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智能创富的趋势/张永麒

2020年爆发的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让大马的经济和民生遭受重大的打击。为了要疫后重新建立,必须要有对策,要有突破重围的智慧。

在疫情恶化封锁时,加速了使用数字科技,特别是视讯会议、电子送餐、电子商务等以互联网和科技为媒介的产品,因此,成为了一种趋势。

智能社会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人民已经生活在其中,不得不面对其所带来的冲击,生活和工作面对干扰,需要调度去适应。

大马的经济要在国际上继续竞争,也必须要搭上智能化、数字化的列车,才可以继续保有优势,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以在蓝海继续翱翔。

大马的媒体和论述一般上没有主张“智能社会”的名字,反而多是用“数字经济”此词汇,例如“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大蓝图”等。

或者,民间和政府的另一个用词是“工业革命4.0”,以表达使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经济形态,与生产的过程和产能有关。

然而,民间和政府似乎对“智能社会”的描述并不注意,也不注重,比较少出现在媒体和领袖的言论中,因此,人民会感觉比较陌生。

有时候领袖都注重商业和工业的竞争,特别强调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等数字指标,却很少关注人民活在“数字经济”下的品质和人性的追求。

领袖追求“量变”

领袖都在追求“量变”,认为“量变”是衡量一个国家进步的最好指标,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质变”,即人民的个人和生活质素是否提升了。

经历过一年半载的艰难抗疫经验,国家和人民需要从新设置发展的趋势,应该平衡“量变”和“质变”,以便让人民活出全方位的生活素质。

追求金钱的财富是重要的,以便可以满足物资的需求,例如住房、汽车、美食等,这是基本的人权,人活着的基本需求。

另外,就是精神财富的追求,看来比较抽象,因此,也比较不容易看见,只能够通过软性文化和教育活动来进行,以便平衡内在与外在。

反应

 

国际

中国数字经济占GDP10% 提前达标数智化

(北京25日讯)当前中国5G网路、行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关键产业不断发展,24日开幕的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超越原来2025年达阵目标,同时去年数据生产总量达32.85ZB(1个ZB约当10.7亿TB)、年增率22.44%。让民众快速享受到数智红利。

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据新华社报道,当前中国5G网路、光纤宽频网路和移动物联网路覆盖面更广,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量子计算、脑机介面等前沿技术研发进度加快,到2023年的算力总规模居全球第二位。

同时中国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中国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在会上介绍,目前5G基地站数达364.7万个,在用资料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220EFLOPS,近5年平均增速近30%,存力总规模约1200EB。

而中国国务院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如今这一目标提前实现。

从产业表现来看,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数据显示,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已超过3.2兆元人民币,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位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王江平介绍,据工信部对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中32万多家企业的评估资料,截至2024年3月底,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已分别达到62.9%、80.1%。

新闻来源:中时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