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硬脱欧风险增
英国经济逼近悬崖

(伦敦29日讯)英国刚刚朝着无协议脱欧又迈近了一小步,已然因为国内不确定性和全球放缓而承压的英国经济可能再遭重创。

企业界一直在为争取脱欧过渡期游说,然后英国首相约翰逊对此不屑一顾,在周三宣布了议会休会计划。



商界迅速做出回应,警告更多政治混乱将令业已处于衰退边缘的英国经济更加堪忧。

在距离10月31日脱欧大限只有两个月之际,英国经济第二季度出现萎缩,由于数据中存在如此多的“噪音”,很难区分清楚经济动能的损失有多少是由自然放缓、全球需求疲软或者脱欧引起的。

预计本季度英国经济将反弹,但无协议脱欧乱局势必将导致更严重的经济滑坡。

投资是肯定受到了英国脱欧不确定性打击的一个经济领域,它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二季度的同比降幅达到1.6%。

英国央行行长卡尼表示,如果能达成脱欧协议,一些延迟的投资开支将被释放,但另外一些则永远消失了。



即便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英国央行对投资前景的预估也相当黯淡,预计今年下滑2%,明年进一步下滑1.5%。

英镑已挫18%

英镑走软帮助提升了英国富时100指数中国际业务较多的公司股价,但并没有引发出口热潮。

它也吸引了想在英国公司中捡便宜的外国买家。虽然有些人认为这证明英国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但英镑汇率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自三年多前公投脱欧以来,英镑兑美元汇率已经跌了18%。外资收购英国公司的数量在2018年跃升至至少15年来的高位。

反应

 

名家专栏

美联储没有“灵丹妙药” 美国经济软着陆难实现/安邦智库

在外界对美国经济和货币政策重新进行评估的背景之下,美联储在5月1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5.25%至5.5%之间不变,并自6月起放缓资产负债表缩减速度。

这一结果可以说符合大多数市场机构的预期。

不过,未来美国通胀能否受到约束,美联储何时能够降息仍然被保留了悬念。美联储目前仍然处于经济增长和通胀进行取舍的两难之中。

目前来看,美联储确认了维持利率不变的态度,同时再次确定了即将减少“缩表”的规模,为QT减速。这在市场来看,一方面在于美联储坚持其“点阵图”给出的政策预期指引,另一方面,减缓缩表,意味着紧缩政策正接近尾声,并不会出现政策的反复。

所以,此次对既有政策路径的坚持,可以说是美联储给了市场投资者一颗“定心丸”,使得市场“松了一口气”,带来了市场的回升。

不过,对于通胀的问题,美联储仍然难以给出解决方案,甚至可以说其已经失去了方向。此前有媒体曾表示“美联储的降息猜测如海市蜃楼一般远去。”

美联储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通货膨胀率虽在过去一年有所缓解,但仍处于高位。近几个月,美联储在实现2%通胀目标方面“缺乏进一步进展”。在对通胀率持续向2%的长期目标迈进抱有更大信心之前,美联储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是不合适的”。

虽然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此前警告过,鉴于美国通胀形成的多重因素,遏制通胀可能要走很长的路,但目前来看,不仅市场对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过于乐观,包括美联储自身在内同样如此。这是目前预期和现实不断修正,带来市场碰撞的原因。

劳动力需求仍强劲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随后的记者会上也承认,在降息问题上,获得信心的时间将比原来预料的更加漫长,短期通胀预期已经上升,但下一步不太可能是加息。

不过,他表示,劳动力需求仍然强劲,但相比冠病疫情以来的峰值已经降温。鲍威尔认为,虽然通胀过去一年内已经显著放缓,但仍然高于2%的目标,打击通胀缺乏进一步的进展,2024年迄今的美国通胀数据一直都高于预期。

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来看,美联储除了维持利率“更长”时间外,似乎没有有效遏制通胀的办法,因此对于未来也难以给出前瞻性的指引和预期。鲍威尔强调,短期通胀预期已经上升,长期通胀的预期也趋于稳定,经济前景仍然不确定,美联储仍将高度关注通胀风险。

鲍威尔表示,除非美联储对通胀持续向2%的目标迈进有了更大的信心,否则美联储预计不会降低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他说,今年迄今,数据一直高于预期,还没有带来这种更大的信心。

其实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对通胀的抑制作用,一方面,如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此前曾指出的,通胀形成的长期因素意味着高利率并没有太多作用。另一方面,美国持续的财政扩张实际上也助长了通胀的形成和持续。

目前的情况意味着美国的通胀并不会脱离经济增长的数据而单独下降。最新公布的美国非农就业情况表现并不理想,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在高利率的背景之下有放缓的迹象。

如安邦智库的研究人员此前所言,美国通胀维持得越久,美联储高利率政策持续的时间越长,对美国经济带来的抑制会越强,美国经济增长更可能随着通胀水平的回落而下降。这意味着美联储并没有实现美国经济“软着陆”的“灵丹妙药”。

安邦智库(ANBOUND)创建于1993年,是一家富有影响力的独立智库。

欢迎读者对本文提出反馈意见 [email protected]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