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大海啸来袭你靠自己?/拿督刘明

行动管控令一出,后遗症立马显现,企业游戏规则被翻转。

前几天在面簿写了一篇文章,引起了蛮大的回响,有朋友说最好在报章上广而告之让更多人“受惠“,我重组了一些文字和内容,希望读者“不厌其烦”耐心把它读完。

截稿前,政府还没有回应各协会领袖们的意见和呼吁,希望文章刊出后已经有对策出炉!



限制令祭出当晚我和一班好友聚餐,知道首相会有所公布,但我们估计他应该不会“封城”(当时各国的用语)。晚餐后回家才发觉事态严重,政府选择不封城(lock down)但“行动管控令”(MCO)的严峻程度也和封城差不多!

企业大则累赘

此令一出,后遗症立马显现,企业游戏规则被翻转:小即是美,大则累赘,令人担心!

为什么?

假设朋友有门店100 家,一个月内被禁止营业,即30天内完全没有分毫收入,尤其是那些每家分店动辄1万方呎以上的企业、资金链立马断裂,甭谈什么现金流管理!



初步估计这类规模的公司,至少拥有员工近2000人,一个月的基本开支连租金保守要1000万令吉,试问有多少家企业有那么多的储备金存在银行让你挪用?

而那些规模更大,如超过500 家分行以上的企业,又该如何是好?

屈指自己算一算,不用计算器就能算出端倪!

我很替他们担心!

我们协会会员几乎都是连锁经营,从3几家到上千家分店有之,那些经营便利店者和药剂店除外,其他会员生计全部受影响!

亚航集团创办人东尼的传奇故事,二十多年不断被人歌颂崇拜,全世界锁国的举动,让他旗下的飞机立即停飞,他的商业帝国马上毁于一旦!

他有大小204 架飞机,2 万名员工,你拿计算机算一算他的开支,一个月收入大减80%以上,他岂能不瘫痪倒地?

创立103 年的美国波音公司,业务和旅游息息相关,最近几个月突然面对客户取消订单和要求延期交货,美国冠病疫情突然倍数爆发,国内外旅游人气降至最低,让这原本亏损的百年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他有员工15 万人,加上其它固定开支,每个月要多少流动资金来维持运营?

这种氛围下,你假如是一位小企业主,员工3、5 位或是打工皇帝,那恭喜你,也许暂时成为这一次灾难的“幸存者”,那些大老板肯定对你俯首称臣,羡慕不已!

真是风水轮流转!

企业束手无策

这次的疫情,不是领袖能力问题,更不是策略失误,是百年罕见的没顶之灾!它来得太快、太不可思议,让很多企业束手无策,无计可施!

世界同一时间有超过30个国家采取激烈的封城甚至锁国措施,为避免企业倒闭的骨牌效应,各国政府都端出自己的救市政策。

外国政府付薪租

因为在这个非常时期,在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收入的情况下,很多政府的做法是帮雇主缴付雇员的薪水和租金。

比如英国政府在疫情期间,替企业缴付雇员80%工资和部分租金。

加拿大政府帮雇主付70%雇员薪资和部分租金。

美国则直接派1200美元(约5160令吉)到所有成年人银行账户。

法国帮企业缴付84%的薪金,

最低薪资者的1200欧元(约5640令吉)全由政府买单。

澳洲政府更大方,那些业绩衰退30%以上的企业,政府一律替他们缴付每两周1500澳元(约4500令吉)的工资时限6个月。

新加坡则替雇主缴付25%至50%的薪金致锁国令取消为止。

(以上数据也许有一些误差和不尽详细,纯粹参考而已。)

刺激方案独漏中小企业

很多中小企业对首相上个星期五的刺激方案非常期待,以为他也会如法炮制,帮忙补贴中小企业的雇员工资问题,因为政府从管控令下达开始就不断提醒雇主,一定要缴付员工100%的薪金,一分不能少,要不将会被对付,导致所有老板压力山大,不知何去何从。

结果首相让企业大失所望!这个“没有人将被遗漏”的刺激方案,偏偏遗漏了最重要的中小企业!

甚至让人强烈感觉这是一个买票的政治手段。

有朋友说政府本来就不可靠,只能靠自己。

“靠自己”这话,本该是激励金句,但对很多企业主来说,突然非常刺耳。

你是游泳全能冠军,遇到大海啸,你靠自己?

非战之罪无关能力

你是自由搏击冠军,对上一个师的军队,你赤手空拳,他们用的却是战场的机关枪和大炮,你还摇旗呐喊“靠自己”?

这些披荆斩刺、刻苦耐劳用生命汗水苦拼了几十年的先进,他们的能力绝对不是一般人能相提并论的。

这是非战之罪,与能力无关!

政府当后盾才能渡难关

是的,逼于无奈下最终大家还是要靠自己。这些企业“靠自己”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在现金流干枯之前把企业打包收档,不理员工死活,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材烧!

假如企业只想苟且偷生、弃车保帅,不再恋战沙场,“靠自己”这堂而皇之的口号绝对不难!

但中小企业是为数于百万人的生计而战啊,要求政府介入资助绝对合情合理!

假如大家都高喊“靠自己”,那政府的责任岂不很简单容易?反正大家那么伟大要靠自己!

这个关键时候,是要靠大家、靠雇员的谅解,更重要的是要靠政府做为后盾,才能一起渡过重重难关!

没人能独善其身

若当权者不理民意,且看他逍遥快活到几时?反正这个政府自己也承认,他们名不正言不顺。

没有人能够在这个危机时刻独善其身,打工一族或小而美的企业也不例外!

反应

 

财经新闻

【股势先机】把握大马经济二次腾飞新时代/陈达维

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的年度报告,展示了大马资本市场从2022年的3.6兆令吉,增长了5.5%到2023年的3.8 兆令吉。

尽管如此,一般民众除了去年雇员公积金局传统户头的5.5%派息外,尚未感受到受惠于大马资本市场的成长。

该报告指出,去年资本市场成长主要由债券及回教债券成长推动,年均成长10%。

同期,大马交易所市值则却在保持在1.8兆令吉,反映了一般民众感受到经济停滞情绪与担忧。

然而,对于一般民众或大马投资者来说,这并非是件坏事。

经济腾飞前的筹备

大马过去一年多里推行的政策已开始见效,2023年创下了3295亿核准投资的新纪录,同比2022年的2677亿令吉成长了23.0%。

政府向外推广“加一贸易政策”,寻求中美冲突下的结构性发展机会。

向内,政府提出了国家能源转型计划和工业发展大蓝图,以及多项经济结构整合政策,旨在从大马经济的根本上推动我国经济二次腾飞。

虽然这些头条数字未必会完全实现,但这至少表明了当前的政策成功吸引项目投资,推动大马经济发展。

借用贸工部部长东姑赛夫鲁的比喻,落实一笔核准投资就好像一对刚订婚的情侣在他们结婚前,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才能完婚。

同样地,一笔投资在核准后也需要经过筹备计划、兴建工厂、聘请人员、采购设备等过程后才能开始投入运营。

而若要等到核准投资落地实质利好本地产业链,更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因此,大马交易所市值在诸多政策推动底下并非没有变化,而是因为我们正在孕育下一轮的经济成长动力。

投资三大方向

身为投资者,我们若要抓住国家经济二次腾飞的机会窗口,也就要有相应的投资策略,专注于投资大趋势,政府政策,和市场主题。

投资大趋势是指全球或大马未来10到20年由政治变革,人口变化,科技创新或全球结构性变动因素驱动的长期发展趋势。

不论是人口老龄化,人工智能还是气候变迁,这些大趋势决定着各国未来长期的发展方向,同时蕴藏着下一个爆发性的投资机会。

在这个大背景下,政府政策扮演着不容忽略的角色。

任何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税收、能源供给、粮食安全和工业发展的政策变动,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回顾过去的黄金年代,那些年从农业到工业的经济转型发展所带动的油气、半导体和汽车制造行业,如今也已经衍生出了数个大马股市里的知名上市公司,如大马天然气(GASMSIA)、马太平洋(MPI )和MBM资源 (MBMR)。

当下,今天的大趋势和政府政策,同样地也会产生各种市场主题,并驱动大马交易所里的资本流动推动投资关键领域和公司。

这些市场主题可以是行业或科技的发展趋势,也可以是受惠于最新政策发展或消费偏好的个别公司。

展望未来,这投资三大方向,将是我们一般民众和投资者在大马经济二次腾飞的新时代里,迎接企投复兴的关键。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