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国行:调整属细化运作安排
没放宽令吉美元互换

(吉隆坡8日讯)国家银行今日否认放宽外汇市场的令吉与美元互换限制。



针对国家银行放宽外汇市场限制,允许本地银行之间最高可进行100万美元的令吉兑换美元交易的报道,国行今午发文告澄清,国行是从本月6日起调整外汇市场条规,该措施是属于细化国行与境内银行的运作安排,并非放宽限制。

文告说,境内银行一直可在本地银行之间的外汇市场自由交易,而细化运作安排则与出口收益转换规则有关。

国行是针对《星报》报道国行放宽外汇市场限制,允许本地银行之间进行美元/令吉交易事项,发文告这么说。

“境内银行可利用出口收益转换低于100万美元(约443万6000令吉)的外汇交易,以满足客户的外汇需求,而无需呈交给国行。”

国行说,这项措施让境内银行更妥善管理他们当天运作。



《星报》今日报道,本地银行昨日(7日)起可进行高达100万美元的外汇交易。这意味着,银行可以把美元兑换成令吉,或令吉兑换成美元,但顶限为100万美元。 

去年杪限制外汇交易

自去年11月11日起,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汇率飙升,国行采取了外汇交易限制,以遏制离岸令吉市场对美元和令吉之间的在岸汇率影响。 

落实的限制包括,本地银行不允许与未在大马注册的银行交易、出口商75%出口所得必须兑换成令吉、非马来西亚银行必须证明他们的美元-令吉交易不用于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结算。 

同时,自当天(11月11日)起,涉及外币的交易由国家银行处理,处理将美元兑换成令吉的交易。 

 

 
 

 

反应

 

财经新闻

去美元化浪潮结构成型 令吉年底料增值至4.08

(吉隆坡23日讯)在结构性去美元化浪潮下,令吉或迎来升值新周期,肯纳格投行研究因而对今年底令吉兑1美元的预测,上调至4.08水平。

肯纳格投行报告指出,过去多年被视为“遥不可及”的去美元化,如今正加速进行,各国央行正在降低美元储备,黄金需求激增,新的支付系统正在绕过美国的金融基础设施。

分析员指出,这主要原因是地缘政治风险、美国财政纪律松懈,以及亚洲非美元贸易崛起。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IMF)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的占比,已从2015年的66%,降至去年底的57.8%。

而黄金则成为各国央行的“避风港”,尤其是中国、土耳其和印度央行,已将其黄金购买量增至创纪录水平。

另一方面,在支付系统去中心化的浪潮中,亚洲区域本币结算正在迅速崛起,好处包括降低外汇交易成本、降低受美元流动性冲击的脆弱性,以及增强本地货币自主权。

本币结算兴起

以中国为首的区域国家,大力推动本币交易,人民币结算量持续增长,大马也在近年积极拓展与中国、印尼及泰国之间的本币结算机制。

“20%贸易以本币结算的目标,反映了一项战略重心,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同时增强本币抵御外部金融冲击的能力。”

还有,分析员也指出,资本市场也在对这种结构性变化做出反应,投资组合重新平衡提供了一些最明显的信号,表明市场对美国资产的信心正在减弱。

“中国的态度更加明确。自2000年以来,英国首次超过中国,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外国持有国,这标志着中国的撤退。”

尽管如此,3月份外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额仍创历史新高,这表明其他国家继续将美国国债视为避风港,但随着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一致认为美国债务负担轨迹无法永续,担忧情绪日益加剧。

穆迪也与惠誉和标普联手,对美国长期财政脆弱性发出警告。

明年底上看3.95

分析员指出,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加速之际,若大马能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并重建投资者信心,配合区域货币格局的重整,令吉有望步入升值周期。

然而,报告中也警告,来自黄金、比特币等替代资产的资金吸引力,以及本地改革进展缓慢,或将成为令吉走强路上的最大阻力。

肯纳格投行研究将今年底令吉兑1美元的预测,上调至4.08的同时,并将2026年底的预测进一步上调至3.95。

分析员指出,令吉近期的升值,常常被视为是美元疲软的副产品,而这种观点忽略了我国良好的基本面。

在国行稳健政策、持续贸易顺差和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支撑下,流入大马资本市场的外资正在不断增加。

“投资者并非简单地逃离美国,而是转向了值得信赖、以改革为导向的市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