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扶助农民须有完善计划/一愚

近来几位部长不约而同,鼓励园丘多元种植,以便农民增加收入。希盟部长看似比过去重视农民权益,但光是有心还不够,还得提出具体政策。官方须提出多元种植完善计划,才会实际帮到农民。

多元种植,说来容易做来难。大马主要原产品油棕、橡胶,由于价格始终受国际市场掌控,价格好倒还罢了,万一价格低迷,官方还得提供农民津贴,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辛苦耕种的农民流离失所,毕竟他们没做错什么。



长此以往终究不是办法,且如今国库困窘,园丘的未来不得不寻找其它出路。

以目前的状况看来,国家不可能放弃园丘。那么如何让农民收入稳定?一是扶持原产品相关产业升级,加工之后出售较高价的产品,再回头稳定国内原产品价格。二是鼓励农民多元种植,以同一块土地,增加额外收入。显然官方选择第二条路。

须邀专家探勘指导

各地风土不同,适合种植的作物未必相同。倘若官方打算推广多元种植,必须邀请专家现场探勘,并指导农民相关的种植技术,确保作物种的出来,长得好,然而这只是第一步。收成之后,农民是否有贩售管道,价格如何?还得注意不该破坏目前的市场行情,以免另一批农民收入减少。

多元种植其实是希望农民“加班”。但只要“加班费”丰厚,相信许多农民仍愿意尝试,然而,官方必须让农民有信心,除了不影响原本的主要作物油棕、橡胶,且多元种植确实能增加收入,而不是辛苦耕种几个月之后,发现自己白做工。



园丘的多元种植,最好选择国内少见的新兴作物,以便开拓新的需求和市场。倘若种植常见作物,产量大增导致价格下跌,等于和其它农民削价竞争,那就糟糕了,不但没解决问题,还制造新的问题。此前某部长提议种竹子,引发在野国会议员讥讽,不过竹子虽为经济作物,是否适合大马,仍有待商榷。

竹子不同品种有不同的经济价值,采笋、家具、建材、造纸等等。某些国家地区人民爱吃笋,如日本、台湾,特定品种的竹笋甚至是高级食材,但一来风土未必适合(台湾最贵的冬笋,须种植于高冷山区),再者大马人未必会爱吃笋。而国内竹制家具不普遍,也缺乏本土造纸工业(日本竹纸有些是高级书画用纸)。竹子因生长快速,被国际视为较环保的材料,但国内若无相关产业,种竹子恐怕销售无门。

官方提倡多元种植,立意良好。但首先得评估本地的风土条件,以及国内需求,找出适合的作物,并由专家指导农民种植相关技术,收成之后,价格合理且有稳定的销售管道,才能确保园丘农夫确实在多元种植获益,且不伤害其它农民利益。

反应

 

言论

农民明天会更好?/许元龙

大马菜农总会长林仕伟表示,由于天气炎热而致产量过剩,柔州菜农采取减产救市。

据报道,今年首季柔州与金马仑蔬菜产能高度过剩,价格狂泻,以致菜农忍痛毁掉百顿蔬菜,血本无归。

我国各地菜农不时面对产能过剩而价格偏低,甚至为了减少亏本而毁菜,也时有所闻。

然而,政府对菜农的困境似乎视若无睹,也没见农粮部官老爷给予最基本的慰问、关心,好像这些为人民提供日常生活必须品的耕耘者,是一群没有建国价值的边缘者,让他们自生自灭。

每逢各族佳节,官老爷们,就制定某类蔬菜顶价。其实,很多时候,其价格比市场售价为低。这是美其名为照顾消费人的利益,但菜农不是人吗?他们不必吃饭、不必生活吗?如果平时价格偏低而没啥利润,而利用佳节期间的良好销路,调整售价以弥补平日的亏损,这难道不是自由经济市场的供求常态吗?从另一角度看,当蔬菜价格暴跌时,政府又为何见死不救,没有给菜农补贴,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以前华社流行一句顺口溜,即菜农踏脚车、住板屋,巴刹菜贩坐汽车、住砖瓦屋,收购商或批发商,开名车、住洋房。

这是事实吗?在鼎立而三之下,菜农是最无助与受苦,甚至被剥削边缘化群体。

农民果菜收成后,绝大多数通过收购商或批发商销售,而价格是由市场供求为准,故价格波动性蛮大乃常态。

收购商在商言商,他们往往设定利润率,如市场缺货时就抢着要货、大小通吃;而当滞销时,就下手不留情的挑三挑四压价、拒次等货。反正,你嫌便宜不卖也没人买,这也就时常出现农友毁菜止损之因。

以前、现在、未来,如果农民不改变营运销售策略,那他们将永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我国许多华裔菜农,除了少数拥私人地或租赁地外,很多都是耕者无其地,冒险在政府的土地上栽种。有者甚至耕耘了数十年逐渐老去,仍未获政府颁给地契,这些农民往往被执法人员无情摧毁农作物,这也是司空见惯的事。

我国菜农耕者无其田的悲歌永远唱不完,这是政府严重错误的搞“一国两制”所产生的后果;而致使为国人提供主要粮食,以及外销蔬果赚取外汇的群体,却成了农业领域的孤儿。

应给农民耕地

我国菜农自救方案,除了政府采取必要的限制外国蔬菜入口外,也应给予农民土地、资金与技术援助。政府不能忽视这群为人民供应日常必须品者,否则,肉鸡与鸡蛋及米粮之短缺问题必然重演,且加剧通胀与外汇损失。

我国区域(乃至全国)菜农必须成立合作社组织,以一站式的统筹统办,从栽种到销售的一条龙制度,而非如当下各自为政的耕耘,及通过收购商行销。

我们知道,农业领域的发展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纳入科技人才与专业技术及管理系统。

农民成立合作社,就可以依国内外市场所需,而规划栽种蔬菜类与管理及销售,这是最好控制产能与保持价格稳定方案。

中国农业领域的专业化、现代化,不但使农村与农民先富起来,也为国家赚取庞大的外汇及储粮充足,应对天灾人祸。

我国农产品要自给自足,除了政府应彻底摒弃“一国两制”治国理念、弃庸才当道,让业者以专业技术与管理制度营运。以我国拥有丰富天然资源、风调雨顺,以及众多的专业人士,深信假以时日,必能国富民强,大家过好日子。

这是农耕者心声,能否实践?看看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