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哈迪与李光耀-美丽与哀愁/李慧易

马哈迪,大马第四任首相,一直倡导的是“亚洲魅力”与“向东学习”;李光耀,新加坡创国之父,一直提倡的是“亚洲价值”。他们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很多都好相似。



先来谈谈已故的李光耀,他在独特的时空下成为新加坡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强人,一直影响亚洲命运。他带领新加坡从第三世界晋身第一世界。李光耀提倡“亚洲价值观”,反击西方价值观,反观,马哈迪在位时期,他也一直在抨击西方。

李光耀拥有三孩子,最近家中孩子们把“家务事”闹成“国际事件”,是的,李光耀曾说过,“就算我在病榻上,即便是你们就要把我放进坟墓里了,我觉得有什么事情出错了,我就会爬起来。”如果新加坡出问题,他会从坟墓里跳出来,如今,新加坡没出问题,其家里却闹意见了,是否真的要从坟墓里跳出来?

说到遗憾,李光耀一辈子最大的遗憾的就是无法与马来亚合作,起初也就是因为这个遗憾而让他在新加坡发奋图强,使得新加坡成为亚洲第一金融中心。

如今,却因“家务事”或多或少对于李光耀的遗产(legacy)顿然蒙上一道灰。

依赖族群政治



新加坡无庸置疑的是,积极打造菁英政策,李光耀之前也抨击马哈迪推崇及走向的是一个族群政治。不过前者与后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就像一面镜子,看穿对方也解读了自己,两者之间仍旧依赖族群政治在维系执政权力,马哈迪面对的马来族群的多数;而李光耀要维持75%的华人人口比率,差别在于一个是“显现性”另一个是“隐藏性”。

马哈迪曾在李光耀逝世后,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不能说我是李光耀的好朋友,不过,他(李光耀)走了我还是很难过”。

然而,谈及马哈迪,无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位敢怒敢言,幽默风趣的政治人物,2003年他退位让贤,如今回首超过10年时光,他并没有因为时间的过去,放下其政治理念,反而走向了政治另一个开端,他并没有放弃要改变马来西亚的决心,可惜的是时不予他了。

一个世代的结束,往往叫人难忘,却又叫人难以释怀,李光耀已故,留下的是一栋房子看穿一代人的心机;至于,马哈迪仍在为自己梦想而奋斗,而试图要让一代人看穿他吗?

反应

 

言论

从李光耀到黄循财/谢诗坚博士

新加坡是个蕞尔小国,面积在填海后有728.6平方公里,但这个国家却创造了奇迹。

在1965年8月9日脱离马来西亚后,连身为总理的李光耀也不看好新加坡的独立。

他在回忆录中这样说:“让新加坡和马来亚合并是人民行动党的基本宗旨,只有人口比较多,幅员比较大,才有可能建国。我们从来就不相信一个商业城市国家能够生存下来,搞社会主义的国家更不必说。”

英帝国东南亚心脏

李光耀进一步说道:“一个独立的新加坡根本无法生存下去,新加坡只是一个小岛,潮退时面积只有214平方英里(约等于581平方公里),它是英帝国在东南亚的心脏,所以繁荣发展起来。

“随着新马分家,它变成了一个没有躯体的心脏。在我们的200万人口中,有75%是华人。而来自印尼的回教徒有1亿多人居住在三万个岛屿的群岛中,华族人口简直微不足道。新加坡是马来海洋中的一个华人岛屿,我们在这样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里如何谋求生存呢?”

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的李光耀在1961年当东姑提出有意组成马来西亚联邦时,他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华人领袖。

由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于1954年成立,为新加坡打开一条变化之路。李光耀在1959年上台执政,直到1990年才卸下总理职务,前后达31年,才把棒子交给第二代掌门人吴作栋(1990-2004)。

吴先后担任14年的总理后,才将棒子交予李光耀的长子李显龙(2004-2024)。

这位第三代总理任职20年后,在近日将棒子交给第四代掌门人黄循财。

黄循财是一位与早期行动党没有直接交集的新领导人,他是在新加坡独立后出生的人(生于1972年)。

黄循财大展雄才

不过他也是经过李显龙的精挑细选下才定下的接班人。本来李显龙的接班人是副总理王瑞杰,他在2023年辞去职务,理由是年事已高(61岁),而被普遍认为他是无趣的人。

另外两名被提及的是教育部长陈振声和卫生部长王乙康,前者被形容为高傲;而后者则是严苛的人。

相形之下,黄循财也就更具备资格(只52岁),正是大展雄才的时刻。

从李光耀到黄循财,行动党已进入70周年,也换了4位领导人。

但如果回顾五、六十年代的政治斗争,是许多年轻一代没有经历过的,也不再面对马共的威胁。因此也遂了李光耀和李显龙的心愿,至少他们证明了新加坡不但是能够生存和独立的,而且也要按他们的思路排出接班人。

这是因为除了社阵之外的其他反对党都无法撼动行动党的执政权。工人党和前进党是当下新加坡有议席的政党,可惜席位很少,合起来不过是12席,而行动党则夺得81席(总数93席)。

除了在政治上的稳定,在经济表现方面,新币的稳固也是世界知名的。但有一个隐忧是新加坡领导人不得不面对的,例如开凿克拉地峡,以让油船从印度洋直入克拉地峡而进入南中国海,将使中日方面获益匪浅。只是若中国加入新建大桥或开辟运河,对新加坡都是致命的。

因此,李显龙在这些年表现出对中国的友好,虽然他也不能与美国疏远。但如果新加坡能够坚持中立立场,也不失为一项能够被接受的战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