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区块链颠覆房产交易契机/黄宏力博士

房地产交易的繁琐程序旨在确保交易的合法性与保护买卖双方之权益,纵然有着这些程序,土地交易骗局依然存在。即使采用数字化土地信息,也难以杜绝欺诈行为。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简化了这些繁琐程序,不但节省了时间和费用,亦强化了资产安全,以对抗土地交易骗局。

在马来西亚,土地拥有者确实面临着因诓骗案而导致失去房地产的风险。这一切可追溯回联邦法院在2001年一单标杆性裁决的案例:Adorna Properties SDN BHD v Boonsom Boonyanit @ Sun Yok Eng。

此案件中,Boonsom被不法之徒冒充其身分,将她名下的土地转售给Adorna。尽管Boonsom事后入禀法院,但联邦法院裁定Adorna是经过合法渠道交易,并无涉及不诚实行为,因此土地拥有权仍属Adorna。故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望可追溯及防范此类骗局的发生根源,即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诈。

降低篡改资料风险

土地转让涉及大量资讯与文件,而繁琐的程序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骗子正是巧妙地利用这些漏洞伪造文件,通过层层审查关卡,成功冒充屋主转卖土地。

受害者通常在交易完成、卖屋或新屋主入住后才发现土地已被转让。

区块链技术在处理房地产资料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其加密技术保障了资料的不可篡改性,从而降低了内部人员或骇客篡改土地局资料非法出售房地产的风险。

除此之外,区块链的可追溯功能有助于确保买卖双方、银行和土地局都能获得相关的资料与买卖过程,并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避免“一地二卖”骗局

以中国房地产区块链为例,买卖双方会共享对方的资料以确保真实性,同时避免了“一地二卖”的骗局,因为买家可即时获取区块链中有关房地产的买卖资讯,土地主人也能及时收到通知,提醒他们土地正在进行变卖,从而减少了土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非法变卖的风险。

另外,土地局亦可应用区块链中的不可替代代币(NFT)相关技术,进一步加强传统的电子地契机制,防范不法分子伪造地契。

尽管世界各国在不动产领域应用区块链技术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我国依然尚未制定任何明确的不动产区块链政策或方向,即使在国家区块链路线图(2021-2025)中提到土地登记,亦缺乏详细的规划。

中国作为区块链的先驱之一,从2020年开始已在不动产领域推行这项技术,旨在简化交易程序、保护个人与企业资产。譬如,在广州的一单案例中,利用区块链与智能合约,不动产抵押的过程从过往的数星期或数月时间减少至仅需一个小时。一旦区块链技术全面实施,买卖或抵押不动产的过程将更加便捷,亦相对更安全。

简化土地登记系统

随着简化的过程,交易费用也会大大减少。中国政府通过采用区块链技术,成功简化和整顿了其复杂的土地登记系统,这是我国可学习的成功经验。

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下,中国秉持着互惠互利与开放式合作的原则,我国可趁这千载难逢的契机与中国寻求共同创新与共享科技成果,颠覆性地改良我国那相较落后的土地登记与交易系统。

(东南亚社科研究中心(SEARCH)与拉曼理工大学(TARUMT)商业与政策研究中心,适逢“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联合呈献的社会责任项目。)

(作者为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高级讲师)

反应

 

名家专栏

区块链将迎黄金期?/Project Syndicate

随着加密寒冬逐渐远去,金融机构对数字资产兴趣重燃,关于区块链是否真的如《经济学人》杂志在2015年所描述的那样是一台“信任机器”的旧讨论也再次热烈了起来。

一位来自15世纪威尼斯的人物可以帮助回答这个问题。尽管修士卢卡·帕乔利既不是技术专家也不是银行家,但却因开发了支撑大部分现代经济的复式簿记法而被世人铭记。正是他的巧妙模型将借记和贷记引入了在两个独立账户中登记交易的方法。

这个对一项核心业务职能的看似枯燥繁琐的调整,不仅能确保准确性和遏制欺诈,还让所有者对如何运营和改善业务以及削减成本有了新的见解。在帕乔利的操作方案下效率飙升,商业加速,文艺复兴腾空而起。

复式记账成为了经济活动的基石,因为它简单、易于分享,而且无可置疑地好用。几个世纪后,基于帕乔利做法的财务报表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必备。这就是一项基础设施升级的力量。

三个测试

而这带给我们的更广泛教益则是,一项从构思到全球采用的创新通常会通过公众信任的三个测试:它管用吗?它好用吗?它安全吗?或者换句话说,用户期望的是能力、价值和可靠性。

如今区块链的倡导者将这项技术视为大幅提高金融交易效率的下一次重大飞跃。2009年,化名中本聪的比特币创建者写到:“传统货币的根本问题在于让它发挥作用所需的一切信任。”

有了基于密码证明的电子货币,不需要信任某个第三方中间人就可以实现资金安全并毫不费力地完成交易。中本聪设想用密码证明取代人类的信任,创建一个真正的点对点、免除信任过程的金融系统。

比特币的创造者(们)部署的底层区块链技术优雅地建立在了帕乔利奠定的基础上。试想一下如果一个15世纪佛罗伦萨商人的会计分录实时出现在其他所有商人的账簿上,这么一个分布式分类账创建了三重分录(或实际上无限分录)会计,也使数据变得不可更改和无可置疑。

不是数据库

仅这一功能就是变革性的,但区块链网络的架构赋予了它们远超金融应用的超能力。正如科技企业家克里斯·迪克森所指出的那样,“将区块链视为只是用来制表的账本是错误的。区块链不是数据库;它们是功能齐全的电脑。

当然,密码行业最为讽刺的其中一点在于,这项建立在加强金融信任愿望基础上的技术却产生了如此多的不信任。但尽管《经济学人》在近十年前将区块链称之为信任机器的说法并没有错,但它的评估却可能是不完整的。

在结算了数万亿笔交易之后,区块链促进可靠价值交换的基本主张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尽管这无法给那些在最近几年多次行业崩盘中损失资金的人带来多少安慰,但这些事件所体现的其实是非理性繁荣和老一套的欺诈手段,而非分布式账本协议的任何缺陷。

新技术缺陷中挣扎

这些失败既是可预见的,也是令人遗憾的。人们对新兴技术的兴奋通常超过了它们的实用性,因此留下了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结果。即使是最有前途的技术也会在早期设计缺陷中苦苦挣扎。

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会产生幻觉;电动汽车电池可能会在极冷或极热条件下失效;新的软件常常有漏洞。

区块链网络并不能完全免于黑客攻击和性能问题的影响。但它们久经考验的耐用性使其成为了升级我们资金转移方式的优秀选项。

那么实用性呢?这种性质更具主观性。卡通猿收藏和纯粹的投机性交易显然并不等同于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变革性也更具包容性的升级。

幸运的是,当今那些负责任的市场参与者正利用区块链做许多其他事情:向难民提供可移动的、与腐败绝缘的人道主义援助;将慈善捐赠、汇款和跨境支付的成本降低80%;扩大基本金融服务的获取渠道;为高通胀国家的劳动者提供便携价值存储;建立区块链供应链溯源来为“创造者经济”提供动力;以互联网传输数据般的轻松、安全和快速方式大规模传输资金;以及升级可上溯到1970年代的传统金融路径。

安全问题面对挑战

虽然这些应用仍处于萌芽阶段,但不可否认它们带来了很高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这就引出了第三个问题:基于区块链的金融路径是否安全——这在金融服务中意味着受到监管。用户能期待各类全球通用高标准的出台吗?

这一点还做不到,但我们已经在接近了。

这是加密行业所遭遇的另一个讽刺。最初的自由主义愿景是建立一个与政府隔绝的,基于代码的金融体系,但如今却与监管现实发生了冲突。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基于区块链的网络和金融应用程序不是在取代传统金融基础设施,而是更多地在推进其现代化和民主化。这意味着与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合作——而不是对抗。

好消息是2024年将带来更大的监管确定性。日本、香港、新加坡和欧盟都为这一不断增长的生态系统构建了强有力的标准和消费者保护。美国国会今年可能会效仿这一做法,通过两党合作的数字资产和稳定币立法来打击非法融资和伪造数字货币行为。这将对公众的信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区块链是一台信任机器吗?未来这一年或许能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