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信托基金不一定输公积金/陈天文

日前本地一家华文报财经头条新闻,说过往三年,超过一半单位信托基金跑输公积金,更说要每年回酬最少9%才值得动用公积金投资。

2016年,公积金提款投资达63亿令吉,是55岁提款外的第一大提款种类,多年来,累积的款项庞大,人数也众多。



基金项目把关严

笔者是合格理财师,也是单位信托从业者,在此想提供另一方面的看法,供参考。

公积金投资计划是于1997年由财政部开始推动,参与的单位信托公司首先必须获得该部批准,而批准基金项目则每年由公积金局检视筛选淘汰,有两三层把关。一个能存活20年的计划必定有它的价值。

一些基金顾问也不时提出质疑,到底股市基金的回酬理想吗?

我本人在年初时,曾用久远的本地股市基金做一些计算,低点入手、高点脱手,高点买入、低点卖出,高买高卖,低买低卖,各式各样,得到的结论是长远投资的平均每年复利回酬介于8%至10%(未计入3%服务费)。



这20年的整体股市基金平均成绩是不会比公积金逊色。

受访者在评论公积金计划时,一时疏忽,未完全奉行财务规划里E.G.A.D.I.M 程序里,G部分资料收集 (Gather information) 及A部分资讯分析( Analyze data),有点行外人做评论的味道。

长远储蓄兼投资

首先,公积金是长远储蓄兼投资的退休计划,公积金提款投资理应也一样,属于非短期投资。

用三年成绩检视成绩确是短视。

1952至1958年,公积金在开设初期,连续8年派息2.50%。可以说派息是长期低于定期存款的利率。按照受访者的逻辑,这公积金计划可不行,非腰斩不可。但时间一长,到了今日,大家不得不承认,公积金是成功的,让会员退休生活有了保障。

马云,在1999年创设阿里巴巴,前10年是困难重重,2007、2008年子公司及母公司在香港交易所分别暴跌了91%及78%,请问投资者该放弃阿里巴巴吗?

南北大道公司在初期也不是不停的投入资金,不停的借贷,除了付利息,还要建设费,苦不堪言,开始多年一分钱收入也没有,该喊停吗?    

如果A先生数年前用公积金买了屋子,三几年下来,算算价格,算算利息,算算租金开销等等,回酬不比公积金。这个时候,大家就不提领公积金买房子吗?

说到初期单笔3%费用,较客观的算法是除于投资年份。

一名35岁的投资者,投资假设终结于55岁,投资年份可是20年。3% 除于20年,每年回酬减少0.15%。

而专业财务师的算法,如果投资者认可他可活到75岁,55岁到75岁的平均是65岁,假设退休金是平均套现来花费,这名35岁的公积金会员的平均投资期为30年,3%费用的平均每年影响是0.10%。

波动将产生机会

另一名受访者认为,若回酬只高出1% , 2%,不值得大费周章转移资金投资。但是一笔资金10、20 或30年的额外2%复利成长,最终价值的差别可大了,不信,可用电脑算一算。

高回酬自然高风险方面 ,高回酬,我认为是高波动。波动产生机会,而风险可以用时间的延长来抵消。只要投资期长,股市投资风险都可安然度过。

借用公积金总执行长一句话:长期投资者,有时必须反周期而行。

我是巴菲特的信徒,来个变通版的语录:当别人犹豫时,我前进投资。当别人蜂拥时,我犹豫止步。

现在有人犹豫,有人怀疑,证明现时股市资产没泡沫,下跌空间低,波动性的投资相当安全。

国人普遍上面对退休金准备不足的情况。要加强退休金,想到的措施有PRS-私人退休金,储蓄,及公积金退休计划。前两者需现金,在消费税,高通胀时代,大家都觉得掏钱有困难。唯有公积金投资计划属于无痛苦,无现金的投资管道,接收度较高。

(作者为财务规划师)

反应

 

言论

冷眼有心分享 股民应珍惜/陈天文

一周前,大师冷眼点评油气行业,小撮自以为是的读者针对内容在南洋网嘲讽、批评,语气极不客气。

其实,去年同样在南洋网就有攻击冷眼的言论出现,原本笔者就想发文谈谈不堪入目的霸凌留言,但因事忙而作罢。

在这行动管控令期间,大家可能没出门关系,时间多了,发现网络上出现不少视频、股市分享,有高素质的,有一般水准的,免费是前菜,入会员,付费课程才是隐议程。

没有绝对的对错,付费获取知识与分享原本就是合情合理的,问题是费用与内容素质对等吗?又或者我们能够实行这些策略吗?

我们也该分清楚哪个分享是为赚取生活费,哪个是有心教育群众。

冷眼是前者还是后者呢?

很多读者看的是网络版,一分钱不用花,就算是付费的报纸版,除了新闻报道,若读到一则有水准的分析评论,你只花少少购报钱,却有人把钱“袋进你口袋”。

笔者曾在《南洋商报》服务,获得免费职员配报,加上从18岁就投身股海,对冷眼的分享与分析,从不放过,也对他有一定程度了解。

记得冷眼在最近一次公开演讲,《南洋商报》礼堂不只爆满,还在外另设2处同步转播,而听众则来自半岛各地。

大师常说,要会捕鱼,不要靠他人分配鱼只。他介绍个股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最近一次,给了二、三十只精选股,避免他人闲话说他进场后让群众推高股价而牟利。

长年累月钻研股票

大师以前在文章里曾提到,他尽量不去婚宴、应酬、交际,不看连续剧,不看电影,扭开电视机只是看新闻。有正职,如果工余每天几小时,长年累月的钻研股票,坚持的做,不简单。成果要付出代价,所走的路径也不是所有人愿意追随。

早年,网络不发达,资讯不像现在唾手可得,投资者唯有依赖报纸提供挂牌公司资料,或者公司年报,而冷眼对年报及资料收集的规模,相信没任何大马人能望其项背。

股神也好,大师也好,终究是人不是神,不是仙。世界级的巴菲特也一样踢到铁板,例如从早期的特易购公司,到如今的四家航空公司、报纸业务、及银行业,他皆止亏脱手。

曾经听期货老手分享,100个交易,60个做对,已经很完美。股票来说,80%买对,该还是不错,更何况买错还可转舵买别家股票报仇。

冷眼到了这个年纪,还有心有力,愿意分享知识经验,股民该珍惜,换是我,早就含饴弄孙,游山玩水去了。

(稿费捐南洋基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