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政府·旧大马/张网

与周边国家比较,很少国家有马来西亚那么多怨气的,种族及宗教问题纠缠不断,马来人觉得权利受侵蚀,华印则觉得未受公平对待;一些课题很容易就触动神经线,评议个没完没了,抗议或报警,种族政党是肇因,国家独立已几十年,人民还继续被政客操弄,确也是民智仍停留在困惑时期。



种族及宗教性言论多来自种族政党如巫统、伊斯兰党,再加上当了政府的土著团结党及种族或宗教性强的非政府组织,这种趋势以为在新政府下会有所改变,除了极端挑衅的种族言论稍微减少,其他新课题却陆续出现。爪夷文原是教育问题,却演变成政治问题,不接受就是冒犯了,难以理喻,还扯到单一源流学校,中文教育再被挑起。这道防线,华人必坚决捍卫,不可退让。只要当权的种族政党继续把它当作全民团结的障碍或借口,中文源流教育还会不时受到质疑。

问题根源不在华教

政府能让国际学校开办,又有什么理由为难历史悠久的中文教育?华校办得不好,自然会被淘汰及没落。论素质,华校可不输给国民学校;独中评估考试水准也符合学术要求,造就的人才为国家所用,让其自然发展,总比横加干涉更得人心。

人民思想差异与不同教育环境有关,但真正的团结还是建基在平等及公平的治国政策,否则,团结还是很表面浮夸的。在华小及独中,华人子弟占大多数,但寄宿学校、玛拉工艺学院等还不是马来人占绝大多数?宗教学校更不用说,因此,只针对中文教育学校,是不智的。

华文学校的课程都完全依据教育部规定,就只是媒介语的差别,因此,问题的根源不在华文教育,何况在各大学,各族学生共同学习,交流的机会还是不缺的。



还是走回老路

新政府上台,人民期望有各方面的新改革,结果是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华人支持希盟,以为可实现基本的要求,实际上是个误解。作为国家掌舵人的马哈迪医生不改变方向,国家还是沿着旧路走,马来人特权、马来人优先、马来人主导,还是一样。没有人敢劝他们放弃拐杖,因为已成为习惯,成为理所当然。

民主行动党的改变是很自然的,说服及改变不了对方,反倒向对方臣服,思想也受影响,很多人都有这种经验。部长从内阁会议出来,想法会不一样,很自然,因为他们面对的是经验丰富、思想敏锐又威信十足的马哈迪,拗不过他,最后就以内阁决定脱身,其实,他们最后是否改变立场很成疑问。

新政府会在基建及拨款方面邀功,如张念群就常提政府拨款给独中及华小,政策问题尤其具争论的尽量避开,免得遇到一些不满的人故意刁难。

换了政府,人民在面簿的消息及留言还是一个模样,极尽恶劣,污言秽语、粗俗不堪,政治分子参杂其中,令人反感,只是当今受攻击对象换了行动党及其他希盟领袖。

马来西亚改变了吗?没!一个独立日的口号都是那么陈腔滥调:“爱我国家,廉洁大马”。连一个有创意的口号自我激励都没想出来,开始时朝气蓬勃的新政府不是泄气了吧?“廉洁”是好政府的一个基本条件,但还是不够的。

反应

 

要闻

世银:在校时间虽长 42%大马学生阅读能力弱

(吉隆坡26日讯)42%的马来西亚学生,在五年级学期结果时还未能达到熟练的阅读能力水平。

世界银行今日公布的“竹笋倾向:强化基础能力”报告中,显示大马儿童尽管花费在学校的时间更长,国家教育预算也较同类似国家的高,但却并未获得足够的教育。

若相较国民总收入(GNI )相似的国家,大马在这方面只取得令人失望的34%的熟练水平,且世行的报告也提到,这个问题在经济弱势儿童中尤为严重,有61%的儿童未达到熟练水平。

《新海峡时报》引述该报告称:“在越南,仅有18%的儿童(赤贫人口中的41%)在五年级学业结束时,未能达到预期的阅读能力水平。”

大马平均每个孩子在学校度过12.5年,但该报告指这相当于仅有8.9年的学习时间。

相比之下,尽管越南经济不如大马富裕,且国内生产总值用于教育的比例较少,但在12.9年的学校教育期间,却是提供了10.7年的学习时间。

该报告也把学习成果不佳归因于各种因素,包括早期教育不足、小学阶段的教师准备和投入不一致,以及政策指导下教师绩效管理的不足。

报告说,尽管学前教育的入学率有所增加,但实现普遍接受学前教育却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有关学前教育好处的认识不足、在需求量大的地区学前教育设施不足、以及与负担能力相关的担忧。

报告建议改善学前教育的质量和获取途径,同时根据全球标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绩效。

报告也提到教师培训计划应采用数据和基于证据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这还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工具来使得教师更有效率,例如结构化的课程计划、针对性的指导、教育技术和双教师模式。”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