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见

【灼见】上台如过鬼门关/周若鹏

香港Mirror演唱会意外在视频上看尚且触目惊心,现场观众更饱受惊吓。惊吓以后的愤怒是有理的,这些情绪需要出口,很自然的就想揪出负责单位。

很久以前林子祥办过一场演唱会,我不在现场,只看到一段录影,他说他不太会讲话,唱歌就好,一口气唱了多首歌。就算在那个年代,纯演唱表演也是异数,若观众只求听觉享受,那么留在家里听音响就好,高价买票入场当然要更嗨的视觉盛宴。如今演唱会“演”重于“唱”,这里升降台那边旋转门,加个火圈就堪比马戏团了。

舞者多,工作人员多,设备多,道具多,花样多,变数也就几何级数地增加。走错一个位置就可能踩空,一根电线耗损就可能起火——此次肇事关键只是一条维系屏幕的钢索。按理说应该负责的单位是很清楚了,但承包商并未主动道歉承担 ,难怪网民群起而攻。

承认疏忽须担重责

认错实在太难了,几年前在我国的988台庆活动也发生过意外,排练时舞台崩坏,好几个艺人跌伤。舞台是谁提供的呢?谁负责检查呢?但同样的没人主动承担,电台也没敢追究场地,大家“侧侧膊”就算。那次意外后几个元老级DJ相继离职,你猜和主办方没担当有关吗?

道歉这么难主要是因为有人受伤,如果某方主动承认疏忽,接下来搞不好必须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届时或被逼赔偿,万一保险赔额不足,财务损失难以预计。

所以,相关单位宁可忍受千夫所指也不愿贸然认错,要嘛一直等到调查结果出来赖不掉了,或等到事件不了了之。虽可鄙,但不难理解。

往后要怎么避免意外呢?舞台是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来一次性使用的,出错几率很高。确保设备安全本是承包商的责任,但自己检查自己的工作往往有盲点。比如那条钢索吧,也许向来都这么用的,从没出事,又怎会想到会发生金属疲劳呢?

表演主办单位除了主承包商外,应另雇第三方负责全面检查。比较容易发现疏漏,减少意外。然而这难免会增加成本,主办方愿意吗?如果不愿,那么政府或须介入了。

除伤者和家属外,还有一组人承受很大的心灵创伤,那就是表演和制作团队,多月筹备和排练刹那间付诸流水。舞台意外频生,那是这个行业做事的方法出了毛病,希望业内人士正视,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反应

 

灼见

给ZUS打打手板就放行吧/周若鹏

ZUS咖啡又道歉,又道歉,这回是因为和Adidas的活动上提供咖啡。原来Adidas在抵制名单上,原来它的产品是在以色列生产的,我之前不知道,估计ZUS也不知道,这是无心之失。

但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你可晓得抵制名单有多长?足以让人做出个App来列举和以色列相关的品牌,这个App叫做No Thanks。开发者是阿末峇许峇许,是逃亡到匈牙利的巴勒斯坦人,其兄妹直接或间接死以色列之手。

谷歌在名单上

我之所以知道这个App,是因为此刻风声鹤唳,有些媒体、公关公司特别紧张,要求员工和伙伴都下载它,在和任何人合作之前先调查其背景。看了抵制名单,你会发现彻底的抵制如同要半个地球停摆,以色列的足迹遍布全球。比如说,谷歌在名单上。

谷歌和亚马逊合作,为以色列军方提供价值12亿美元的云端服务。

若你要贯彻抵制,谷歌Chrome你不该用,安卓手机要丢掉,看到网站广告要闭起眼睛(绝大多数是谷歌提供的),删除谷歌地图,迷路就迷路。你以为导航还能靠Waze吗?那也是谷歌所有,而且本就是以色列公司。

而且,这名单一直在变,根据过去报道记录,苹果也在名单上,现在移除了。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企业经营并不单纯,谷歌做了一万件惠益用户的事,该为了一个以色列项目就被彻底否定吗?

企业拥有权也复杂了,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是美国品牌,就算以色列人有插一脚,但加盟参加特许经营的是马来西亚公司,工作的是马来西亚人,抵制行动伤害的不只是以色列。

抵制是消费者自由,我也大力谴责以色列的暴行,但它的政府干的坏事,民间未必支持的,以色列人民也办反政府示威。该抵制谁当中有太多灰色地带。有多灰色?说回No Thanks App吧,这个呼吁抵制谷歌的App,在谷歌Play Store上架,你得从谷歌下载安装。

要搞抵制,请记得对象是以色列,不要为此过火了,反而伤害了我们自己。若再有本地公司像ZUS那样,一时不慎站错了边,打打手板就放行好了,别纠结太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