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双层股权制带来风险

大马交易所澄清,没有计划要进行双层股权架构,让我们(MSWG)松了一大口气。

一股一票的方式,向来是资金市场的核心原则之一。虽然其他国家确实允许,特别是美国、巴西、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瑞典、瑞士、丹麦、俄罗斯和芬兰,但大家都可以看到它的风险。



这些行为滥用管理权力,包括公司之间的贷款偏差,合并/收购和相关交易,都是以“业主知道最好”为幌子。据我们所知,许多只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掠夺业务的不同方式。

在美国,要避免这些风险,监督管理资产超过23兆美元(约98.67兆令吉)资产的机构投资者理事会成员,希望从股票指数中禁止无表决权股票,即使美国股票指数已经成为阿里巴巴、谷歌和Snap在内公司的上市首选地点。

简单来说,大马交易所已经做了正确的事情,并阻止了双层股权架构机制,因为双层股权架构的好处——最多是吸引有野心的公司来上市——在长期里将会因为违反市场诚信和投资者保护而被抵消了。

施压狮城令吉期货争议

国家银行是否有权追究新加坡证券交易所(SGX)和其洲际交易所(ICE)推行令吉期货合约? 这要看什么情形!



虽然中央银行的主要功能,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提供持续增长和就业机会,同时促进国家金融系统的稳定,它是否有权利和特权,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是有争议性的。

某种程度上,马来西亚的管理中,非国际化货币迫使国家银行被绑手绑脚。 这种情况迫使国内市场的现金交易者,透过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市场进行护盘,使岸外市场决定了令吉上升或下跌。

纠正这种有时波动激烈的情形,近来已经成为国家银行的优先事项,糟糕的是,令吉的价值常常反映出情绪而不是经济基本面,这使我们的政策制定者感到沮丧。

也就是说,令吉依然是一个国内问题——因此带出的问题是,我们是否有权质问另一个国家决定推出一个可以威胁到我国政策的产品,尤其是它来自一个可能只是响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中心。

虽然新加坡的举动,理论上侵犯了马来西亚主要的政策,更广泛的问题是,本地货币是否以目前的形式保持有效,或者更好的情形是完全可以在国际上交易,这种状况需要进行结构性改进。

MSWG企业活动快讯:

确保除牌公司符合条规

根据加金(GPLUS,2968,主板产业股)在大马交易所的最新文告,公司在2016年4月19日被除牌。

评论:

加金被除牌的原因,是它不能发布2010年12月31日已审计年度账目和年报,以及所有及后续的季度报告和已审计年度账目。

公司最后在2017年8月18日,发布了过去5年的已审计年度账目和报告,以及2017年8月18日在亚庇召开了股东大会。

没收到股东大会通知

MSWG是加金的股东,但是,我们没有收到任何关于股东大会的通知,直到一名加金股东在股东大会进行的前几天通知我们。

有鉴于此,我们关注这股东大会是否适当的通知所有股东。我们也注意到开会地点和往常在吉隆坡(即公司的业务和主要股东所处于)的地点不同。

新地点的选择对股东造成不便,显然不鼓励股东出席和行使股东权力。

我们呼吁执法单位,包括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紧密监管除牌公司以确保他们符合所有的条规及不忽视股东利益。

170821a08a123_noresize

免责声明

●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持有文中提及公司少数股额。

●本栏简报与内容版权属小股东权益监管机构,所表达的意见是采自大众媒体。

●我们将尽力确保所发布的资讯准确及最新,但不担保信息和意见的精确和完整。

●内含资讯和意见仅供参考,并非买卖建议,或认购相关证券、投资或其他金融工具的认购邀约。

更多详情可查询: www.mswg.org.my

欢迎回馈意见:[email protected]

反应

 

财经新闻

40仙收购镀雅大部分股权 新大股东莫汉触发全购

(吉隆坡17日讯)丹斯里莫汉斯瓦米博士及伙伴,接手镀雅(TURIYA,4359,主板科技股)大部分股权,触发强制性全购,并献议出价40仙,收购镀雅余下股权。

无论如何,收购方表明,有意保留镀雅的上市地位;而40仙的全购献议价,也较当前43.5仙股价,折价8%。

镀雅周五向马交所报备,莫汉和拿督斯里沙米尔古玛南迪通过两家特别用途公司,即Khidmat Kejora与Neo Pixel,增购股权之后,触发全购。

收购方以每股40仙或5286万令吉,增持了镀雅1亿3215万股,其总持股率从1.68%,推升至59.46%。

因此,莫汉及伙伴将出价每股40仙,以收购余下未持有股权。

而40仙的献议价,较5天交易日加权均价(VWAP)达9.74%溢价;较过去一年,则达53.96%溢价。

据4月26日报道,镀雅停滞近3年的全面收购案发生变数,原收购方MAA集团(MAA,1198,主板金融股)转以每股40仙,或5286万599令吉,收购了前者57.78%股权,或1亿3215万1497股,随后尽数转售予上述两家联合收购方。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