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为什么要有特别任务部长?/谢诗坚

首相纳吉出乎意料地委任希山慕丁出任首相署特别任务部长,且即刻生效。舆论不但感到愕然,而且民众也对这个委任无法理解,因为希山慕丁本来就是内阁中的国防部长,属于高级部长,为什么又要委为位置不高过防长的首相署部长?

纳吉这一绝招是为了什么?后继会有什么行动?外界也只能揣测和评估时局,不可能准确算出首相这步棋是“以退为进”或“以进为退”?



当1959年马来亚举行独立后的首次大选前,东姑阿都拉曼为示公正,本身辞卸首相一职,只以联盟主席兼巫统主席领军主导大选,让选民选出104名国会议员。

既然东姑暂时辞职,也就由副首相敦拉萨出任代首相,东姑不但做出“创举”,卸职半年之久,也给敦拉萨一个磨练的机会。在这之后,东姑及历届首相就不再卸职迎接大选,而是在职领导大选,可谓是占了优势。

果然东姑在胜利后又重任首相,而且更为明显地把更大权力抓在手里。例如在英国的同意与指导下,东姑大力鼓吹马来西亚联邦,即使招致印尼和菲律宾的反对,东姑也不低头而是坚持马来西亚必须成立(1963年9月16日)。

也因为东姑不向印尼低头,在1964年的大选却意外地得到选民的热烈支持联盟(共赢得89席,西马总数是104席);而东马的亲大马的政党也通过间接选举成为大多数席位的政党,顺利地奠定马来西亚的基石(在总数154席中,联盟共获得123席)。

不幸的,在1969年的大选竟出现形势逆转,联盟虽依然执政,但已失去2/3多数席,反对党从中崛起。更不幸的是在大选后爆发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国会民主暂时冻结。



嘉沙里势力不足

一年之后(即1970年),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委任外交部常任秘书长嘉沙里沙菲依为新闻部长兼特别任务部长时(他被视为有才华且出色的精英)。敦拉萨授权他起草国家原则和协助制订新经济政策。这就是说,嘉沙里的特别任务是有其重任在身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敦拉萨希望他能挤入副首相行列,有朝一日成为接班人。无奈嘉沙里在党内势力不足,在1972年及1975年的党选中都选不上副主席,也就与副首相擦肩而过。

本来胡申翁在接位时(1976-1981)也有考虑用嘉沙里为副首相,但因当时三名副主席强烈反对,胡申翁只好从三名副主席中选出副揆。最终敲定马哈迪为副首相,东姑拉沙里及嘉化峇峇大失所望。

1981年胡申翁退休,马哈迪成为第四任首相,也促使嘉沙里退出内阁。这位特别任务部长的政治命运也走向终点。

走了嘉沙里,在马哈迪的年代又出现一位“特别任务部长”,他的经过是这样的:金融界老手达因在1984年巫统党选东姑拉沙里再败给慕沙希淡后,被马哈迪献议出任财政部长,东姑拉沙里则调任贸工部长。

达因担任财长(1984-1993)长达9年,而在1993年让位于安华接任财长兼副首相。达因则退出政坛再转回企业大展身手。

可是又让人诧异的是,已经退休政界的达因为何在1998年又再回内阁担任“特别任务部长”?这个任务显然是针对打倒安华和借用达因才华压住亚洲金融风暴带来的危机。不久达因再重做冯妇,当回财长,直到2001年再退休。

虽然在2004年时,第五任首相阿都拉委任阿分迪出任首相署的特别任务部长,主要任务是设立高等教育部,而在2000年时他又回到内阁的首相署,负责第九个马来西亚5年计划。在较早前他曾任农业部长。

希山有机会探出头

如今国防部长希山慕丁突然被委为特别任务部长,究竟他的特别任务是什么?没有人知道。是准备内阁人事的变动还是纳吉另有尚未公布的隐议程? 

总之,以希山慕丁在3年前处理MH370班机坠毁事件时的从容应对媒体已赢得舆论的好感,也被看好会有机会探出头来。为此我们只能观察纳吉的下一步战略是什么?希山慕丁会被派上什么用场?这都是让人左顾右盼的。

反应

 

言论

赖清德不失“台独”本色/谢诗坚博士

赖清德在5·20的就职典礼上发表的长篇演说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平和的,也没有充满火药味。

但如果深一层探讨赖清德的总统就职礼演辞内容,就不难发现他比蔡英文更为超前;也比陈水扁的“一边一国论”更为干脆利落。

他是用朴实的语言来阐述他的“台独”思想。例如他这样说:“希望中国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尊重台湾人民的选择;在对等、有尊严的原则下,以对话取代对抗,交流取代围堵。可以先从重启双边对等的观光旅游,以及学位生来台就读开始,一起追求和平共荣”。

接着他就不隐瞒地指出,“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任何一个政党都要反并吞、护主权,不可为了争权牺牲主权。

提升台湾世界地位

除了否定“九二共识”外,赖清德进一步提升台湾在世界的地位,那就是它与世界各国都有贸易往来。

虽然没有设立大使馆,但也没有阻止台湾设立经济文化办事处,进行相关事务的交流。

在这个基础上,赖清德在演辞中提到最多的是“中华民国”及“台湾”的字眼,用以表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而且是一个主权国家。因此与大陆之间是没有政治上的联系。

究竟台湾与“中华民国”有何关系?这就要从二战结束后谈起。1945年日本战败,将台湾归还“中华民国”。

接着蒋介石就将台湾作为“中华民国”的基地。1949年蒋介石在大陆战败,全面退出大陆,迁移台湾另起炉灶。他扛着“中华民国”的旗号与毛泽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相互对峙。

初时联合国还是接受台湾为中国代表,直到1971年联合国才把中国请回来,“中华民国”也就退出国际政治舞台。这两者怎能说是没有关系呢?只能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这就是两者的因果关系。

以蒋介石的性格,他至死也不会顺服中华人民共和国。因此有人认为除非蒋介石的反攻大陆成功,不然中台统一是不可能的。

为此,邓小平在19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的概念以统一国家,但无法得到认同,毕竟这是蒋介石不变的立场,也是民进党的立场。

随着蒋介石和蒋经国在七八十年代走向夕阳,一个新崛起的政党应运而生,它就是在1986年9月28日在台湾成立的民主进步党(简称民进党)。这个政党是与国民党对着干。

也就趁着国民党内部失调之际,这个政党大胆地在1988年4月的第二届全球会上提出“台独”主张,而获得通过,并列入党章。

不过,民进党对台独也有下列的要求:

如果国共片面和谈,如果国民党出卖台湾人民之利益,如果中共统一台湾,如果国民党不实施真正的民主宪政,则民进党主张台湾应该独立,并重申台湾的国际主权独立,不属于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台湾国籍之变更,必须经过台湾全体住民的自决同意。

“阻止”中国统一台湾

民进党这一招也等于“否定”和“阻止”中国统一台湾。在党章中已明白地告示。

不过,当1996年台湾首次举行总统直选,国民党的李登辉在当选后,他的“台独”理念也就油然而生,促成民进党的陈水扁在2000年当选总统而打败国民党的连战。

这暴露了国民党内已有人认同民进党的立场。

即使后来台湾民进党的三位总统(陈水扁、蔡英文及赖清德)先后将台湾地位与中国越拉越远;尤其是美国只在言论上否定台湾的独立,而实质上是维持中台分割的局面,以致直到今天中台各方包括马英九在内仍然找不到和解的门匙。

虽然台湾民调超过90%都是要保持现状,但也不等于是赖清德的“台独”论。究竟民进党要带领台湾走向何处?

另外,我们也注意到,当选副总统的萧美琴也不是泛泛之辈,她与美国上层的关系不错,也可以成为左右台湾政策的吹哨人。

除非她把心一横将台湾往美国推,否则中台的对抗相等于是自己人打自己人。过去孙中山为建立“中华民国”要驱除鞑虏,后来发现错了,因为满人也是中华民族,何来鞑虏?

同样的,新台湾人也是中华民族,又何来形成新的体系?这是对中华民族的大颠覆。不知赖清德如何向世人交代他的这一奇怪的逻辑:“台湾人不是中华民族”。

对此而言,未来的台海只有更动荡不安而不会风平浪静。为此,赖清德要对他自己的“台独”言论负起很大的责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