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什么?你只是转发?/拿督刘明

任何管控令决定是国家安全理事会说了算。

现在是资讯爆炸年代,相信大家应该都和我一样,每天收到的信息多如牛毛,如过江之鲫。

尤其是管控令(MCO)期间,很多朋友拼命在社交媒体建新的群组,人家胜意拳拳邀我入群,我又不好意思拒绝,结果一个半月下来,自己也数不清到底和多少群组有染或发生关系,总之耳根不分昼夜,被手机铃声叮得我晕头转向、不得清净!



那么多的信息,我想应该有超过半数如特朗普所说:Fake news(假新闻)!

曾经有邻居发来一则有关郭鹤年的故事,我一看觉得不对劲,问他消息从何而来,是真是假?

他竟然说他只负责转发,是真是假我应该自己查证!

我听了傻眼,身为假新闻的帮凶还脸不红气不喘、正义凛然把责任推卸得那么潇洒?不知道什么逻辑?

道歉于事无补



不久前我曾经在文章里头说,台湾媒体喜欢哗众取宠、逢中必反,极尽侮辱之能事,哪知道事有凑巧,文章刊出不久就发生李永皓辱马事件,虽然他后来公开道歉,我觉得于事无补,因为台湾媒体为了争收视率,还是会重蹈覆辙,继续散播谣言的!

大家应该记得李永皓事件之前,台湾某家电视台大肆报道有马来西亚巫师在冠病患病床前作法的搞笑视频吧?

此电视台过了几天又补了一则新闻说,那位作法巫师自己也确诊入院治疗,真的做戏做全套。当时我国很多纸媒体也不落人后,把它当娱乐新闻般广传!

朋友群中有人把它当茶余饭后的笑话和我聊起这事。

我说一看就知道是假新闻,只是对马来西亚媒体没有查明真相就随歌起舞有点失望。

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院方怎么可能允许新冠病患者家属在病房里逗留,还突发奇想找来巫师驱魔治病?

仙家乘机横行

另一个案例是某仙家把自己想当然尔的猜测和想法,如专家般写得头头是道、似是而非,但恰巧说出一般普罗大众的心中所想,于是顺理成章被疯传。

该文章称新加坡只有几十万外劳就有两万人被感染,我国有几百万非法外劳不可能那么少人确诊,绝对是政府检测不力。字里行间几乎笃定第二波疫情即将爆发!

我不否定外劳的潜在威胁,但最不能忍受国人认定新加坡做任何事情都比我们优越的自我矮化心里。

我在同一天收到不计其数的转发,可见大家对此文的热爱程度,转发的朋友很多还是有江湖地位的高封衔人士。

我非常注意卫生总监回答记者提问的每道问题,据我了解卫生部是采取目标管理(targeted approached),就是锁定目标感染群,强制隔离、追踪、检验和治疗。

山哥说这种策略最奏效,也获得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认可,我们总不可能在这时刻毫无目的到处乱找非法外劳来检验吧?

我国处理大城堡集体祈祷会的追踪方式,也证明卫生部和警方的效率!

用常识分辨真伪

也许很多人不认同我这观点,但我始终认为我们不该在这非常时期成为谣言的帮凶,而导致本来就脆弱的市场人心惶惶!

管控令期间收到一则消息称内阁已经确定把管控令延长至某某时段,现正等待首相宣布!

有位律师好友看后说绝对是假新闻,因为这时候任何决定是MKN(国家安全理事会)说了算,不是内阁!

你看,一些小常识能轻易分辨消息的真伪,避免自己沦为假新闻的帮凶!

网上资讯别太认真

国防部长在他的例常记者招待会上说,商家没有权利拒绝不戴口罩的顾客上门,结果引来了不少反弹,甚至开直播大骂,说部长脑袋进水,因为商家绝对有选择的权利不做任何人的生意。

部长说这番话是有法律依据的,因为政府不曾立法要人民戴口罩,所以商家不能因顾客没有戴口罩而拒人于门外。

商家当然有权利“倒米”选择不做任何人的生意,但为了这事大骂部长却已经是人身攻击,若因此而惹祸上身真的得不偿失,因为听众会相信后者多于前者,有误导大众之嫌。

所以有些线上的资讯听了一笑置之就好,别太认真。

管控令有限度解封前夕,协会同仁传给我一个语音短讯,应该是某协会会长建议会员谨慎开工,因为政府复工细节不详,万一有员工确诊,大吉利事送进加护病房,几十万的医药费用全由雇主负担。

当时引起很多雇主一阵恐慌,很多人因而观望,不敢轻举妄动。

我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政府自第一天起就免费治疗冠病,不可能突然收费吧?

查明真相才评论

也许这语音引起社会哗然,有关部门很快对外澄清,若有确诊病患一律免费,外劳除外!

其实身为领导应该查明真相后才提供意见,就算真有此事,应该积极沟通,联合其他协会向政府施压才是正道,要不又是一宗假新闻,搞到社会大众不知何去何从,心慌慌就不太好了!

不是擦鞋,好友拿督江华强这方面是专家,有疑虑一定先向政府反映沟通,再发表意见,当然这归功于他长期以来在政府部门建立的人脉!

一“指”错全盘皆落索

这个非常时期,所有的企业管理者需要的是冷静思维和正确的资讯来策划和判断未来,因一时冲动转发未经证实的消息除了引起社会恐慌,对自己和国家一点用处也没有!

奉劝大家谨慎发言、小心手指,因为一“指”错,全盘皆落索!

反应

 

要闻

卫生部撤通知书 3款化妆品禁售

(布城29日讯)卫生部敦促公众,不要购买和使用3种被发现含有汞的化妆品,目前已撤销它们的通知书,以及不允许在大马销售。

卫生总监拿督慕哈末拉兹医生今日发文告说,上述产品是含汞的N Glowing EWSB、Karisma Golden Turmeric Cream(含汞和倍他米松17-戊酸酯)和SL Two Intensive(含对苯二酚和倍他米松17-戊酸酯)。

他指出,卫生部国家药剂监管机构(NPRA)已撤销上述产品的通知书。

“化妆品中禁止使用汞,因为它会被人体吸收,对肾脏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它也会影响幼儿或未出生胎儿的大脑发育。汞也会引起皮疹、刺激和其他皮肤变化。”

慕哈末拉兹说,含有对苯二酚和倍他米松17-戊酸酯的产品必须向药物管制局注册,并且只能在卫生专业人士的建议下使用。

他指出,对苯二酚可能会导致皮肤发红、不适、肤色发生变化、皮肤变得过敏、可阻止色素沉着过程,进而降低皮肤对有害紫外线的保护,以及增加罹患皮肤癌的风险。

他提到,倍他米松17-戊酸酯则会导致面部皮肤变薄和容易出现刺激、痤疮、皮肤色素沉着发生变化,并增加被血液循环系统吸收的风险,进而造成伤害。

他吁请相关产品的销售商和分销商立即停止销售和分销,因为这些产品违反1984年药物及化妆品管制条例。

慕哈末拉兹说,抵触上述条例的个人,初犯最高可被判罚款2万5000令吉或监禁3年,或两者兼施,若重犯,可罚款5万令吉或监禁5年,或两者兼施。

他指出,违例的公司初犯可被判罚款最高5万令吉,重犯罚款10万令吉。

“如果目前正在使用这些化妆品的公众感到任何不适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卫生专业人士的建议。

“民众受促浏览NPRA官网www.npra.gov.my,或通过Google Play Store下载NPRA Product Status应用程序,检查化妆品的通知书状态。”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