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马华行动党该合作?/许国伟

马华和民主行动党,该合作吗?这道问题,照理不是“是非题”,而是“选择题”。偏偏,不少人把政治看成“是非题”。

马华和行动党固然是不同属性政党,但政纲和宗旨也有殊途同归之处。两党不是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完全对立甚至水火不容。

所以,这并非“汉贼不两立”,也无需搞到不共戴天,你死我活。

以前马华和行动党处于不同阵营时,有时对于华小华教课题,都能同声同气。毕竟,举凡是涉及公共利益,涉及普世价值,这是超越政党和个人利益。

就像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博士说的,马华和行动党合作是看议题,对人民好对人民有益,马华没有理由说不;总不能对方说要反贪,自己就要为反而反,主张贪污。

这,就是“选择题”。

饶是如此,马华和行动党要能在特定议题上合作,站同一立场也不容易。

以前马华在朝行动党在野,或是轮到行动党在朝马华在野时,碍于政治现实,在朝的瞻前顾后,在野的火力全开。

就算想要同声同气,也免不了计算政治利益。

在朝的不想让在野的表演太过抢镜,而自己内部争取却落得里外不是人;在野的不想让在朝的完全掌握课题话语权,总会让流弹射向在朝的,刺激刺激对方。

各有政治考量和计算

即使今天马华和行动党都是团结政府一员,双方仍有自己的政治考量和计算。

不只是看议题,也要看时局和时机。

没有人想白忙一场,只为他人做嫁衣裳;也没有人想一番拳拳之心,结果遭利用当枪使。

所以,“马华和行动党要合作”,这话说是容易,实际上不容易。

先说个故事。

清朝时,太平天国起事。双方都骂对方是妖,打得血流成河。

湘军将领胡林翼率军包围安庆时,原本对要打败太平军而喜形于色,却在长江看到两艘西洋轮船逆流而上,他突然脸色大变,还呕血几乎要坠马。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这场内战已让双方元气大伤,而另一个更大更危险的忧患已来到眼前了。

那么,在如今政治现实大势下,马华和行动党是否知道,真正的大患是谁?又在哪里?

反应

 

言论

不能忽略说好华教故事/许国伟

这阵子,打开脸书就看到独中学生出外筹款及“加油榜”课题的争议。

虽说言论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赞同或批评的看法。但是,个人情感上,是无法接受对独中乃至华教过激的批评,还有揶揄。

这,除了自己是华校生,也跟成长环境有关。

我们这一代人,常听父辈说起华教不容易;当学生时,没少过出外筹款和卖春联。即使毕业后,仍维系着对母校的情感,感念母校的不容易。

因为,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仅是回忆,也有着自己募捐而来的印记。还有深一层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华教并不陌生。

当说起林连玉、严元章博士、沈慕羽、黄润岳、林晃升、郭全强等多位华教先贤,尽管他们的时代离我们甚远,但对他们的事迹和奋斗,都熟记在心。

如今,我们熟悉的华教标竿人物,还有谁仍在?

陆庭谕老师走了,莫泰熙先生也走了,还有谁在述说华教的故事?讲述华教斗士的事迹?

有句话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这句话,虽然有鸡汤之嫌,但触动人心。

不能纯粹讲道理

华教和华校,也是一个不能纯粹讲道理的课题,很多时候是需要讲情感。

这些年来,不论是独中或华小要筹款,固然有董事会成员出钱出力,但更多的是小老百姓能响应,一分一毫,涓滴成流。

这是靠道理而来吗?或许有吧,但相信更多是情感。

但现实是,华教这条路走到今天,只靠情感可能会越来越难走。

当人们对华教故事越来越陌生,情感也就越来越淡;对于孩子教育的选择,更多是基于现实需求考量,也不再是对华教情感的坚持。

如今,独中学生筹款课题引起热议,且还有不少负面看法,这多少也是一记警钟。

至少,是提醒各校,除了筹款活动要更周全,说好华教故事也不能忽略。

突然想起张木钦在1996年,写在一篇文章里的疑问:“我们爱华教,但我们爱华校生吗?”

当各界对华教情感淡了,这疑问可能变成了:“我们爱华教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