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改朝换代后华教更好?/言书

“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海明威的这句话,套用在林连玉莫泰熙等华教斗士身上,再适合不过了,即使面对过去政府的百般打压污蔑,他们仍然用坚毅的态度和热诚,在这片硬土上种下华教的种子,并默默浇灌。华教先贤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卑不亢的崇高精神,为后代的中华子弟树立了榜样。

争取华族权益不恰当



我想,作为年轻一代的马来西亚华人,如果把华教斗争看作是华族的斗争,把华教运动看作是争取华族权益的运动,是不恰当的。原因有二:

第一,当我们高呼华教是“华族的斗争”,争取“华人的权益”时,这样的言论和立场,其实对于其他的民族而言显得尖锐。马来西亚虽然刚刚经历改朝换代,但要清除前朝种族矛盾的遗毒,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因此我们不应只停留在为单一民族的权益斗争,而是扩大视野,为自身民族权益斗争的同时,也考量并帮助其他的民族获得平等自由的权益。

第二,若是将华教运动当成“华人争取华人权益的运动”,其实是贬低了林连玉先生一生的斗争理想。华教先贤们的斗争,绝对不局限于华人,他们争取的不只是华人有机会接受母语教育,同时也是在为其他的民族奋斗,让大家在这片国土上都能受到平等自由的民族教育,以确保能延续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同时又能忠于共同的国家理念,这种求同存异的精神,便是他们的目标。

1960年6月12日,林连玉先生以教总主席身分在麻坡华校教师会开幕仪式上,林连玉先生如此说:“……我们拥护巫文(马来文)为国语,是诚心诚意促成共同语文的产生,这并不等于承认放弃自己的母语母文。争取各民族的语文列于平等地位,共同致力谋求共同语的发展,这是我们的愿望。”——华教斗争,所秉持的不单是民族的精神,也是为全民各族自由平等权利谋福的人文主义精神。

与其缅怀过去种种,我更愿意将眼光放到华教未来的发展,我相信这也是华教先贤们所希望看到年轻子弟应有的态度。马来西亚刚刚经历改朝换代,基于希盟对承认统考的承诺,以及对华文教育的态度,我相信自由平等风气会逐渐形成。因此未来的环境会对华教比较友善,但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无为而治,等着华教蓬勃发展呢?



我想不然,华教的前景可没有想象中那么平坦光明。华教将来面对最大的挑战,不是更加严峻的外在环境。而是内部。

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是日渐松懈腐朽的内部问题;最大的难题,是我们的安逸。

现在年轻一代并没有经历像从前那样严峻的考验,我们口里说着华语,读着华文课本,这一切看似如此地理所当然,我们不需要冒着被打压坐牢的危险,因此我们少了一份珍惜,也少了一份重视。许多人不再认为接受华文教育是重要的,或需秉持延续华族文化的使命。独中仿佛就是我们获得素质教育和广开出路之途,不再是传承传统文化以及发扬人文精神的道路。

但若无法理解华教的根源,就更别说为华教拓展新的道路了。再者,华教工作者、董教总的工作者,是否有抱持着发扬母语教育、推动种族平等自由的精神,继续兢兢业业地工作,这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从近年来董教总的各个风波,令人十分担忧。

而华教面对新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又应该如何改变姿态,甚至改变固有的“华教至上思维”以及发展方向,顺应时代的演变?因此,华教在10年以后,20年以后究竟是时代的领航者,抑或是背着沉重传统包袱的守旧教育系统,这十分值得我们深思。

单元统一转变多元分裂

世界的进步与全球化的速度之快,是十分令人震惊的,科技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概念快速崛起;经济上变化起伏更为加速难以琢磨;意识形态上单元统一转瞬变成多元分裂——面对这样剧变的环境,如果一味保守,策略不变,华教必然会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我们该如何勇敢踏出,面对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该如何确保华族的文化传统,在全球化中适应融合变迁,并保有一席之地?我们该如何改变姿态,甚至需要痛苦地剥下一些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去面对这个多元的社会?

这些问题,依我的浅薄学问,既无答案,更无方案。

一个年轻学子,只能提出问题,希望一众华教人士,甚至所有马来西亚华人,都能够认真思考一个看来颇大的终极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文明该如何在求同存异的前提下,继续生存且发展?”这就是我的微末见解和感叹。

言书

反应

 

文教

基金董事会与林连玉家属 清明扫墓祭族魂

(吉隆坡5日讯)时值清明,追忆族魂。

林连玉基金主席侯渊富今天率领董事会、行政部同仁与林连玉家属,前往吉隆坡福建义山为林连玉先生扫墓敬礼。

侯渊富致词时提及,现世繁荣的背后是先贤的拓荒和牺牲,感恩像林连玉先生一样为国为民奋斗过的前辈们,华教才得以永续经营。

他说: “承蒙同道们的厚爱,推举我担任第12届林连玉基金董事会主席,才有机会扛起此重任,把林连玉精神发扬光大。我要感谢历任领导为组织打下坚实的基础,感谢付出宝贵时间与我携手共进的董事们,还有行政部一群扎实努力工作的职员。大家都是华教的一份子,精诚团结维护母语教育,共同推动华教发展。”

出席祭祀仪式的还有署理主席廖文辉、副主席姚丽芳与黄玉珠、义务秘书李亚遨、副财政何智良、常务董事林顺康与尤荣顺、董事黄宝玲、林永兴、何信祐、梁广万、行政部全体同仁、林连玉养女林达及夫婿朱治和。今年还有三位来自第18届马大全中华生活营筹委一起参与,分别是外务副主席曾恺俊、课程组组长黄诗婷和组员刘佳欣。

让年轻人接触华教

在当下追求快速和网络的社会形态下,已经越来越少年轻人愿意花时间去认识中华文化及追溯华教故事,李亚遨颇有感触地发言:“全中华依然以一股冲劲和活力,通过生活营来加强中学生对华教与中华文化的认知水平。他们就是新生代的力量,成为华教事业承先启后的桥梁。” 

黄诗婷受邀讲话时也提及,感恩林连玉老师,自己如今才有机会学习中文,能骄傲地以中文交流和书写,并将努力身体力行激励晚辈,持续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众人在仪式结束后,轮流献花与上香,各自追思缅怀。分享与交流环节结束之后,大家也在林连玉先生的墓园周围参观及合影。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