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黃瑞林3个血汗经验/许国伟

巫统大港区部主席拿督斯里贾马尤诺斯为希望联盟民主行动党站台,力挺适耕庄原任州议员黄瑞林,这一幕引起热议。

贾马本身充满争议,网民反应也两极,有人嘲讽变脸术高强,也有人赞扬弃暗投明。

贾马原本跟黄瑞林是政敌到今天站台,其实反映了黄瑞林在适耕庄选区一路走来的3个血汗经验,值得学习。

(一)能打硬仗

黄瑞林1999年大选初次上阵适耕庄。

这个州议席是国阵马华的强区,是华裔选民过半的混合选区,他什么资源都没有就一头扎入服务跑动。

首仗败了,他不气馁继续耕耘。2004年大选,国阵在敦阿都拉新首相效应下大胜,黄瑞林硬是攻下适耕庄。

饶是如此,适耕庄从来不是行动党的安全区。行动党在城市安全区可破万张多数票辗压对手,可黄瑞林的多数票都没破3000张。

1999年大选他输了2044票,2004年大选仅以344票险胜,2008年大选190票低空飞过,2013年大选胜2369票,2018年大选胜2884票。

突围稳当桥头堡

这组数据说明,黄瑞林是抵住国阵巫统强攻下突围;如今更是在国盟绿潮包围下,成了希盟雪州北部的桥头堡。

希盟在雪州执政了3届,尤其行动党不少议员是在安全区上阵胜得轻松。如今面对国盟来势汹汹,争取马来票是硬仗。

黄瑞林在适耕庄能打硬仗及拥马来票支持的经验,更显得可贵。

(二)做大蛋糕

不少政治领袖服务和面对支持者,游刃有余;对于敌对政党的支持者,显得尴尬应付了事。

如果敌我地区泾渭分明,还好处理。但是,在适耕庄就不同了,毕竟这不是城市地区,是巫统与国盟的腹地,不同政党支持者分布地区犬牙交错,大家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做政治服务与工作,不容易获得对手认同,但是做大经济蛋糕,让不同党派支持者的乡亲父老们,都吃上了蛋糕就是高招。

打响旅游知名度

黄瑞林在适耕庄的服务,不只关注农稻渔业,也打响旅游知名度。当大家的生活改善了,加上伸手不打笑脸人,也冲淡了党派的敌对气氛。

懂得做大蛋糕,比起一味自我吹嘘,还有一味攻击对手来争取选民支持,是更加务实。

(三)与敌为友

如今政治局势变化很快,当一个敌人尊重的对手,远比当一个敌人厌恶的对手,更加有政治智慧。

黄瑞林为人海派,跟对手打得天昏地暗,是政见和立场之争而不是私仇,因此见面仍然是朋友。

就像面对贾马来站台,该尴尬的是贾马,黄瑞林可以很坦然,不忸怩也不忘形,毕竟如今“势”在希盟这里。

说白了,像贾马这一类靠政治吃饭的人物,从来不用期望有洗心革面,浪子回头。他们只是看势头选边站,就像潮州话说的,“地块凉地块坐”(哪里凉快哪里坐)。

希盟唯有继续强势,贾马才会来称兄道弟。因此,不需感动、不需洗白、更不需弯腰迎合。

行动党不少领袖对巫统的主动交好,往往就拿捏不好一个度,闹得灰头土脸。

就看这3个“适耕庄经验”,能否给行动党领袖上一堂课。

反应

 

言论

不能忽略说好华教故事/许国伟

这阵子,打开脸书就看到独中学生出外筹款及“加油榜”课题的争议。

虽说言论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赞同或批评的看法。但是,个人情感上,是无法接受对独中乃至华教过激的批评,还有揶揄。

这,除了自己是华校生,也跟成长环境有关。

我们这一代人,常听父辈说起华教不容易;当学生时,没少过出外筹款和卖春联。即使毕业后,仍维系着对母校的情感,感念母校的不容易。

因为,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仅是回忆,也有着自己募捐而来的印记。还有深一层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华教并不陌生。

当说起林连玉、严元章博士、沈慕羽、黄润岳、林晃升、郭全强等多位华教先贤,尽管他们的时代离我们甚远,但对他们的事迹和奋斗,都熟记在心。

如今,我们熟悉的华教标竿人物,还有谁仍在?

陆庭谕老师走了,莫泰熙先生也走了,还有谁在述说华教的故事?讲述华教斗士的事迹?

有句话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这句话,虽然有鸡汤之嫌,但触动人心。

不能纯粹讲道理

华教和华校,也是一个不能纯粹讲道理的课题,很多时候是需要讲情感。

这些年来,不论是独中或华小要筹款,固然有董事会成员出钱出力,但更多的是小老百姓能响应,一分一毫,涓滴成流。

这是靠道理而来吗?或许有吧,但相信更多是情感。

但现实是,华教这条路走到今天,只靠情感可能会越来越难走。

当人们对华教故事越来越陌生,情感也就越来越淡;对于孩子教育的选择,更多是基于现实需求考量,也不再是对华教情感的坚持。

如今,独中学生筹款课题引起热议,且还有不少负面看法,这多少也是一记警钟。

至少,是提醒各校,除了筹款活动要更周全,说好华教故事也不能忽略。

突然想起张木钦在1996年,写在一篇文章里的疑问:“我们爱华教,但我们爱华校生吗?”

当各界对华教情感淡了,这疑问可能变成了:“我们爱华教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