足被质疑

伟伦的担心是存在的,记者在构思这个专题期间,2位“丧礼常客”就先后不幸地离开人世,一位则行动不便,无法参与采访,而另一位85岁的前辈方光烈更是拿着助行器参与短片拍摄。

在他们年岁渐长之际,家人都希望他们减少活动,然而他们却似乎担心做的不够,所以越是趁着自己尚存一口气就做得越多,其中林连玉基金槟州联委会代主席刘国权便是一个例子。 

77岁的他因为年纪渐长,体力不佳,所以家人希望他减少活动,然而他却在最近这几年,从外围支持力量,加入成为一分子,甚至最近当选副主席,再成为代主席,丝毫没有减少自己的参与程度,反而还越走越核心。 

“越来越少人参加,先行一步的反而更多,所以我必须得继续下去。” 

在参与丧礼募捐的过程中,他发现始终有人会对他们的身分保持着怀疑的态度,甚至质疑为何募捐后却不见任何作为,面对这些声音,他没有难过,倒是认为是组织的宣传仍不足。其实募捐所得都会用来资助林连玉纪念馆的基本开销、职员薪金、华教活动等。近年来,他们也开始在捍卫母语教学,文化传承上做得 更多,因此需要社会资助。

观念阻碍募捐

“民众不会怀疑林连玉基金,只是他们以为我们拿了钱就应该举办中秋、新年等活动,再不就该颁发奖学金之类的。但这些已经有其他社团组织负责了。我们募捐是用在更重要的地方。”

另外,他们在募捐上也会遇到一些观念阻碍,如,民间始终觉得捐助庙宇,布施出家人的功德比教育更高,因此他们每次在丧府上的募捐所得并不多。 

刘国权在接受访问时很大部分时间是惆怅的,因为他在乎这个组织,却也因为眼下的状况,不免担心起来。他甚至表示,有时自己的体力不佳,加上组织里头全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很多时候一些计划都有心无力。

如今,哪怕能做的不多,能改的有限,刘国权已经不想再去思考了,因为眼下他只想尽力完成当下的工作,有多少做多少。这,或许就是所谓的“鞠躬尽瘁”了。 

定位尴尬 角色受限

曾是林连玉基金槟城联委会要员的方国华是促成这次报道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一心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让更多人关注该会,同时也希望让为华教默默奉献的“丧礼常客”们能被历史铭记。 

尚未步入乐龄的国华是因父亲方光烈才接触到该组织的,然而加入近10年来,他开始发现组织的青黄不接,同时也发现到组织的社会定位有些尴尬,因而担心组织会一天会被淘汰。 

“我们不像董总或教总,他们能在教育课题上代表华教直接发言,我们的定位则更像是辅助的角色,发挥比较有限。”

希望历史记载

再来,他也发现年轻人会因为组织里头的乐龄人士占了95%,因此加入该组织的意愿不大。 

和阮伟伦一样,他坦言,自己也担心组织会有瓦解的一天,尤其越来越少人加入,而现有的成员则一个个离世。面对这样的无奈,他只希望历史能给予这些默默在背后付出的长辈们一份记载,哪怕只是轻描淡写地寥寥几笔,至少能让他们募捐时,不被怀疑、不被轻视、不被打发,更重要是,这份记载能让他们的出现,成为槟城华教奋斗史上的一个被知晓的曾经。 

新生代的安全感Vs.华社的危机感

林连玉基金槟城联委会面对的问题也是总会面对的问题,其中该会全国副主席谢蔡梧就发现,当华语因中国的强大而越受到重视之际,该组织的角色扮演便越发可有可无。

当年,林连玉的斗争理念通过该会得以延续,而多次母语教育受到威胁之际,该组织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然而,由于华文成了华裔子弟入学后的一种‘理所当然’,以及越来越多友族学习华语后,如此大环境是否还需要林连玉基金,这值得探讨。 

“现在的家长或学生都很安逸,没有危机感。因为他们一入学就能念华语,所以大家可能认为不需要重视华教,也不担心华教会消失,甚至认为这个时代不需要林连玉基金。” 

这也是为何,积极推动华教之旅的阮伟伦和方国华就发现,过去国校华裔生参与华教之旅较积极主动,因为对他们来说,能念华语是何其不易,因此格外珍惜,反之不少独中生就直言自己是被老师派去的,因此兴趣缺缺,意愿不大。

惟,谢蔡悟强调,该会不是只注重华教,而是母语教育。此外,他们更在意母语教育上的公平发展及全民团结,同时关注的命题也开始更广。

“现在越来越多友族念华校,甚至学习华文,我们希望办好华教,让友族认识我们。过去我们懂得国语而了解他们,如今他们若能了解我们,无疑进一步促进族群友爱。”

换言之,其实该组织关注的课题,远远超过我们是否能继续念中文那么简单,遗憾的是许多人看不到这点,结果让该组织越走越艰辛,而槟城这群风烛残年的老人们也还得一家家奔波筹款。如今,该组织积极转型,希望能接触更多友族群体,同时也进一步地与年轻人接轨,希望为组织带来新气象,同时也能走得更稳健,更长久。

结语:坚守到最后一秒

“林连玉”3个字对关心本地华教的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然而,在其120岁冥诞,以及被褫夺公民权60周年的今天,或许还有更多的名字值得被书写、被认识、被铭记。 

数十年来,许多华教人士都做出了程度不一的付出,其中,槟城这群“丧礼常客”更是默默地在自己逐渐殆尽的日子里,安分守己地守护华教。他们以最卑微的姿态,做出最伟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不求回报奉献,“林连玉”这个名字或许就只停留在某个阶段。 

还记得为老人们拍摄短片那天,我问起丧礼募捐会坚持到何时,身后一把声音大声笑说:“直到我们的丧礼那天”。回过头时,我只看到一群笑弯了腰的顽童,豁达纯真,却找不到这把声音的主人。无疑,“丧礼常客”们会在生命殆尽的分秒中,坚守到最后一秒,即便最后捐款捐到自己的身后事上。 

要是哪天,里头的成员都不在了,组织也走不下去了,至少这些曾为华教而奔命于丧礼的老人们,曾出现在这份文字记录中,而正在阅读此文的您,至少也听到了他们的故事,知道他们的名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