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公积金危机中见转机/李治宏

去年投资上大唱丰收的雇员公积金局,今年首季却开门黑,投资收益猛挫36%。

今年首季,该局的投资收益为67亿8000万令吉,比去年同期的106亿3000万令吉,剧跌了36.21%。



乍看之下,这样的表现,令人担心,尤其是广大的公积金局会员,更担心明年的派息率会大减,进而影响自己的退休金。

尤其是和去年的“三高(最高投资收益、最高投资回酬率及最高派息总额)”相比,今年首季的表现完全是变了另一个样。

去年,尽管整体经济环境极具挑战,公积金局却反而取得历来最好的表现,去年投资收益高达442亿3400万令吉。

这比2014年的390亿7700万令吉,还增加了51亿6000万令吉或13.2%。



这主要全拜该局去年投资回酬率,同样刷下7.48%的新纪录所赐。

结果,该局今年宣布的去年6.4%派息率虽不是历来最高,但派息总额383亿4000万令吉也是缔造新高。

重新平衡投资组合

那为何,今年第一季的投资收益突然逆转呢?该局发文告解释,这是因为去年首季,该局在全球投资上获得不俗的回酬。

但今年首季,几乎全球股市的投资都下跌,导致该局全球资产的收入也从去年的47%,下跌至22%。

占公积金局投资比重41.43%的股票,今年首季投资收入约25亿5000万令吉,或占总收入的37.56%,但所获得的回酬却较2015年首季的63亿6000万令吉,大跌59.98%。

俗语说:危机中就有转机,诚如公积金局总执行长拿督沙里尔立查认为,当前的情况,反而是该局重新平衡投资组合的机会。

没错,股市不行,就把资金转到其他市场去吧。总不成,所有的投资市场都下跌,没有一样投资可赚钱吧?

固定收益抵御通胀

事实上,公积金局今年首季就已明显减持大马股票,趁外资首季积极进场扯购马股之际,大量减持重量级综合指数成分股,从中套利。

如今第二季马股跌跌不休,从4月杪的逾1700点跌至本周二收市的1625点,公积金反而减少了纸上亏损。

反之,公积金积极加码固定收入投资工具、大马政府证券等。其中,固定收入工具续为该局今年第一季的主要收入的贡献者,占51.72%。

该局也开始转向投资在抵御通胀的资产,例如房地产及基本设施。这些投资都是股市下行期间的避风港。

最重要的是,不能背离公积金局最终的宗旨,即保障广大会员的退休金储蓄,确保会员老来无忧。

反应

 

言论

用公积金第三户头生财/曾志涛

雇员公积金局第三户头(灵活户头)已正式推出,允许民众将第二户头中的部分存款转移至第三户头。

据报道,由于多数公积金会员不熟悉如何通过公积金手机应用程式转账,许多人选择亲自前往公积金局分行,导致各地出现大量人潮。

这项新政策使会员能够一次性地将第二户头的部分资金转移到第三户头,从而更灵活地管理自己的资金,有助于缓解短期内的财务压力。

对于那些急需资金应对紧急情况,如偿还信用卡债务和紧急医疗费用的会员来说,第三户头的设立恰逢其时。

许多人将第三户头视为仅能用于应急的资金来源。然而,笔者突发奇想,觉得如果使用得当,第三户头实际上也可以变成生财工具。

首先, 公积金的回报率通常高于许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如果会员被允许将资金自行存入第三户头,那么就可以享有比一般定存利率更高的投资回报。

公积金局过去几年的派息介于5至6%之间,远高于定期存款的利率。在第三户头派息维持稳定的前提下,如果会员将多余资金存入第三户头,就能更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为财富保值和实现资金增长。

自我投资最好

其次,第三户头的资金也可用来创业和投资小生意。打个比方,会员可利用这些资金开设小型咖啡馆、经营电子商务平台,或投资于其他具有潜力的企业项目。

只要有合理的商业计划,经营小生意可为会员带来额外收入,实现资本增值。这样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公积金存款的复利效率,也让会员的收入来源更多元化。

第三,会员可利用第三户头的资金,投资于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打工一族可考虑报读技能培训班、攻读学位课程或考取专业文凭认证,以此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自我投资就是最好的投资。这样的做法不仅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也能惠及长期职业发展,久而久之必能水到渠成,实现稳步的财务增长。

最后,会员还可以利用第三户头的资金进行更多样化的金融投资,如股票、债券或基金。通过投资组合合理化,会员可以在资本市场中获取更高的回报。

将回报率最大化

第三户头具有灵活的提款功能,这种灵活性使得投资者能够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整投资组合。在市场低迷时,会员也可以利用第三户头的资金购买被低估的优质资产,通过“逆向投资思维”实现财富增长。

总的来说,公积金第三户头为会员提供灵活性,让大家有更多自主权,将手头资金的回报率最大化。

如果会员能明智理财,将第三户头的资金用于投资于资产而非负债,那么公积金第三户头将会是一种极为有用的生财工具。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