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市场规律牵动教育难题/胡逸山博士

市场经济规律的确是个很微妙的现象,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把它形容为一只无形的手,在奉行自由资本主义运作的社会里不能说是操纵,但至少显著影响许多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即便是被奉为立国之本的教育领域,又何尝不是如此?只要我国有关当局最大程度允许教育行业依循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加上适当的、主要是保证品质的监管,那么很多本来以为很难处理的、涉及政治较量的教育课题,也许都能迎刃而解,或至少不再那么棘手。

就说本地实施多年的公立大学固打制吧,每次都让入学固打不多的种族忧心仲仲,眼看学子们即便公共考试的成绩再优良,也难分配到所心仪的学系。而独中生的统考文凭不获有关当局所“承认”,就更别奢想得以入读公立大学了。所以当时有者就设法凑钱到国外深造,但也有许多优秀的学子就因没钱而失学,出来社会打拼,以后只好靠“社会大学”来“学习”了。

但后来有关当局开放高等教育行业予私人界来经营,情况就逐渐有了转变。从一开始,这些民营高教学府就不甘于自限予本地,而是勇敢地走出去,与外国的大学结盟办双联课程,让许多学子们得以在本地学府与外国大学本校分别读上1+2、2+1、1+3、2+2、3+1,甚至是3+0、4+0等年份组合的课程,不但大幅度地节省了到外国求学知的高昂费用,而且毕业时还得以领取国内外两校的证书,两全其美。许多家长与学子,从此就根本不再考虑到公立大学就读的选项,而是专注到此类私立高教学府就读。

我当年独中毕业时这类国内外双联高教领域还未趋成熟,只好直接到外国去深造,否则应该也会考虑如此的“价廉物美”的深造选项。而演变到当下,许多此类私立高教学府自身也已升格为完整的大学,不一定再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但即便如此,看来许多学子也还是趋之若鹜地要到这些本地私立大学就读,这从每次公共考试成绩放榜时,五花八门的教育展上各大小私立大学争相招生的场景看出来。如此一来,“固打少而没书读”的怪像,也就得以在很大程度上,被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进展缓解了。况且,说得更白点,对于雇主来说,更乐意聘请毕业自公立还是私立大学者。

但同样的教育领域的市场规律,却也影响在另一个相关的教育课题上,也就是独中统考文凭不被有关当局承认一事。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扣动本地华文教育捍卫者的课题,而对于如我般拥有此文凭者来说更为如此。

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

但近年来却也观察到一个起码对我来说是个怪现象,即许多独中的学妹学弟选择在高二时报考大马教育文凭,之后就跳过高三不读,当然也就不报考高中统考了,而是凭着教育文凭,直接到上述的一众私立大学去读一年预科,之后就继续就读到大学毕业。

个别独中甚至面对高三学生寥寥无几,高三班级几乎办不下去的困境。坦白说,长此下去,独中统考所面对的问题或将超越被承认与否,及办下去是否还有意义的存在问题了。市场规律强大的运作能力,实在不容忽视。

反应

 

灼见

【灼见】抵制浪潮的后果/胡逸山博士

一间强调本地人创办经营、但品牌色彩又貌似跨国对手的炸鸡连锁店,日前熙熙攘攘地开张,好不威风;惟不久后,该炸鸡连锁店在社媒上用了疑有辱华人的字眼,立时又引起新一轮的社会争议,以至呼吁抵制该炸鸡连锁店。

之所以说“又引起”、“新一轮”,当然是因为近月来,以“抵制”作为表达政治或意识形态上的抗议手段,好像特别流行,而且赫然有着国内外相联的层次。

这一系列抵制风潮,应该是起源于去年10月巴勒斯坦的哈马斯武装组织对以色列发动攻击,并致死伤与掳走一些以色列人后,以色列对巴勒斯坦人聚居、由哈马斯实质上管制的加沙地带,展开报复性的大规模袭击,造成大批巴勒斯坦人死伤。

由于巴勒斯坦人多为回教徒,造成国际上回教社会的强烈反应。其中一些来自西方的饮食或快餐连锁品牌,顿时被认为与以色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遂被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回教徒社群抵制。

外国连锁品牌门可罗雀

一时之间,这些本来广受本地各族同胞所欢迎的外国连锁品牌店,从之前的门庭若市、座无虚席,落得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惨淡,如某国际知名、陪伴着无数本地人长大的炸鸡连锁品牌,更不得不一家接一家地暂停营业。

当然,社会上也有声音说这些被抵制企业的员工多为友族同胞,他们被解雇,也会造成不小的社会经济问题,不过那些呼吁三思而后行的呼声微弱,当然被响亮的抵制呼声掩盖。

这股抵制浪潮,后来也峰回路转地加入了一些本地元素。因为有本地的便利店集团旗下的一些店铺,被搜出销售印上疑似侮辱宗教字眼的袜子,也被一些政客将风波无限上纲地呼吁抵制有关商家。

一时之间,这种抵制的浪潮好像一发不可收拾,造成商家几乎人人自危,深恐一不小心行差踏错,哪怕是无心的,也会招来一轮抵制,这在本地整个经济氛围本来就很低迷的情况下,更难招架了。所以,这家本地炸鸡连锁品牌闹出这可能引起抵制的“状况”后,其高层也很紧张地出来解释。

抵制达到政治目的

抵制,是一种以经济行为来达到政治目的的手段,主要就是要让被抵制的商家,因为害怕或遭受到生意被严重打击的苦果,来改变政治立场或关系,或至少要更为谨慎地处理一些敏感的、会冒犯族群的课题。

抵制也有一些经济上的前提,即被抵制对象本来是有着一定程度的生意量,或是有着无限的商业发展潜能,如果被抵制后生意一落千丈,才体会到制裁带来的可怕后果。

在国际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美国抵制(更贴切点来说是禁运)与其为敌的伊朗石油,各国的立场却是未必要配合它的经济制裁。当然,如此与美国对着干,也刚巧发生在美国庞大的贸易代表团来访之际,这些美国商家如何能被说服多来投资,也就见仁见智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