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谁能淡定面对疫情?/南洋社论

有人说“淡定”是发达国家的特征。

撇开那些抽象、枯燥的数据,谈定就是界定一个社会是否“发达进步”的观感,简单的说,态度闲适、守规矩,从容谈定,就是优秀国民的风范。



然而,一场疫情,却砸碎我们对模范生的想象和判断。

当冠状病毒病在全球肆虐扩散时,一些国家实施封锁政策,结果掀起非理性的抢购潮,人们就像难民般恐慌。

欧洲的意大利采取“铁腕”行动封城,可是却陷入一片慌乱,因媒体抢先泄露消息,有人趁夜赶搭最后的末班列车弃逃,反而将疫情扩散得更广远的地域。

原本悠闲品着咖啡的人,都起哄逃躲;对政府实施禁探狱的措施不满,监狱发生暴乱,囚犯挟持狱警,还越狱而去。

欧洲的自由派批评封城措施“侵犯人权”,封城措施却没有真正强制实施封锁隔离,为捍卫个人自由的欧洲民众与警察斗智斗勇,有人走小路绕开岗哨,跑到没有被隔离的镇上喝酒。



发达国纷弃械投降

疫情的防控措施,也让欧盟国家剑拔弩张,互相撕噬,破坏了欧盟原本一家的团结。

一些发达国家都在静观,要看看意大利如何防守应战,意大利就像其他发达国家的实验室,他们希望藉此规避抗疫过程上的错误选项,从而好找到正确的答案。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也有的像瑞典或丹麦的发达国家,厌战情绪迷漫,甚至干脆弃械投降。

英国疫情越趋严重,首相约翰逊还打算兵行险着,准备放任六成人口在病毒面前裸奔,以“换取”群体免疫,如此佛系的抗疫奇谋,让更多人更加惊慌大逃亡。

美国总统特朗普以傲慢的态度掩饰麻痹的抗疫思维,因为他也只想谋算年底总统选举的胜选,结果他领导的美国政府对疫情风险反应迟钝,态度摇摆,还不惜将疫情的罪责归咎于中国,以图转移视线。在特朗普宣布实施抗疫措施后,道琼斯指数暴跌,短短两星期触动4次熔断机制,纽约还爆挤兑潮;在公布实施欧美禁航令时,机场因逃难潮而被塞爆。

生命同源相依相爱

这场肆虐全球的疫情,给人类一堂跨越古今的生死课;生命是脆弱的,面对疫情,其实,慌乱和失态是极正常的,谁都没法永远保持岁月静好时的从容谈定。

我们可以做到的,就是表现谦卑,敬畏未知,然后抛开歧见和成见,共同抗疫。

我们还须从疫情得到珍贵的启示:人类族裔都是上帝的儿女,都是宇宙星尘的遗烬,都是生命同源,都应该相依相爱。

反应

 

政治

疫情以来国人对政治更热情 专家:越来越多人上网发声

(吉隆坡23日讯)专家指出,自冠病大流行以来,国人对政治变得更加热情,而且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网上发声。

越来越多的人对当前影响他们的问题感到担忧,而社交媒体使他们能够轻松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增加的趋势也导致国人,在社媒平台上花更多的时间,尤其在行动管控令期间,当时多数人都被困在家中。

2023年,国内约43.7%的网络使用者,在部落格、社媒和网站,发布关于公民和政治问题的帖子或投票。

相比起2018年的12.9%,这一数字飙升30.8%。

《星报》引述国家统计局的个人和家庭使用和接触资讯、通讯科技的调查报告指出,2020年,即冠病大流行爆发的一年,这一数字出现了特别大的跳跃。

2020年至2021年,除布城、吉隆坡和玻璃市外,所有州属在线用户表达政治观点的比例均有所上升。

2020年至2021年增幅最大的地方是纳闽,该地区在线发言的用户比例从7.8%上升至49.4%。

专家认为,疫情期间的封锁意味着人们有更多时间上网分享想法。

大马国际回教大学政治分析员拿督斯里赛阿拉比博士指出,在疫情期间,人们被限制家中,因此花更多时间在社媒上。

他说,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当时网上调查的回复率也提高了很多,人们非常愿意回答问题。

“大流行后,反应率相对较低。”

登嘉楼最“直言不讳”

在2023年,登嘉楼是最“直言不讳”的州属,有72.3%名用户在上网表达政治观点。

据该报告,其次是雪兰莪的62.1%,再来是马六甲的58.2%。

40多岁的人群在网上发表最多言论,其中“声音最大”的群体是45岁至49岁之间的人士。

此外,国家教授理事会成员兼政治分析员聂阿末卡马教授也指出,人民在2020年,花更多时间使用网络,因他们居家办公且无法出游。

“同年(2020年)也发生了政治危机,导致政府更迭。人们随后发现网络是他们发泄感受的最佳地方。”

尽管如此,随着科技发达,越来越多人在上网表达意见也是自然的进展。

他也说,越来越多人从在咖啡店里谈论政治,转向在网上谈论政治。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