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向洋垃圾宣战

“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



这句话,现在是许多东盟国家在面对上百万公吨非法塑胶废料(俗称洋垃圾)进口时,最深刻的心情写照。

能源、工艺、科学、气候变化及环境部长杨美盈在两个月前,将3000公吨的洋垃圾送返来源国,引起全球环保人士热烈关注,大马在中国发出洋垃圾禁令后,竟然遭殃,成为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

不只是大马,东盟多个成员国也同样沦陷,纷纷祭出或准备出台洋垃圾禁令。然而,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在东盟拒收后,洋垃圾可能会转向其他执法不严格的国家,让当地国人受到影响。

要解决庞大洋垃圾的方法有不少,但最根本的问题,可能还是得从源头解决。

*完整报道,请点击:



【独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向洋垃圾宣战

独家报道:谢静雯

反应

 

言论

环保行动的两面性/陈万诚

曾几何时,环保主义是一场小人物对抗大企业和大政府的战斗。活动家们通过创意和表演形式来唤起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这种行动的成功标志是社会意识的醒觉,而不是立刻达成具体成果。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环保主义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今天,一些新的环保主义者得到更丰厚的资金支持,甚至可能比他们所针对的目标更具影响力,他们通过媒体曝光和金融手段来施加压力。

与过去的环保人士相比,新一代的环保主义者手中的资源和影响力要强大得多。他们的策略也从传统的街头抗议转向更系统化和资本化的方法。

他们会选择特定的公司或行业,利用媒体力量引起公众关注,进而逼迫这些机构改变行为。这种策略的优点在于可以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关注,并对企业施加更大的压力。

忽视实际解决方案

然而,这种方法也面临潜在的风险,因为单纯的抗议可能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环境和能源问题。

在许多工业领域,尤其是能源行业,市场需求和技术限制构成了巨大挑战。在这些行业中,找到完全零排放的替代方案并不容易。

尽管可再生能源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很多国家,天然气仍然是必不可少的过渡能源。

天然气在维持电网稳定、提供备用能源以及其他工业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环保主义的新面貌带来了新的挑战。新一代活动家往往更注重象征性抗议,而忽视了实际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尽管这种象征主义在引发公众关注方面可能行之有效,但它可能没有充分考虑长远的能源需求和经济稳定性。

需战略船多方协作

一旦活动家们试图关闭某个项目或施加过多的环境限制,企业的盈利能力可能受到冲击,这不仅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还可能导致能源供应的不稳定。

因此,环保行动需要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平衡点。

环保主义者既要推动绿色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又要确保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这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加务实,认识到在某些情况下,天然气等过渡能源是必要的。

这种实用主义的观点并不否认环保行动的价值,而是强调了综合考虑多方面利益的重要性。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努力中,环保主义者和能源行业需要共同合作,找到既可持续又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抗议或许能引发舆论关注,但真正的变革需要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和多方协作。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