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巫统回来了?/谢诗坚博士

马来西亚的改变始于2008年。这一年尽管中央政府未变,但国会的比数已是140席对82席,有两线制的雏形,但没有迹象显示国会会走向两线制。不过在这一年竟有5个州政府变天,即吉打、槟城、霹雳、雪兰莪和吉兰丹,反对党也第一次在选举中抬头。统合起来称为“民联”。

在2013年大选后,政局出乎意料之外的变化是:

(一)伊斯兰党在2015年的党代表大会上宣布退出民联。这意味着伊斯兰党与民主行动党及人民公正党切断关系,也顺着党选让一批所谓的开明人士一一落选。

(二)这就逼着反对党另行组合。最大的变化是前伊斯兰党开明派人士自组诚信党,且及快地与公正党及行动党另结成希望联盟(希盟),取代已消失的民联。

(三)也正是这个时候(2015年),爆出“一马发展有限公司”(1MDB)出了大问题,涉及数十亿元的丑闻成了国际大新闻。在马哈迪鞭伐下,和慕尤丁及沙菲益助阵下,一个新的政党在2016年应运而生,取名为土著团结党。同一年,它被希盟接受加入,并让马哈迪成为希盟共主。

在2018年的大选,希盟跃升为中央执政党,国阵大权旁落,成绩是希盟122席对国阵79席及伊斯兰党18席。

讵料,只是两年主政,2020年的喜来登政变,希盟又再失去政权,改由背叛希盟的土著团结党与国阵及伊党共组新的中央政府,称之为国盟政府+国阵政府。

这一下子,所谓的改朝换代成了政治笑话。不论是国阵或希盟,它们主要人物都是同一个模板印出来的,换人不换政,选民白忙了。这之中最主要的是巫统起死回生,而且在未及两年内,巫统再次发难,逼使土团党的慕尤丁退位外,也公开推出巫统副主席依斯迈沙比里拜相。

巫统准备卷土重来

如今巫统主席阿末扎希及前首相纳吉在国阵的大会上公开提出要尽早大选,就意味着巫统已做好准备卷土重来。阿末扎希说,希盟提出的“新马来西亚”乃是花言巧语,且已宣告失败,而国阵是要恢复“原本的马来西亚”。

在这方面,阿末扎希的言论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巫统统治下的“原本的马来西亚”前后达63年,出现许多问题和种族上的偏见,才引发2018年的政治海啸。如果巫统是要回到过去的政策,那是作茧自缚,不容易拿回选民的心。

不过今日的反对党也是面对诸多问题。不但成员党有消极的声音,而且对问题的看法也不一致。有人认为在此时此刻各政党应联合起来组成大帐篷来反对巫统的“法庭帮”;但也有人认为已给足希盟两年时间执政,却未能拿出佳绩,争议点倒是不少。

民心未变政客变心

希盟从执政到大权旁落,尝尽了痛苦,也让选民从希望变成失望。例如曾有个时期,有人力挺公正党;但在不同的时期又掉头离开公正党,转投入土团党。阿兹敏等人的作法也让人看到民心未变下,政客已变心。

再者,政客也是唯恐马来西亚政党不够多,又出现祖国斗士党丶大马民主联合阵线(MUDA) 和全民党,我们仍看不到这些党代表什么?又为了什么而成立?选民自然有所迷惑。

为什么我们不能如同西方国家一样,以两线制来定输赢,而非闹到四分五裂不可?

对此,国立大学教授莫哈末阿古斯的言论是值得关注的。他说:“我们的政治领袖忙搞政治,重视大选日期,也相互指责,却未在粮食危机、就业、马币贬值及生活费高涨上有提出任何清晰的政策。

“我很意外,国家银行将隔夜利率提升2%,马币贬值,1美元兑换4.38令吉。在外资出走和物价提高60%下,人民却被告知国家经济稳定和持续成长。”

财政部长东姑扎夫鲁也不否认因马币贬值导致外来投资者重新定位,但他依然对马来西亚经济成长具有信心。

财长说马来西亚在2021年第四季的经济成长达3.6%,而在2022年第一季的成长达到5%。他有信心马币会稳定下来。也因为这样,有人建议不必忙于提早大选,应先改善国家经济情况为优先。

只是如果从政治角度而非经济角度审视马来西亚政局,提早大选可能对执政集团比较有利,但也不能否认反对党可能借助经济和就业问题向执政党开刀。

因此第15届大选提早或迟来都没有多大的差别,问题是从2018年到2022年的4年间我们得到什么?我们又损失了什么?值得深思。

反应

 

言论

团结政府面对的挑战/谢诗坚博士

在历史上,马来西亚政局有过两次大连串,第一次是在1974年联盟扩大成国阵,从3个政党变成9个政党,再后来又变成14个政党。

讵料,这个阵线在1990年大选前,因沙巴的团结党退出国阵(在沙巴州是执政党)而加入东姑拉沙里领导的反对党,结果掀起政治大风浪。

此后国阵也陷入多事之秋,导致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心存不满而有离心现象,但时任首相兼国阵主席的敦马哈迪医生还是牢控东马,使其不易生变。

第二次大连串是在2022年的第十五届大选后,再出现同样一个新阵线,在形势上是国阵的多党制联盟的复制版,实则是用新的策略将各党联合在一起,而又没有一个政党是掌控全局的。

国阵只是巫统的外衣

换句话说,第一次的大连串是强化了巫统一党独大地位;第二次大连串则是“罗惹型”的结合,没有一个政党居大,而是相互制衡,对安华所产生的效应不大。

到了今天,国阵虽已经历50年,但它已是辉煌不再,逐渐被人遗忘,因为国阵在今天只不过是巫统的外衣,没有实质意义,前景是暗淡的。

至于团结政府竟有19个政党参与其中,对国家的发展利弊显然可见。在利方面只有5大政党可以掌控局面,它们是希盟、国阵、砂拉越政党联盟、沙人民联盟及民兴党。但因为民兴党只赢得3个国席,自然成为小党而难发挥作用。

虽然已没有一个政党是在议席上占优势的,但在安华巧妙的安排下,失败的政党也有官位,倒是令人费解。例如巫统只有26个国席,但却分得6个部长职位,包括1名副首相;而公正党只有31个国席,但获分配8个部长职。

砂拉越政党党联盟有23席,获得5个部长职;诚信党有8个国席,有2个部长职;砂民统党1个部长职,及沙盟有6个国席,获得1个部长职。而在团结政府中最大的行动党(40席)只有5个部长,被认为是为了大局而委曲求全。

在这个变化中,值得注意的是,砂拉越已退出国阵(2018年大选后),自组成砂拉越政党联盟;而沙巴的政局经过洗牌后,首席部长拿督哈兹兹不再属于国盟的土团党,并仿效砂拉越自组成沙巴人民联盟。

3缺点有待改进

可是安华的内阁出现3个有待改进的缺点:其一是美其名国阵也是团结政府一员,但马华在内阁中是空白的(主要是马华只剩两个国席),再加上国大党也没有代表在内,也就造成团结政府“三缺一”。长此下去,对安华会造成一种压力。

其二,由公正党的法丽娜掌控的教育部门,包括在学校内推行巴勒斯坦周,因涉政治色彩后来取消;在政府学校推行马来师生学习圣训。

最近又掀起强制国民型中学至少开设一班用马来文教数理科,因而引起各校董事会的抗议。对此,安华有必要厘清和解释为何要这样做?

其三,安华虽已稳定政权,但他还是念念不忘邀请伊党加入团结政府。如果伊党真的接受邀请,安华要如何分配官职是一个大问题。毕竟今天的伊党已不是昨日的小政党,而是在国会拥有最多议席的大党(共有43席)。

所幸伊党已表明不会加入团结政府,但安华如何协调与伊党的关系是个重要的课题。但不能否定的是,伊党不会在下届大选后与公正党争夺第一把交椅。

打压马华非良策

虽然政治是讲求实力的,但若以今日形势来说,一直打压马华也终究非正确政策。对此,安华应记住历史的转折点,在1969年“五一三”事件后,由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亲自邀请反对党加入国阵,这之中包括伊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和砂人联党,唯一留下行动党,让马华与其接头。

马华提出的条件是解散行动党,一起加入马华;而行动党的要求是,其行动党人担任马华署理总会长,保证分配三名部长及两到三名副部长。

有关密谈在后来被马华总秘书甘文华揭发,是陈修信向行动党的吴福源、林吉祥建议的。但由于双方歧见太深,所谓和谈也不了了之。

如今接下国阵旗帜的团结阵线仍理不出一个团结的阵容,也就意味着团结政府在下来的日子会面临更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到底公正党还是多元种族政党吗?它的华人领袖在哪里?是郑立慷还是李文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