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怎么看美国财政窘境/蔡元评

美国政府钱不够用,财务又吃紧。财务部长耶伦放话,如果国会不及时采取行动,“提高债务上限”,政府将于6月1日出现史上第一次债务违约,撕烂美国的信用。

“提高国债上限”是个好听的政治术语,实情是催促掌柜的赶紧出来,接上“印钞机”的插头。

梦幻金融灾祸之源

美国政府欠债不断上升,高达美元31兆,等于其生产总值(GDP)的123%。美国评论认为,钱不够用,是数学问题。一些根深蒂固的开支,例如:人口老化、养老、医疗保险等,政府承诺的福利不断升高,再加于对外战争,景气低迷,屋漏偏逢连夜雨,而偏偏挣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豪气,兜里空荡,唯有举债度日。

“富国”有一个金融重头戏叫“量化宽松”,日本央行在2001年首开量化宽松先河。当时日本经济衰退,GDP负增长,利率接近零;为了快速地向市场注入流动资金,央行通过大量购买公债以及发行长期债券,增加货币供给,成功反转负增长。此后,量化宽松成为“富国”解决财务问题,就地捡拾的万灵药。

美元的霸气,使美国登上印钞的第一高手。“印钞票”只是一个代名词,不论资金多大,无需浪费纸张;点击键盘,经过银行户头转接即可。美国政府需要多少钱,权力在国会。两党协商,同意一个金额后,指令有税收进账的财政部开动;该部将金额汇到美联储,即中央银行,来银变成了“收入”。负责制定利率和货币政策的美联储即可凭此“收入”,发行国债,并向旗下银行放款,银行再向客户融资,包括民间与政府单位。一些钱再流入源头的财政部,用作各种支出。

媒体称这种无中生有的印钞过程称为“梦幻金融”,灾祸之源。一旦财政部税收不够应付超前的支出时,潘多拉盒子打开,灾难将难以收拾。

国际贸易的大白象

美国的窘境,源自其“去工业化”,放弃最根本的基础产业,形成空心的经济架构。空心化不在于美国人工艺能力欠火候,而是人性本质的偏向。

美国人急躁,沉不住气,没有韬光养晦,低调做人的韧性。全世界只有美国总统面不改色地挑明,“美国优先”、“美国第一”,国际秩序必须由他统管。美国军队,以一比十的绝对优势四出征战,到处挑衅,而且振振有词,说是受到别人威胁。

二战后,美国飞黄腾达,将经济结构集中在轻松、手不脏的服务业上。美国GDP成分中,服务业比重接近75%,而工业不到15%。金融、保险、文娱,以及高科技成为大热门。近年,岩页油开采技术突破,美国撂倒沙地阿拉伯,成为全球原油外销第一国。这项从不折磨人的黑金,促使美国更向往简易高报酬的企业发展。为此,纪律严谨,生产程序繁杂,提供扎实工业基础的生产线大量外移。

而美国人的消费胃口特大,本土不生产的物质,一律外购。政党为了选票,没人胆敢阻拦民众享用形形色色,高质低价的进口产品。风向所至,“中国制造”,越敲越响,仍然一枝独秀!

2022年,美国出口2兆,进口3.3兆,逆差1.3兆,成为国际贸易的大白象——代价高昂、但福利舍不得,弃不得!因此,造成了实体经济的一个破口。

去工业化脱实向虚

美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个人所得税与各种法定税收,由于这几年经济增长缓慢,而支出却飙高;不光是进口花费庞大,而且社会福利、军费、各种支出有增不减;加于不断地开天窗举债,开支和利息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超前过度的消费、去工业化、拉抬不起的税收、失衡的经济架构,再加上俄乌战争打出的外贸新势头——弃美元,用本国货币结算,使美国脱实向虚。

量化宽松、发行公债,已成为各国应付财务的普遍举措;而成效则在于各国税收填补支出的能力;换言之,经济框架是否结实稳当。

GDP由4种成分组合: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值。出口是国家财政运转的重磅,出口大于进口,即顺差,是财务的稳定剂。德国是富国中的一枝独秀,连年顺差;美、日、英、法皆逆差,即买多卖少。美国的窟窿又深又大,跳出泥沼,须壮士断腕。

英文传媒指美国两党面对选票,任谁都不敢对民众的福利打折扣。民主和共和两党都在玩“胆小鬼博弈” (Playing a game of chicken)——两名车手面对面开足马力,看哪个怕死的躲开!

反应

 

国际财经

美国对华关税 引交易员担忧

(华盛顿、北京20日综合讯)从半导体到太阳能电池板,世界上一些增长最快的行业的股票可能成为新一轮美中贸易紧张局势的牺牲品。

美国总统乔·拜登对每年约180亿美元(约843亿令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关税,目标是电池、芯片、太阳能电池和关键矿物。在此之前,钢铁、铝和电动汽车的关税都有所增加。

在大选之年,此举不太可能是最后一次,因为拜登和他的共和党竞争对手唐纳德·特朗普竞相向选民展示谁可以对中国更强硬。

“现在的情况是,关税将被用作主流工具箱的一部分。”富达国际投资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策略师沙曼·阿末表示,“风险在于这个名单还在继续增长。”

在整个双边贸易计划中——中国去年向美国出口了价值5000亿美元的商品——这些关税微不足道。然而它们影响的是快速增长的行业并引发了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的担忧。这场风波还可能波及欧盟,欧盟已经对中国发起了一系列调查。

高盛集团经济学家陈欣权(译音)表示,鉴于欧洲消费了45%的中国“新三种”出口产品——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欧盟关税的前景对北京来说是一个更大的担忧。陈氏指出,美国占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的0.2%,占电动汽车出口的1%。

最后,中国政府可能会以牙还牙地征收关税,并对稀土等中国主导供应链的产品实施出口限制。这种情况对欧洲构成了更大的威胁;高盛估计,其斯托克600指数7%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几乎是标普500指数的四倍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