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的现代化野心/姚洋

在去年十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的工作报告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誓言中国将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并在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成为高收入国家。

而人们都希望他能比在1964年承诺要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中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取得更大的成就。



周恩来的方案把重点放在四个关键部门的改革: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

他并未设定具体的收入目标,但可以肯定地说,他或许预期中国能有更好的表现: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世纪之交的中国依然属于中低收入国家。

这一次实现收入目标可能并不困难。中国的实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目前约相当于美国的25%。

如果要加入以经合组织为代表的高收入俱乐部的话,就须将这数字提高到至少45%(取决于实际收入的衡量方式)。

目前为止已经有36至40个经济体达到了这一水平。



如果中国经济能从今年开始每年增长率至少高于美国1.7%的话,那么就有望在2049年加入这些国家的行列。

换句话说,假设美国经济保持2%的长期增长,中国就得每年增长3.7%(这也比目前的6.5%低得多)。即使到2049年时中国GDP增长率稳步降至2%,其平均增长率也至少相当于4%。

但现代化可不仅仅与收入有关,更是一个全面的进程,最终令中国社会具备当今发达民主国家所能提供的各类好处,包括发展机会,个人福祉和公共服务,而完成这个进程绝非易事。

清理整治环境

首先,中国必须对环境加以清理整治,这在普通中国人看来不是奢侈品,而是一种必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比如北京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在今年冬天大幅改善,这要归功于关闭污染企业并用天然气代替煤炭供暖。

但是这种改善的成本很高,包括导致天然气价格上涨。

仅仅是对中国所有城市的空气质量加以改善,更别提清理国内所有受污染的河流,湖泊和土壤,都将带来巨大成本。

中国在实现现代化方面所面临的其中一个挑战是缩小城乡差距。

城乡鸿沟没改善

中国在实现现代化方面所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则是缩小城乡差距。

尽管收入差距已经有所缩小,但农村居民依然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持续的城市化将有所帮助,但即使是最乐观的预测也表明到2035年仍会有超过3亿中国人居住在农村地区。无论那些城市如何光鲜亮丽,只要农村地区仍然落后,这个国家就算不上是现代化。

全面应对老龄化

此外还有人口方面的现代化挑战,因为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到2040年可能会相对当前水平减少超过10%。

虽然自动化可以保护中国免遭严重劳动力短缺的掣肘,但人口老龄化会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经济负担。

尽管在20年前就已经引入了个人账户体系,但中国的养老金制度基本上还是在现收现付的基础上运作。

当1962至1976年间出生的中国“婴儿潮”一代开始退休时,该系统的赤字将上升。

事实上,一些迅速老龄化和增长缓慢的省份目前只能依靠中央政府的补贴来维持。中国迫切需要一个更加统一和全面的体系来平衡全国的社会保障覆盖。

须培养法治意识

当然,中国不断上涨的国民收入将有助于应对该国所面临的挑战。但财富虽然必要,却不是万能的。

首先,法治必须得到相当程度的加强,而不仅仅是遏制官员腐败。同时还要需要实现文化上的转变,让公民学习如何在一个由可靠的规则和法律架构来主导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地理或家庭血缘关系。

好消息在于习近平已经认识到了法治的重要性。

在他提交给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有20多处提到了法治,并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理的总体目标”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但还是需要做出更多的工作去转变中国的传统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发表一些指向性的言论。

治理模式考验大

中国的政治制度内含的一个关键障碍在于: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民主对于充满活力的公民社会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当局已经下定决心不以任何方式,形态或形式去引入选举民主。

而各个发达民主国家最近的政治走势,尤其是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内的右翼民粹主义运动和领导人的崛起,更是加强了他们的这一决心。

在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中国模式”满足了政治合法性的一些要求。

可一旦这些生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中国人民几乎必定会产生更多的人身自由和政治问责诉求。

那么中国领导人面临的最根本的挑战,就在于在继续摒除选举民主的情况下找到一个能满足这些要求的治理模式。

姚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反应

 

国际

大马人赴华免签延至30天 驻华大使:李强反应积极

(北京30日讯)马来西亚驻中国大使拿督诺曼说,马中两国的相关政府单位正在积极跟进大马人免签到访中国30天的事宜。

他说,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昨日与李强举行会谈时,向中方提出这项要求,而李强也做出积极与正面的回应,并称此事正由相关单位密切跟进及研究。

诺曼提出,马中两国都认同,这项政策不仅让旅游业受惠,商人经贸投资领域也同样受惠,毕竟商人可以更容易往来。

他说,有关大马人免签入境30天的要求,可能在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未来访华时,会有新的进展。

马中两国是在2023年12月1日宣布落实为期1年的免签政策。中国人来马可享有30天的免签入境便利,中国则给予马来西亚人15天的免签入境。

今年5月,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宣布,中国已延长马来西亚游客入境中国的免签措施至2025年杪。

诺曼说,免签入境政策带来效果,大马今年首4个月,每月平均迎来约27万名人次中国游客,比去年同一时期翻倍增加了217%。

除了旅游业,中国对大马的投资额也比去年增加,迄今累积投资额达1510亿令吉,大马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达586亿令吉,其中以电器占最多;中国出口到大马的贸易总额则是924亿6000万令吉,以机械、化学产品等为主。

另一方面,诺曼说,李强在昨日的双边会谈上,对大马支持一中政策表示感谢,因为这对中国而言有非凡意义;阿未扎希则表示,大马非常珍惜与中国的邦交关系,尤其是经贸投资领域。

“他们谈论了11项课题,李强的回应都是正面积极的,只有一些课题因相关部门机构还在讨论中,无法立即回应。

“其他课题包括技职教育、昌明大马、经贸投资、东海岸铁路、新能源、电动车、马中双园、和包括食品与非食品类的清真产业等。”

诺曼透露,大马政府明晚在中国大饭店设宴,不仅是庆祝马中建交50年这一非凡意义的日子,更是大马要向中国说谢谢的表达方式,毕竟大马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东南亚国家,对大马而言是一种荣耀。

“一些退休政府官员曾告诉我,马来西亚在1974年为中国所做的事(建交),是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忘记的。

“毕竟当年还有马共的威胁,我们做了其他国家做不到的事,并支持一中政策至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