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从百年屈辱到光辉70/谢诗坚博士

公元1840年之前,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抱持一个不变信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使在清朝后期已知晓“天外有天,国外有国”的事实,但它依然不屑与外国联系,因为中国丰衣足食,无需仰赖进口贸易。

虽然雍正皇帝(1723-1735)在1729年颁布鸦片禁令,却无法阻止中国因鸦片而成为列强入侵的牺牲品。



根据统计,1729年时,大约有200箱鸦片(每箱重63.5公斤)在中国销售。其后的60年间,数量倍增。到了1817年至1820年期间,平均每年的销售额已超过4000箱。直到道光皇帝于1820年即位后,他就被鸦片问题所折腾。为了政权之稳定,乃在1838年委任林则徐为禁烟钦差大臣。一身正义的林则徐上任后,大肆充公英商人的鸦片,且公然在1839年将之焚毁。

一场具有隐议程的战争终于在1840年爆发,史称鸦片战争。结果战败的清廷割让香港予英国,也被逼开放5个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及上海)与英国经商。在这之后,运入中国的鸦片已从每年的4万箱迅速地在1850年增至5万余箱。

这意味着中国第一次丧失土地予西方列强,而成为半殖民地国家。伴随着清廷的软弱,葡萄牙也将在1557年向清廷租赁的澳门在1849年正式列为殖民地。

到了1860年,又再爆发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廷又丢了九龙,而且也承认鸦片是合法的贸易。



正因为鸦片战争,它彻底打破中国人的春秋大梦,不再相信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因此,生活在苦难的南方华人大举南下,在东南亚开辟一个新天地。在今天我们称之为“海外华人”。

新中国被列强“锁在雾中”

除了中国的版图被改变外,也激发起在中国国内崛起的太平天国(1851-1864)及捻军起义(1855-1868)的农民运动,直接威胁到清廷的政权;海外华人也凝聚成一股力量,成为孙中山搞革命的另一个大后方。

经过9次革命的失败,不屈不挠的孙中山到第10次才成功地通过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中国的政治格局。虽然从1911年起中国走向共和与埋葬封建王朝,但并没有为中国带来新生,反而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也成为外国势力鱼肉的疆土。例如1931年的“九一八”事件(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溥仪伪满洲皇帝被日本侵略者扶起,以及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的残暴罪行,罄竹难书,最终爆发了武装斗争。在中共(1921年)的领导下,传奇性的2万5000里长征谱下人类战争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在斗争的过程中,汪精卫的伪南京政权(1938-1944)及蒋介石的国民政府(1911-1949)双双以失败告终,也宣告了由毛泽东主席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摆脱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屈辱。可是新中国在万千人民的欢呼声中也被西方列强“锁在雾中”,包围和封锁政策为新生的中国带来各式各样的压力和威胁。

自此之后,中国国内也发生各种运动,一度让人眼花缭乱。如1957年的反右斗争、1958年的大跃进、1964年的四清运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等,或多或少折腾了一代人的身心。直到1976年打倒四人帮后,中国的政局才又为之一新。

美利用港台钳住共和国

第三度复出的邓小平奇迹般地改天换地,让饱受创伤的共和国再披上新装。这种飞跃般的进步一天一个样,叹为观止。但再生的共和国则是用斑斑的血泪和付出巨大的代价铸造而成(从自由化运动和西方文化的入侵到思想的资本主义化,也带来了贪污腐化的官商勾结)。

所有这一些都以1989年的“六四”事件作为一个深刻的教训。这场运动显然是企图达成追求西方社会的制度,但共和国的体制不是西方的政制,它不可能如同苏联版的解体。从邓小平起用胡耀邦、赵紫阳、李鹏、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到习近平、李克强等人的接班。虽也波折重重,可是大方向并没有改变。

今天的习近平主席领导建国70周年所展现出来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可是香港的“反修例”及台湾的“太阳花”运动突发事件,也让人看到一个不同体制的两侧正向共和国扑面而来,且发出严厉的挑战,企图改变中国的体制。

从“和平演变”的失败到“世贸优惠”的不起作用,也给了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个机会,利用香港和台湾这两个尖角钳住共和国。这是中美贸易战一年之后的新筹码。

另一方面,习近平借70年国庆的阅兵礼和民心的雀跃回答了特朗普:“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震撼中国崛起的地位”。他的自信应该是建在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信念上。

一句话,鸦片战争的年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反应

 

言论

马中50年再上一层楼/谢诗坚博士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1日立国;马来西亚则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前后相差8年。

但尽管中国已在1957年向我国招手,但基于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的政治立场,没有与所有共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直到1970年9月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上台后,才建议东南亚国家采取中立和不结盟政策。

我国于1972年与苏联等共产国家建立邦交,两年后,即1974年,敦拉萨率一个庞大的代表团访问中国(5月27日至6月1日);更在5月31日在北京宣布马中建立邦交。

这是继美国总统尼克逊于1972年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后的另一件轰动国际的大事。

美国让全世界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与立场,也因美国提早一年(1971年)不再围堵中国,也就发生中国进入联合国取代台湾的地位。

如果说是尼克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那么敦拉萨之旅就是改变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立场,以塑造一个无核、中立及不结盟的东南亚。

其中最显著的是在多年以后,马来西亚政府也结束了它与马共长达59年的斗争,三方(马泰政府及马共)也在1989年签署和议。

马中贸易大跃进

由于这一突破,马中关系也大大改善,前往中国旅游和从事贸易的马来西亚人越来越多。而更重要的是,马中贸易也因马共结束斗争而突飞猛进。

例如在1971年(建交前)马中的双边贸易只有2672万美元,到了1985年,两国贸易额达到3亿6800万美元。在1990年,两国的贸易额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1.26亿美元。

在2002年时,两国贸易首次突破142亿美元。而在2008年时,马中贸易总额已在东南亚国家中占榜首地位,达到534亿美元。

在此之后,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额每年都保持在东盟国家中的第一位,已连续15年独占鳌头。在2022年时,马中贸易额高达2036亿美元;而在2023年时,更达到13384.4亿令吉,近3000亿美元。

随着2023年12月开始,马中两国的旅客已免去签证的手续,也鼓励更多的中国游客涌入大马。

根据马来西亚移民厅的记录,2023年有2600万人次游客访马,排名第一的是新加坡;有1264万人次,接着是印尼316万人次,第三是泰国207万人次,而中国则占140万人次,排名第五。

有人这样估算,如果中国游客增加到每年500万人次,每人平均消费3000令吉,这样马来西亚就可从中国游客身上增加150亿令吉的收入。

中国人来马留学激增

除了旅游业是我国的第三大收入外(制造业及服务业各占第一及第二),另外一个也不被人警觉的是,中国留学生先后来马已超过原先的10万人,占外国生比例的30%。

根据所知,以前来马来西亚读大学,以考取硕士和博士者为数很少,但近年来却突然激增。据槟城理大教授告知,目前在理大攻读高学位的学生就有5000名之多。他们之所以到马来西亚留学,主要是可以在中国停薪留职,待毕业后再回到职场。

至于在吉隆坡及其他州攻读高学位的中国生究竟有多少就不得而知。有人形容这是近几年来的新奇现象,也似乎说明马来西亚的公立大学也希望增加收入,因为政府对大学的补贴也是相当高的,总希望学生及老师们能找外人赞助研究经费,正好中国学生可以填补这个空缺。

另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生效,也为中马关系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RCEP是于2012年由东盟发起,涵盖东盟加上中国、日本、韩国、澳洲及纽西兰所推行的自由贸易协定。

这个协定生效后,将逐步使国与国之间90%以上的商品关税大大降低,从而为马中贸易注入更多的发展动力。

打造“数字丝路”

中国认定,在RCEP的帮助下,有助提升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对此,中马两国将以航运等现代化服务为引领,并以加工贸易和特色产品为支柱,着力培养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三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以便打造中国—东盟的“数字丝路”,以成为一个示范区。

中国相信,际此马中进入建交50周年,两国在打造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增点上,将有助加强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等多领域的合作,进而构建更为紧密的马中关系。

以此发展下去,再过50年,马中又是另外的新景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