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知识产权博弈触发贸易战/陈行鸿

最近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愈演愈烈。虽说是两国的贸易战,我们也听到英国、日本等企业开始插上一脚,各大企业与华为中断合作的消息,而马来西亚也遭到了池鱼之殃,股市汇市均受挫。

在这场贸易战,美国控诉中国过度实施保护政策,巧取豪夺美方企业的知识产权和没有严厉对付中国境内的侵权活动。



但我们听得最多的是美方极力禁止华为的5G 技术进入美国领土。

美国的控诉里有多少是真多少是假,一般难以判断。但在现实中,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的确是许多在中国营业的企业头痛的问题。即使在中国没有业务,许多人也先入为主的认为侵权不是新鲜事。

知识产权一般指的是,产品的商标、技术的专利、著作的版权(其中包括软件、电影、书本)、产品的外形设计(在中国成为设计专利)等等。

同马来西亚一样,一间企业如果在中国想要保护知识产权,就必须先向有关机构注册,而注册的程序和所需时间跟马来西亚的类似。如果遇到侵权行为,就得透过司法程序起诉侵权者。



大企业产权布局

一般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是停留在 “保护”的作用。研发了单一技术就申请专利,以防别人抄袭。如果注册专利的机会不高,那就索性不注册,直接投入市场营运即可。

大企业的布局不同的地方是,他们在研发新技术时,就参考现有专利和市场技术,然后就在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尽量达到做大做强。

“保护”已经是最基本的目的,许多科技大企业盯着的是不同渠道的专利版权费,或者作为其它商业谈判的筹码,甚至取得融资。

这次的贸易战,知识产权已经升华到了国际政治的博弈,双方寸土必争。

5G 技术是这场战争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它将为科技通讯带来革命性的发展。它不仅是速度上的突破,而将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危机亦是契机

根据报道,中国拥有与5G 技术的专利列全球之冠,超越了美国、日本、韩国芬兰等国家。难怪这次美国如此紧张,一个不留神,美国世界一哥的地位可能不保。

许多企业因为中国一些现有负面形象,就选择“全裸”上阵,即完全不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认为这个体制既然无法提供保障,就索性选择忽视它,有者甚至选择放弃这个市场。

但是他们也忽略了,技术专利提供二十年的保护,商标注册的保护甚至可以达到永远。如果现在能把该做的布局都做好了,即使现在许多地方都未尽人意,可是数年后当体制成熟了,这些早就到位的知识产权就能立刻发挥作用,也不需要到时才临时抱佛脚。

免责声明:以上资讯只供分享及参考并非正式法律意见。读者可依据自身情况再咨询作者或其他专业人士。

反应

 

财经新闻

专家:受法律保护 国人不尊重知识产权

(吉隆坡27日讯)专家提醒,知识产权有不同类型,即商标、版权、地理标志、工业品外观设计、专利和芯片设计,每种类型均受法律保护,防止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它们。

学者及司法界人士认为,虽然现行法律足以保护知识产权,大马人也开始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仍缺乏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在大马,商标、版权侵权行为仍时有发生,甚至连本地企业家开创的产品也不放过。

大马一位辛辣调味品受害者因其产品包装被抄袭而对一名商人采取行动,称这行为侵犯了其工业设计权。

该产品已于2021年11月在大马知识产权公司(MyIPO)注册为商标。

大马回教大学回教学院和法律讲师哈丽扎博士评论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时表示,尽管一些行业参与者了解保护拥有注册商标、专利、产品、版权或工业设计的法律,但仍公然不尊重知识产权。

她告诉马新社,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行业参与者自信地参与市场竞争,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产品不会被他人抄袭。这间接有助于遏制不负责任者通过销售仿制品谋取不正当利益。

大马拥有1987年版权法,保护小说、电影、图片、雕塑和歌曲等创意作品;2019年商标法保护贸易活动中使用的徽标或符号;1983年专利法则为新的创新产品提供保护。

持有人可以就侵犯任何知识产权向法庭提出民事诉讼,或向国内贸易及生活成本部投诉,以对商标和版权侵权者提出刑事指控。

采行动对付侵权者

处理知识产权相关案件的律师阿末哈菲兹说,随着产品创新的增加,仿制品充斥市场的可能性也会提高。

一旦发现任何侵犯权利行为,知识产权所有者必须立即采取行动。

他指2002年大马知识产权公司法令有能力遏制各种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案件,包括剽窃、未经授权使用商标和侵犯版权。

“持有人可能会承担高昂成本(采取法律行动),但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与保护业务同样重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