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全球化为何引起不满/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十五年前,我出版了《全球化及其不满情绪》一书,试图解释发展中国家为何会对全球化如此不满。

很简单,许多国家认为这个制度是被“操纵”来对付它们的,而且还把全球贸易协定专门提出来作为体现特别不公平状况的事例。



如今对全球化的不满在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激起了一股民粹主义浪潮,而那些引领这一浪潮的政客也声称这个体制对自己的国家不公平。

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认定美国的贸易谈判者当年肯定是中了墨西哥人和中国人的圈套。

试问一个本应为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所有民众造福的体制为何会沦落到四处人人喊打?

怎么可能出现一份对各方都不公平的贸易协议?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来说,特朗普的主张就像特朗普本人一样可笑。



撰写全球化规则和创建全球化机构都是美国人。

尽管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有所减弱(对特朗普来说似乎还不够弱),但在其中一些机构中——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拥有否决权。

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就业人数正在下降,原因很简单:生产率增长超过了需求增长。

削弱员工议价能力

对于像我这样一个在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以来密切关注贸易谈判的人来说,很显然美国的贸易谈判者已经获得了大部分他们想要的东西。

而问题则在于他们究竟想要什么。

他们的议程是由大企业闭门捣鼓出来的。

这是一个由大型跨国公司撰写的议程,而付出代价的则是全世界的劳动者和普通公民。

事实上,我们经常会觉得那些遭遇工资下调和岗位撤销的劳动者只是受到了间接伤害——他们只是无情的经济发展进程巨轮下的一群无辜且无从躲避的受害者。

然而对依然发生的一切还存在另一种解释:全球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削弱工人的议价能力。

企业想要的是更便宜的劳动力,而它们也已经得到了。

这一解释有助于解释贸易协定中某些令人费解的方面。

比如为何发达国家会放弃了它们其中一项最大的优势——法治呢?

事实上,最近几项贸易协议中所包含的条款给予了外国投资者比美国投资者更多的权利。

比如说如果政府实施了一个伤害到这些企业最终盈利状况的规定,那么无论这个规定多么令人满意,或者无论企业会在规定缺失的情况下会造成多大危害,它们都会得到补偿。

不满情绪三种反应:全球化赌注翻倍

第一种可称之为拉斯维加斯的策略,是把过去二十五年来那套全球化赌注翻倍。这个赌注,就像所有对业已证明的失败政策(例如滴流经济学)的赌注一样,是基于一种或许未来某个时候就能取得成功的寄望。

特朗普脱离全球化

第二种回应是特朗普主义:脱离全球化,希望这样做能以某种方式回到过去的那个世界。但是贸易保护主义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全球范围内制造业就业人数正在下降,原因很简单:生产率增长超过了需求增长。

即使制造业能回归,就业机会也不会随之而来。包括机器人在内的先进制造技术意味着创造出的少数工作将需要更高的技能,将被安置在那些与流失就业岗位所在地不同的地点。然而就像前面的双倍下注一样,这种做法注定失败,还会进一步激发那些感觉被抛弃者的不满。

特朗普甚至在他所宣称的减少贸易赤字目标上也将遭遇失败,这是由国内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差距所决定的。现在共和党已经在为亿万富豪实行减税问题上得偿所愿,但由于美元升值,国民储蓄将会下降而贸易赤字将会上升(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通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至于被称为“双胞胎”赤字)。

特朗普可能不喜欢这一点,但正如他即将逐渐意识到的那样,就算你是一个全球最有权势的人,有些事情也是无法控制的。

无保护主义下的社会保护

还有第三种方法:无保护主义政策下的社会保护,也是各个北欧小国的做法。

它们知道自己作为小国必须保持开放,但也知道保持开放会使劳动者面临风险,因此必须订立一个社会契约去帮助劳动者从旧工作转向新工作,并在此期间提供一些帮助。

北欧国家是非常民主的社会,所以它们知道除非能让大多数劳动者将全球化视为有利因素,否则就无法持续下去。

而这些国家的富人也认识到,如果让全球化以其应有的状态去运作,那么就有足够的好处去腾挪转移。

美式资本主义近年来被打上贪婪无止境的烙印——2008年金融危机就是充分的证据。

但正如一些国家所表明的那样,市场经济可采取某些可以缓和过度资本主义和全球化形式,为大多数公民提供更可持续的增长和更高生活水平。

我们可以从这样的成功中得到教益,正如我们可以从过去的错误中学到什么不该做的那样。

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我们不能管理好全球化让其能造福于全球,那么来自北半球的新不满者和南半球的旧不满者的反弹就有可能加剧。

反应

 

国际

艳星出庭封口费案 特朗普律师指证词无效被拒

(华盛顿8日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封口费案的核心人物、成人片女星“暴风女”丹尼尔斯7日出庭作证,在庭上描述与特朗普于2006年的性行为。特朗普律师以她的说法无关案情为由要求判定无效,遭法官拒绝。

很可能再度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的特朗普遭控伪造商业纪录,以掩饰2016年总统大选前几天支付丹尼尔斯13万美元(约61.4万令吉),换取她对2006年与特朗普有性行为一事保持沉默。

特朗普因伪造商业纪录遭检察官起诉34项重罪,纽约法院4月16日起审理,7日第13天,9日将再传唤丹尼尔斯,特朗普律师将继续对丹尼尔斯问话。

综合美媒报道,丹尼尔斯说她在2006年认识特朗普,她赴特朗普之约,晚餐后在加州塔霍湖(Lake Tahoe)饭店与特朗普有性行为,她形容这不是她想要的,但她没有抗拒。她也提到,感受到“权力不平衡”,特朗普体型较大,挡住她的去路,她也知道门外有特朗普的保镳,但是她没有感受到言语或肢体上的威胁。

丹尼尔斯说,特朗普当时曾告诉她,他认为她应该上他的节目“谁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之后几年她在几个公开场合见过特朗普,但因为特朗普安排让她上“谁是接班人”节目,她和特朗普也没有再联络。

丹尼尔斯现年45岁,在检察官赫芬格(Susan Hoffinger)的问话下,她具体描述当时情形,特朗普的律师多次提出异议,部分获得法官默尔坎认同。莫城一度对赫芬格说,提问太过细节,很多都是多余的。

据外媒报道,特朗普的律师布兰希(Todd Blanche)也一度抗议,指丹尼尔斯的证词内容,包括特朗普没有戴保险套等细节,会激怒陪审团,也与案情无关。特朗普的律师主张,丹尼尔斯违反规则,要求她的证词无效,但法官没有接受。

2016年大选前,《华盛顿邮报》取得一份特朗普在2005年用粗鄙言语谈论女性的影片,冲击特朗普的选情,随后特朗普即要他当时的律师科恩危机处理,并与丹尼尔斯达成封口费的协议。

丹尼尔斯说,她选择接受这笔钱,主要是为保护她的孩子和她的职涯。她受到压力而签下保密协议,也声明会否认与特朗普有婚外情。直到《华尔街日报》在2018年独家报道特朗普在2016年选前透过科恩给丹尼尔斯封口费一事,丹尼尔斯开始接受电视访问,讲述这段经过,同时也出书。

在《华尔街日报》之前,2011年就有八卦网站提到她与特朗普的绯闻。丹尼尔斯在法庭提到,她2011年曾在一个停车场受到不明人士威胁,要她别再透露与特朗普的事。

特朗普的律师尼切尔斯(Susan Necheles)质疑丹尼尔斯编造她遭威胁的故事,也指控丹尼尔斯的目的是为了跟特朗普勒索金钱。特朗普否认与丹尼尔斯有绯闻。

特朗普面临4项刑事起诉,其中2项涉及试图推翻2020年大选结果,一项是卸任后将数百件机密文件留在佛州寓所,并阻挠政府取回。在4案中,封口费案普遍被认为是后果较小的案件,也是11月选前唯一可能进入陪审团审理的案子。

在机密文件案方面,佛罗里达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坎农7日指出,本案原定5月下旬审理,但在陪审团听审前,还有关键问题要处理,因此,审判日期将无限期延后。在3月的一场听证会上,特朗普的律师希望坎农将审判延到选后,检方则希望在7月初举行。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