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如何提高员工积极度?/陈绣茗

最近跟一位友人谈起他公司内部的一些问题,聊天的话题离不开员工刚聘请时非常积极,但是积极性就随着时间久也淡了,甚至有些员工就开始出“老板有在就比较谨慎,老板不在就放松”的状态。

设立制度人尽其才



他问,如何设立制度来提高员工的积极度。

我告诉这位朋友,若员工有这种行为,制度也只能改变50%的问题,另一半还是友人身为领导者的领导作风。

我吩咐友人留意他每日与员工的沟通,是否仅剩下工作吩咐、工作指导或训话。若答案“是”,那友人是掉入领导误区,其实如此的作风是在执行管理人的身份,并非领导。 

在所有领导学,一定有这么一条,就是“人尽其才”。

针对上述案例问题,我告诉友人,从今天起他必须区分员工在公司的年资,不同的年资员工,给予不同的沟通方式。



针对刚进公司的员工施予严格,别滔滔不绝的每天在发表高论,而是每一次的对话都必须确保员工了解自己的意思便可。

更重要的是,员工必须清楚知道他们应该要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在这里,可以用标准制度手册等做辅助),同时也让他们清楚什么叫“好的表现”。

工作一段时间后,若该员工有所表现,那么就必须改变作风,进展为多跟员工讨论沟通后做决定(虽然到最后还是老板做决定)。

跟员工讨论其实不是问他们的意见,而是领导人需要知道部属的想法、作法,是否与自己的决定相符合。这段时候,领导人必须密切员工的作法,看看他们是否可以胜任工作。

逐渐纳入意见

观察一段时间,若这位员工真有表现,展现出有很强的能力,领导人就可以逐渐纳入部属的意见作决策衡量点之一。下来就是员工晋升成为经理,身为领导可以不需要多说,部属仅需要定期向上报告既可。 

下放情感分3阶段

同时,我也告诉友人,对于感情的下放也需要有不同的安排。我曾经听过另一个友人抱怨,他每一次出国旅游都一定买手信回来分给部门的员工,希望员工会觉得这位上司很好,因而可以表现好一点。

可是时间久后他发现,员工其实并不为此而感激,表现也不为此而加强,因而非常沮丧。

公私要分明

我常说“公私要分明”,在公司的下放的感情并非能全如家人一般。在领导上,感情的下放是有阶段的,每一个时间的阶段有多长不定,是因员工在被对待后展现出的行为表现不同而有不同。 

第一个阶段是严格对待,这个阶段多谈工作、少谈个人。我就处理过这样的问题,企业文化讲究“家人管理”,每一个人都按家人感情对待,结果就导致员工在熟悉公私后展现得过且过的行为。

第二阶段是严格加一点人情,在这个阶段除了谈工作,也稍微给予对员工个人的关心。

第三阶段是谨慎加激励,在这个阶段之前,必须确保员工已经是可以胜任工作,上司仅是追踪员工的工作进度,给予更多的激励打气,以便维持员工的工作表现。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放松,这此之前必须确保员工是身心成熟,能够独当一面,工作表现也很好,在此状态下上司就可以少去管这位员工了,大家的关系也可以如朋友一般,省下来的时间则可以去管其他的员工。

反应

 

职场

若员工准备辞职 第一大征兆是这个行为

对于准备离职这件事,多数人除了偏向低调态度外,事前似乎不容易被看到迹象。不过由yes123求职网的调查发现,假如以企业角度来看,员工跳槽前的最明显征兆,是“常请假”。

根据yes123求职网调查显示,在可复选情况下,员工离职前会出现的前10大征兆依序是:

1.请假频率突然变高
2.常常离开座位接手机
3.常常上求职网站
4.突然不加班,准时下班
5.低调打包整理东西
6.常向其他同事抱怨公司的人事物
7.工作效率突然骤降
8.常常上其他企业网站
9.突然容易迟到或早退
10.容易与同事、上司有争执

观察本次调查结果,yes123求职网发言人杨宗斌建议上班族:“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完美离职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避免辞职后衍生纠纷,或者在同业间留下所谓的“坏名声”,正式离开公司前,要保持“不卑不亢”的应对方式:继续坚持正面的工作态度到最后,并且确实完成交接和离职手续,同时确保劳工权益不受损。

杨宗斌更表示,毕竟同行间常常会有“Reference Check”,也就是所谓的“履历查核”机制,特别针对要应征重要职务的人,新东家的人事部门,不排除会向老东家“打探”消息,例如该应征者先前的工作能力与处事态度,或者曾有过违规、失误,结果造成企业损失的“黑历史”。

杨宗斌也指出,近期计划离职的上班族,除了需要把职掌的工作进行交接外,依劳基法规定,还要有“事前预告”的时间,而且是随着年资深浅有所不同。

上述“龙年第二季景气暨劳动市场趋势调查”,是由yes123求职网于2024年3月6日到3月19日,以网络问卷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目前有正职工作的会员,会员有效问卷共1311份,信心水准为95%,误差值为正负2.71%。至于企业有效问卷共1070份,信心水准为95%,误差值为正负3%。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