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特朗普减税计划是画饼充饥/张敬伟

刚刚,特朗普的财政部长努钦和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科恩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所谓“美国史上力度最大”的减税和税改计划。计划提议将美国企业的公司所得税从现在的35%降至15%;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等级从现在的7档调降至3档,税率分别调整为10%,25%和35%。

特朗普开出如此庞大的减税清单,是其兑现竞选承诺的现实举措。但是这一减税计划要得到落实,并非易事,极有可能会像特朗普之前的承诺一样变成空谈。一方面,这一宏大的减税计划目前还是特朗普和其团队的“个人计划”,即如媒体所谓“写在A4纸上的计划”。要想得以落实,必须要经过国会两党同意。但从特朗普医保计划的挫折看,国会民主党已经是“逢特必反”,不会轻易让特朗普过关。



另一方面,这一减税计划被称为劫贫济富——对富人有利,而不利于中低收入基层。

分析家认为,若减税计划实施,特朗普本人即可享受1.7亿港元的减税福利。因而,这一减税计划难免有特朗普的“自肥”之嫌。民主党代表着中产阶级和劳工阶层的利益,在国会博弈中会以此向特朗普开炮。

尤其是,特朗普还送给美国富人最大的蛋糕——废除遗产税。这一税种,自1916年立法生效以来,已有百年历史。这一税种颇具美国特色,甚至可以说是美国给予世界的一大贡献。一方面,这可最大限度地均平富,也培养了美国富人的社会责任感,这一税种让美国富人“不为子孙计”,也促使美国走出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美国财赤雪上加霜

此外,特朗普的减税计划也导致美国财政赤字雪上加霜。据估计,减税计划未来十年将一共减税5.5万亿美元。另据数据显示,未来十年美国财政赤字将增至1.4万亿美元,联邦债务高达8.7万亿美元。减税计划在短期内只能减少政府财税收入,增加财政赤字,甚至会使联邦政府习惯性停摆。



当然,按照特朗普和其团队的说法,减税计划或刺激经济增长,使美国经济增长率提至3%,经济增长会增加政府财税收入。但这只是逻辑上——特朗普减税计划要国会通过需要时间,落实见效也需时间。即使特朗普有两个任期,其减税计划也难以见效。

因而,特朗普的减税计划,完全是其想象中的乌托邦。或者说,是特朗普为了兑现承诺而匆忙推出的计划。和其一揽子难以执行的计划一样,这一减税计划更像是“画饼充饥”。

当然,美国社会处在新经济周期的转型期。美联储加息已经进入正轨——强势美元时代已经来临,美国政府的“缺钱”或可通过全球资本的流入美国市场来解决。问题是,强势美元会削弱美国出口竞争力,导致美国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紧张。特朗普也最在意这一点,否则他就不会时时将汇率武器指向中国、日本和德国等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

故而,审视特朗普的减税计划,要从宏观和系统性上来解读。一是他的减税计划是其“百日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他新政都成了空谈,凸显其执政能力的莽撞,此情势下的减税计划堪称特朗普送给美国人的又一张“画饼”。二是特朗普的减税计划如果难以落实,其基础设施建设也难以实践,特朗普的执政理想也就成了空想。三是特朗普内政外交处处碰壁,只能通过涉险而为的方式去彰显自己的存在。“大话总统”加“战争总统”的特朗普,不仅使其个人形象受损,美国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共和党执政的里根政府和小布什政府,都曾进行过税制改革,但这两位连任总统都没有收获税改之利。特朗普政府“最有野心的立法倡议”(《华盛顿邮报》对其减税计划的评价)能否达成其效呢?且不说实体之效,在立法程序上就会遭遇挫折。如果减税计划失败,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的政绩就什么都没有了——除了扔在叙利亚的导弹和阿富汗的“炸弹之母”。

(作者为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反应

 

国际

特朗普:新关税仅征电动车不够 应向所有中国车征税!

(华盛顿15日讯)美国前总统、共和党籍总统参选人特朗普14日表示,拜登政府对中国电动车、半导体和医疗产品征收的新关税,应适用于其他类型的中国汽车和产品。

据外媒报道,特朗普指出,这项行动必须扩大到其他车种,拜登政府必须在许多其他产品上都这么做,因为“中国正在抢我们的饭碗”,所以华府必须在电动车以外的领域也采取措施。

特朗普批评现任总统拜登没有尽快对中国出口采取更多行动,并将拜登政府采取关税政策归功于自己。

美国将在今年11月举行总统大选,特朗普和拜登两人预计将再度交手。拜登在14日宣布对一系列中国进口商品大幅提高关税,包括电动车、电池、半导体芯片和医疗产品等,茂着与北京陷入僵局的风险,在选举年透过经济政策试图吸引选票。

特朗普指出,拜登想对中国课征高额关税,这是自己早就提出的建议,质疑过去3年半华府毫无动作,很久以前就应该采取行动了。

特朗普在2017到2021年总统任期内,广泛的实施关税,引发了与中国的贸易战。特朗普在今年竞选期间则喊出,针对所有中国产品征收60%或更高的关税,并对所有进口商品征10%关税。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