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中国内需增长有韧性/叶得利

早前市场哗然,中国今年2月份的出口额按年锐减20.7%,已经创下三年来最大降幅,远大于市场分析员平均预测值的4.8%。

虽然中美贸易谈判正在进行中,市场紧绷的情绪依旧,中美贸易摩擦以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已经迫使中国政府采用更多财政和货币政策,来挽救中国出口贸易量和内需经济同时下滑的困境。



大宗商品进口稳健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的生产活动韧性依然延续着。

中国2月份的出口贸易量下降,很大程度是今年2月份春节季度性调整因素所影响。

但相对的是,中国在大宗商品的进口方面如原油、煤炭及铜等一些大宗商品的进口趋势,还是处于稳健的增长阶段,这反映了中国国内经济活动的发展依然保持活跃。

例如中国原油进口需求提前至1月,因此导致了2月份的进口量锐减,实为春节季度性调整所致。



中国在2月份的原油进口达每日1023万桶,创史上的第三高进口量,也高于1月份的每日1003万桶。

同时,今年前两个月的原油进口较去年同期增加10.8%。

另外,中国在金属和矿石进口量方面是猪年增加的。

2月份的铜矿石进口量比1月份仅增加了1.9%,但在今年头两个月的铜矿石进口量,相比上年同期却大幅增加了24.9%。

此外,中国今年1和2月份的铁矿石进口总量为1.743亿吨,上年同期进口总量规模为1.739亿吨,显示了微增长。

与此同时,中国的煤炭进口从1月份的3350万吨下滑至2月的1760万吨,但今年前两个月的进口量相比去年的同期增加了3.8%。

除此之外,有数据显示中国2月份的官方采购经理指数(PMI)从1月份的49.5降至49.2,连续第二个月低于景气分水岭的50指数点,但依然高于市场分析员的普遍预测值。

刺激政策应对贸易战

大宗商品贸易量不是即时的经济表现指标,因为其存在着季度性的大批提前交易量。

但是,中国的大宗商品每季度的进出口量变化,可以反映出中国经济生产活动的韧性,是否依然保持着活跃度。

特别是此刻,中国政府极力实施各种经济政策,结合各种财政和货币政策,刺激中国内需经济的增长,并借此守住这段时期中美贸易纠纷导致的经济波动。

目前,除了中国国营企业面临各种改革需要,还有挣扎求存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国外生产战略实施。

因此,综合大宗商品的进口数据显示可看出,中国对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仍保持稳健,显示中国生产企业的经济活动规划处于平稳状态,暂未露出太大的生产放缓风险迹象。

关注3月PMI指数

目前投资者可以关注3月份的PMI指数的变化,观察中国政府的各种经济政策,以及中美贸易谈判进程的各种市场信息,将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生产规划。

因为第一季度大宗商品进口是否增长,事关中国生产商能否在第二季度生产活动上,消化早前的原料进口。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胜预期 但通缩风险犹在

(北京25日讯)在第一季度经济表现好于预期之后,分析师上调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不过,他们看到更多迹象显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或将难以摆脱通缩压力。

据彭博对经济学家的调查预期中值,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4.8%,高于上月调查中预测的4.6%,也更接近政府设定的5%左右的增长目标。

通胀预期低于3月时的调查,显示在房地产市场滑坡后家庭支出持续疲软。目前预计2024年消费者价格(CPI)升幅平均为0.6%,低于之前预期的0.8%。工业品出厂价格料平均下降0.6%,是3月预测值的两倍。

中国经济今年开局表现意外强劲,受海外需求以及中国政府推动发展先进技术的努力提振。不过,大部分反弹出现在1月和2月。

3月消费动能减弱,住房市场进一步下滑,预示着2024年剩余时间政府可能需要拿出更多刺激措施来应对挑战。

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表示,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全线萎缩,持续拉低社会预期和总体需求;迫切需要政府投资来稳定或提振需求。

房市低迷风险最大

受访的15位经济学家中,有9位认为房地产市场低迷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风险,4位认为低通胀和疲软的国内消费是最大担忧。在中国应如何应对的问题上,经济学家也有类似分歧,其中支持房地产投资的措施位居榜首,其次是加快公共支出。

尤其是地方政府一直在削减支出,因为许多地方政府都在努力应对债务问题。

在多年来的表外举债激增之后,他们现在面临来自税收和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的冲击。

中央政府此前表示计划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以提振经济。不过,政府债券发行速度一直慢于预期,部分原因是在缺乏合格项目的情况下,政府仍在想办法将去年所筹资金投出去。

中央政治局会议料将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投资者密切关注以从中寻找未来几个月经济政策可能如何调整的线索。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