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民阵何去何从?/许国伟

大马民主联合阵线(MUDA)主席赛沙迪撤回对团结政府支持,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有人鼓励支持,但指责、质疑和嘲讽声音也不少。

由于赛沙迪跟敦马哈迪医生关系密切,因此他撤回对团结政府支持,引发多方质疑动机不纯,有心破坏团结政府。

更多的人,是质疑想做第三势力的民阵,没有了希望联盟庇荫能单打独斗多久?甚至嘲讽,这批年轻人实在太天真了。

毕竟,从柔佛州选、第15届全国大选及6州选举,成绩和数字明摆着这殘酷的现实。

其实,民阵走过的路及今后的挑战,社会主义党也经历过。

社会主义党是老牌政党,但直到2008年大选后才获注册。2008年及2013年大选,社会主义党都跟民联合作,获民联分配选区上阵才能胜选。

但,社会主义党是否加入民联一事,谈了很久也没下文。其实,社会主义党也没要求很多选区,但最终2018年大选时,希盟就把社会主义党踢出去,而社会主义党虽独自上阵,但只能吞蛋。

这段历程,民阵不会陌生,恐怕也心有戚戚焉。

民阵目前一国一州,即在第15届全国大选赢得的麻坡囯席和柔佛州选赢得的优景镇州席,都是希盟不战和助选情况下让民阵胜选的。

民阵要加入希盟,谈了多次也没结果;虽然支持团结政府,但希盟国阵谁都没把他放在眼里,要继续待下去似乎也看到了下届大选的窘境,毕竟给不给你议席由別人说了算。

借割席博取名声

这次脫离团结政府变成在野,民阵固然挑战很大,但不排除也有放胆一搏的考量,借由割席博取名声刷亮招牌,希望能突围。

但是,民阵依然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就是巫统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案件热度会逐渐冷却。

当希盟上下都在唱和跟巫统相亲相爱,当扎希出席民主行动党代表大会能获热烈欢迎,当巫统最高理事拿督努嘉茲兰说,华人根本不受扎希案影响,还叫希盟/行动党无需太过焦虑……

再过一段时日,不会再有多少人谈起扎希案,就像不会有多少人记得2018年以來,获判DNAA的政治人物包括行动党主席林冠英、纳吉继子里扎和巫统领袖东姑安南与阿都阿茲,他们的案件有无后续行动。

那么,民阵要如何保温?

首先,民阵要向社会主义党学习,有坚定的政治理念,长期的服务与耕耘,尽管屡战屡败,也屡败屡战,哪怕这条路太坎坷太寂寞,都没有放弃。

其次,民阵要摆正第三势力位置,在国会里为民发声为民请命。例如355法案。

首相署(宗教事务)部长纳因莫达说了,团结政府将在国会提呈《回教法庭(刑事权限》修正案和《回教法庭(联邦直辖区)法案》,要强化回教法庭。

团结政府提的法案,团结政府成员在国会无法质疑与反对,而国盟对355法案也未必提质疑与反对,那么民阵就要秉公直言。

如果做不到,那么民阵迟早跟民政党一样,当第三势力太难了,还是赶紧找个大联盟好庇佑又遮荫。

反应

 

言论

不能忽略说好华教故事/许国伟

这阵子,打开脸书就看到独中学生出外筹款及“加油榜”课题的争议。

虽说言论自由,每个人都有权利发表赞同或批评的看法。但是,个人情感上,是无法接受对独中乃至华教过激的批评,还有揶揄。

这,除了自己是华校生,也跟成长环境有关。

我们这一代人,常听父辈说起华教不容易;当学生时,没少过出外筹款和卖春联。即使毕业后,仍维系着对母校的情感,感念母校的不容易。

因为,校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不仅是回忆,也有着自己募捐而来的印记。还有深一层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对华教并不陌生。

当说起林连玉、严元章博士、沈慕羽、黄润岳、林晃升、郭全强等多位华教先贤,尽管他们的时代离我们甚远,但对他们的事迹和奋斗,都熟记在心。

如今,我们熟悉的华教标竿人物,还有谁仍在?

陆庭谕老师走了,莫泰熙先生也走了,还有谁在述说华教的故事?讲述华教斗士的事迹?

有句话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这句话,虽然有鸡汤之嫌,但触动人心。

不能纯粹讲道理

华教和华校,也是一个不能纯粹讲道理的课题,很多时候是需要讲情感。

这些年来,不论是独中或华小要筹款,固然有董事会成员出钱出力,但更多的是小老百姓能响应,一分一毫,涓滴成流。

这是靠道理而来吗?或许有吧,但相信更多是情感。

但现实是,华教这条路走到今天,只靠情感可能会越来越难走。

当人们对华教故事越来越陌生,情感也就越来越淡;对于孩子教育的选择,更多是基于现实需求考量,也不再是对华教情感的坚持。

如今,独中学生筹款课题引起热议,且还有不少负面看法,这多少也是一记警钟。

至少,是提醒各校,除了筹款活动要更周全,说好华教故事也不能忽略。

突然想起张木钦在1996年,写在一篇文章里的疑问:“我们爱华教,但我们爱华校生吗?”

当各界对华教情感淡了,这疑问可能变成了:“我们爱华教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