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大马地表最强“董教总”/南洋社论

不论被标签为“真董总”或“伪董总”,一经数据说话,不论什么总都得对争取增建华小认栽。

华小有没增加?华小有没减少?华小够不够?一经把数据摊开来,再会狡辩者都得靠边站,也曝露其心虚。



董总主席刘利民说,政府拥有一套规划和增建学校的制度,但在实行上只注重增建国小和国中,从来没“眷顾”华小,更谈不上制度化拨款和拨地建华小。

那么,情况是严重到什么程度?根据董总收集到的数据,从1970年至2016年46年内,政府总共建了1600所国小,以平均每年约35所的速度增加。

华小呢?数据显示减少了49所,平均每年失去一所。当然,当中有增建有搬迁,但以1600这个数据及速度相比,何止是天与地?

显然的,执政超过半个世纪的主干政党——巫统,才是大马地表上最强的“董教总”。

刘主席感叹说,从表面看,政府是对华小松绑,但11所新华小是托大选之福,也就是1999年及2008年大选到来前,临时获批。为何会那么“临时”?不会是“爱吾华校”吧?



说穿了,这一切都与政治有关。刘主席指华小课题不应成为政治的权宜之计,也就是说不应利用华小当争取选票的交换工具。很不幸,看来有人确实是这样做。

不过,这类手段已开始失灵,华教课题已无法再成为“政治俘虏”,所以才会引发惊人的政治海啸。

我国独立之前,华小在各地遍开,自有其历史因素与背景,当权者不因抹煞或无视此历史因素,更不应标签为爱国或不爱国。

同样的,母语教育是人人应享有的权益,不应以种族的有色眼光对待,更不应当政治买卖。

如果你把华教当政治交换,你也阻不了有人出更高的价格来收买人心。

反应

 

言论

人工智能考验媒体人/南洋社论

这一廂,人工智能制造假新闻被定罪,那一边,国际知名报社却要引进人工智能撰写新闻!

2023年,一家德国杂志伪造“车神”迈克舒马克采访引起争议而被判罪成,必须赔偿舒马赫家人20万欧元(101万令吉)。这家名为《Die Aktuelle》的德国杂志,2023年4月发表对舒马克的专访,以“迈克舒马克,第一次采访”为题,打出了“听起来很真实”的口号。

后来,采访中所谓的舒马克采访被揭发是人工智能制作,出版商《Funke》杂志去年为该篇文章向舒马克的家人道歉,并解雇《Die Aktuelle》的主编。

车神舒马克自受重伤以来,从未接受过任何媒体采访,甚至他本人现在是否有语言能力都是个谜。

挽救报社窘境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去年亏损超过7000万美元(约3.3亿令吉),报社高层最近在内部会议上提出将引进人工智能(AI)协助记者撰稿,以期吸引更多读者订阅。

根据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报道,华邮总执行长路易斯日前在员工会议汇报财务窘境,过去一年亏损7700万元,达到2020年以来的新高点,读者更大幅衰退50%。他在挽救报社窘境的构想中,将眼光放向人工智能,作为新的运作方式。

华邮总执行长深知人工智能的危险性,但他有意铤而走险,希望跨越恐惧,将人工智能引入运作,作为“副驾驶员”地位。目前,这家报社已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生成的声音让读者收听精选的时事简报。

马来西亚华文媒体编辑人协会(编协)对人工智能的崛起表达了担忧,会长郭清江在2023年度编协拿督黄纪达新闻的颁奖礼强调,坚守新闻原则与伦理应该成为媒体不可动摇的核心价值,让新闻专业获得读者的尊重,维护媒体人的尊严。

人工智能的崛起和自由新媒体的普及化,网络上充斥虚假新闻和高度伪造新闻的泛滥,这是极其严重的现象。许多不确实的资讯,正在误导无数的受众,而受众的以讹传讹,黑白不分,将引发社会的乱象。

公正、客观和准确报道新闻事件,是主流媒体人必须秉持的态度和精神。

主流媒体人在撰写新闻或报道事件时,都会遵守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专业精神,确保所获得的信息准确无误,才会公诸报端,绝不应该哗众取宠,随波逐流争取读者的支持,刺激媒体或报章的市场支持率。

祸害难以控制

至于滥发不确资讯或另有用心的新媒体,不良的居心必会受到社会的唾弃。

人工智能是科技发展时代的产物,没有生命也没有灵魂的冷血机器人,这些产物虽然为人类提供了方便,但这种由人类设计出来的产物,如果受到不当或别有居心的使用,产生的祸害可能更加难以控制。

一份报章或一个具有信誉的媒体机构,不会歪曲事实,发布违反新闻道德的信息以争取读者的支持。

德国杂志的舒马克事件是很好的反面教材,丑陋的媒体机构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声誉卓著的《华盛顿邮报》引入这种产物辅佐新闻呈现,但愿不会误入歧途,利用AI来“制造”新闻,争取读者。这是媒体人的道德底线。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