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独家】“华华”不再成优势 市场实力最重要
中企未必与华商合作

戴良业:来马的中企以竞争实力、市场需求为导向。

(八打灵再也29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会长拿督戴良业提醒,如今来马投资的中国企业皆以本地商家的竞争力及实力作为要否合作的考量,我国华商需抛开“本身是华裔与中国经商就有优势”的观念,这种优势不可能永恒存在。

他指中国商家以前很少来马,我国友族也不常到中国做生意,大马华商相比之下较常往中国跑,自然有助带动马中经贸。



“如今情况逐渐改变,华商不能再认为‘华人与华人做生意’就有长期优势,这种优势不会永存下去,也不是必然现象。”

戴良业配合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本月31日访华前接受《南洋商报》专访时说,只有加强实力迎合大趋势的大马企业,才能永续经营。

提到马中经贸关系密切,他认为这些经贸并非全以华商为主,约1000亿美元的马中双边贸易额中,大部分是由制造业贡献,其中包括许多海外企业。

华商是马中经贸的重要桥梁,但这些经贸未必以华商为主。

“纵观日后发展趋势,(我们)需面对现实,这包括(华商拥有)语言等优势的影响力会越来越低,因为来马的中企绝对会以市场需求为主,他们是以(大马)企业的竞争力、效率等作决定。“



他强调,华商需自强不息,加强实力迎合大趋势,才能持续生存。

与中小企业互补互惠

针对国内中小企业担心来马投资的中企实力及财力雄厚,导致他们难以竞争,戴良业则认为双方不一定会直接竞争,而是互补互惠。

他说,财力雄厚的中企来马参与大项目,需要本地生态系统及支援系统的帮忙,就如阿里巴巴或华为公司来马时也需要我国在物流、服务等方面提供援助。

“一些本地企业免不了需面对竞争,我们已处于东盟经济共同体,这竞争不只来自中国,而是全世界。有本地企业能在这情况下生存并不断壮大,相信我们在某程度上已有优势。”

针对中总在带动友族进入中国市场上扮演的角色,戴良业指中总也是马来西亚全国总商会成员之一,向来对友族商家秉持开放态度,到中国举办展览时都会邀请他们同行,中总会与马来商会、印度商会等组织一起开发市场。

大马需更重视打响企业品牌,才能受到外资的青睐。图为公众踊跃参观东盟博览会中的大马展摊。

遭越南超越 失东盟宝座  
马需加倍努力重当老大

随着越南在今年首6个月一举击退“七连冠”的大马,成为中国在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戴良业希望我国企业加快脚步以恢复原有势头,绝不能因为马中关系良好就在经贸上松懈下来。

他说,目前马中贸易额还算高,但这一两年出现停滞不前的局面,大马过去是中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也已被越南超越,虽然中国经济缓和是引发这局面的原因之一,但大马不能松懈,需在马中贸易上加倍努力。

他指大马注重电子及电器产品出口到中国,但也别忘了我国丰富的资源,若能为这些资源加值,有助把本地资源开发成更高价产品。

“我们也需开发新领域,除了中国市场,也要关注各大市场。”

询及大马在与中国经贸上是否过于“安逸”以致被越南超前,戴良业不认同这说法:“大马私人界及政府都在努力,但别人可能比我们做得更快更好,所以我们要加快脚步,不能自觉马中关系好就在贸易上没问题。

“做生意,尤其是贸易,要看你的东西有否竞争力及是否为市场所需,我们需不断改进加强,开拓更多市场及新需求。”

他希望大马在品牌方面加倍努力,打造出大家都追求并想拥有的品牌,透过多管齐下提高本地贸易。

马中经济放缓不忘扶持

戴良业说,目前中国经济缓慢,大马也面对着挑战,两国领袖在这艰难时刻仍愿意会面,凸显马中患难见真情,首相拿督斯里纳吉这次官访中国意义重大。

他指首相过去几次访华时,马中经济属于巅峰状态,当时中国经济很好,大马经济也不错,当生意好时做什么都容易,什么也都好谈。

“如今中国(经济)慢下来,我国也出现挑战,同时浮现南海课题,然而双方能在这时刻继续坐下来谈,两国尤其中国对双方友好不离不弃,更显现出马中真正的情义。”

戴良业指中国是大马可信赖的朋友,就算双方在一些课题上有争议,两国政府始终冷静及秉持友好态度,一再说明马中一路走来禁得起考验。

他不违言马航MH370事件对中国乘客家属带来影响,但整体上不损及两国关系。彼此需要时间治疗伤口及冲淡一切,各造也应该给时间马航以证明他们是世界一流的航空公司。

至于大马旅游,他认为我国这方面仍有吸引力,来马的中国游客也逐渐增加,我国需给予方便及提供良好政策,更努力吸引游客来马。

中铁启动马来西亚“大马城” 。

点燃产业制造业投资热情

戴良业相信首相这次访华,除了能深化国与国之间或国有企业在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也为另一波投资点燃“开始之火”,有助把中资引入大马投资产业、制造业等领域。

他说,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走出去”的首步就是基建及房地产开发,目前如中铁、中建等中国大型国企都有在大马投资。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开始步伐,相信东南亚及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必争之地,因为无论是地理位置,如南中国海、马六甲等,它都非常重要……中国另一波‘走出去’的投资会是产业、制造业等。”

戴良业指东盟资源非常丰富,东盟企业亦快速发展并形成庞大市场,中国若在一带一路倡议上不重视东南亚或东盟,这倡议则难以成功。

中企“走出去”平衡投资

“马中双向投资不平衡是因为中企以前未准备走出去,相信未来几年会是另一局面,预计中国会来大马展开大投资,这不平衡将成为历史。”

戴良业说,中总、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首相对华特使丹斯里黄家定等单位及领袖都广泛推销大马,马中双向投资平衡将是必然趋势。

他相信首相这次访华也会积极提倡双向投资,并有更多企业参与其中。

询及我国会否过于依赖中国市场,他指大马是经济贸易开放之国,虽然中国是大马重要贸易伙伴,惟我国除了与中国做生意,也与其他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大马没有与任何国家为敌,这是外交及贸易政策,我国贸易无论在市场上或产品都走向多样化,喜欢多交朋友,不能说我们太依赖中国。”

反应

 

财经新闻

卢成全:年均增长 6.8%马港贸易扩充潜力巨大

(吉隆坡22日讯)马来西亚中华总商会(中总)总会长丹斯里卢成全说,大马与香港贸易额目前仅占大马贸易总额4%,双边贸易进一步扩大潜力巨大。

“香港是马来西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马来西亚第九大出口目的地。马来西亚与香港之间的双边贸易年均增长 6.8%,从2019年的807亿令吉增至2023年的1050亿令吉。”

卢成全今日出席“与香港投资推广署刘凯旋署长之商务午宴”致词说,大马政府表示有意加强与香港的双边关系。多年来,两国高层领导和官员、商会、旅游活动、文化教育合作频繁互动。

卢成全说,大马和香港有许多共同的文化特征,英语、华语、粤语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教育交流和旅游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修改后的马来西亚我的第二家园(MM2H)计划和最长 90 天的免签证旅行将增强人员流动性,促进贸易和投资活动更加顺利。

“马来西亚政府的目标是成为亚洲第30大经济体和全球竞争力第12名。 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和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的推出将为科学创新、永续技术、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方面的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他指出,马来西亚是东盟第五大经济体,是通往东盟6.8亿人口市场的战略门户。这进一步扩大了香港企业的商机。

“马来西亚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及香港最终加入RCEP,将加强双边贸易和投资的扩张。”

出席者包括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香港驻雅加达经济贸易办事处处长郑青文、投资主管希尔旺、香港贸易发展局马来西亚代表何淦杏。

中总的代表则包括副总秘书蔡文洲、中总理事黄哲强、李伟丞、彭亨中华总商会会长拿督斯里蔡兆生、峇株巴辖中华总商会会长傅庆隆。

港经贸办落户吉隆坡

卢成全说,今年在吉隆坡设立香港经济贸易办事处(经贸办),证明了双边为加强双边贸易和投资合作所做的努力。

他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和商业枢纽、全球贸易网络和物流枢纽的地位,可协助大马企业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和全球机遇,以及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巨大机遇。

他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快速发展为大马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特别是税务和审计、法律咨询、数字营销和物流等跨境贸易和投资服务。

港预计今年增长3.5%

香港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说,香港经济自疫情后已恢复正常,去年经济增长3.2% ,今年预计增长3.5%。

她说,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旅客重游香港,已恢复疫前水平,去年游客人数达到3400万人次,今年预计可以达到5000万人次。

刘凯旋出席中总主办的商务午宴后说,香港的优势包括作为人才和资金汇聚点,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使用普通法的体系,以及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具有简单的税收制度,开启公司是相当简单的。

“深入一点,香港政府在政策和资源方面提供配合,对每一个行业有一定的津贴和支援,包括创科、人工智能、生命科技及绿色工业等。

“马来西亚的企业有多种类,我们希望可以和大马的企业互相配合,帮助这些企业发展在香港的生意,或者利用香港作为平台迈向国际的市场。”

国安法让香港更稳定

询及香港通过《基本法》第23条国安法对香港的经商环境造成的影响,刘凯旋说,每个国家都有国家安全法,这是宪政的责任,一定要去做,可能现在是在地缘政治的大环境下,一些媒体进行炒作和不理解的报道。

“国安法让香港更加稳定。刚才有许多商人提出,希望香港可以保持稳定,不可以乱,他们才可以放心经商。大部分人都欢迎,只是需要了解一些细节,例如讯息交换等。只要不是恶意的影响国家的安全,是不会影响经商环境的。”

她指出,有了这个立法,可以更专注的去发展经济,如果有人误解,可以亲身去香港观察体验。

针对香港作为平台以进入更大的中国市场是否有受到国安法的冲击,她说,在一国两制下,香港享有很大的经济、税务、法律上的自由,让公司去经商。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的概念下,香港具有更多的资讯和平台,帮助外来企业更好和容易的进入中国的市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香港也要把握东盟经济增长带来的机遇。”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