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2016年微软“创新杯”
3大马组晋区域决赛

“Plug In”游戏的玩家必须寻找电源插座充电以保持手机电量充足。

2016年微软“创新杯”(Microsoft Imagine Cup)马来西亚区域赛的3组优胜队伍成功闯关,即将于6月代表马来西亚进入线上区域决赛;若晋级成功,获选队伍将于7月前往位于美国西雅图的微软总部参加全球总决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意高手一决高下,赢取高达5万美元(约20万令吉)的奖金!

微软“创新杯”大赛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学生科技大赛。大赛鼓励学生在最新的技术平台上实现应用创新,鼓励学生将创意变为现实,帮助学生提升就业和创业所需的技能,并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迪尼斯奈尔表示,今年的全国区域赛共有250名学生参加,呈交了50个独具创意的作品。

分3个类别

该项比赛归纳为3个类别,分别是游戏组、创新组及世界公民组,参赛者必须选择其一以创设科技项目。主办单位规定参赛者必须创作一个完整的科技项目,即从概念构想、周详计划到呈交实体项目。

马来西亚微软Developer Experience and Evangelism总监迪尼斯奈尔(Dinesh Nair)表示,今年的全国区域赛共有250名学生参加,一共组成19支队伍,呈交了50个独具创意的作品。经由一轮演示和筛选,各组别的3支优胜队伍成功脱颖而出,离美国西雅图的全球总决赛更近一步了。

“经过一年又一年的赛事,我可以看到大马学生对创新与创意抱持极大的热忱,持续地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进步和便利。随着每年的作品呈交数量不断增加,印证了这项比赛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涯,并拉近与梦想的距离。”

Burning hair团队凭着“Plug In”游戏获得游戏组冠军。

【Plug In】
游戏组优胜队伍项目



●Burning hair团队(砂拉越斯威本科技大学砂拉越分校(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组员: 萧仲利、张志贤(译音) 

●修读科系:多媒体设计

“Plug In”游戏是从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手机问题取得灵感。人类的最大危机是什么?就是手机没电!在游戏中,玩家必须寻找电源插座充电以保持手机电量充足;同时,他们也得避开一些顽皮的小孩试图阻挡插座和偷取电缆。如果手机完全没电了,玩家就会输。

迎挑战为手机充电

“我们每天都必须为手机充电,有时面对手机快没电的情况,心里会很焦急。我们觉得把这种情况设计成游戏也蛮有趣的,除了为手机充电外,也增添了一些刺激的元素,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团员用了两个星期将之概念化,另两个星期进行代码编写。在制作过程中,他们所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与时间赛跑,其中有两天甚至不眠不休,导致身体疲惫,压力重重。

“我们的团队只有两个人,所以必须把工作分配好,争分夺秒地把游戏完成。此外,为了让游戏更具吸引力,我们也绞尽脑汁构想出新元素,以吸引更多玩家下载。”

BAWA团队研发的避障手杖在世界公民组中脱颖而出。

【避障手杖】
世界公民组优胜队伍项目

●BAWA团队(砂拉越斯威本科技大学砂拉越分校)

●组员:黄伟亮、黄伟晶

●修读科系:工程学

由两兄妹组成的团队研发了一支避障手杖。灵感源自患上白内障而失明的婆婆,他们希望避障手杖能够帮助她维持简单的日常生活。

“避障手杖主要是以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帮助视障者更容易行动。比起一般的手杖,它增设了近距离传感器,可以与穿戴式设备和智能手机连接。传感器一旦接获讯息便将通过音频给予提示,帮助行走在街道上的视障者进行导航;透过音频提示,使用者可得知前方的障碍。比如,‘注意!前方有沟渠。’”

避障手杖可透过音频提示让使用者得知前方的障碍。

人类需求与科技结合

从概念构想到研发,他们大约花了一年的时间。研究初期,他们先向视障者和一些相关专业人士索取有关的数据和资料,经过一番过滤和分析后,才成功研发出避障手杖的原型品。

“透过这次的经验,我们学习到如何在短时间内把人类的需要与科技互相结合。身为一名学生,我们经常有很多不同的点子,当中也许有一些点子是可以造福社会人群的。我们希望避障手杖可以为视障者带来便利,让他们可以独立处理简单的日常事务。”

避障手杖可透过音频提示让使用者得知前方的障碍。

InnovaBoard平衡板
创新组优胜队伍项目

●InnovaBoard团队(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

●修读科系:机械工程

●组员:莫哈末纳吉、莫哈末诺阿利夫、莫哈末法尔汉

InnovaBoard是一个可以提升身体平衡感的互动平衡板。除了提供互动游戏增加趣味性,它也设有培训编程,让使用者锻炼平衡感。

可预测脚踝受仂风险

最重要的是,它可以预测使用者脚踝受伤和跌倒的风险。该平衡板是属于“物联网”的一分子,可以无线连接各种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手提电脑或平板电脑,并把所有的数据储存于云端空间,以方便治疗师、教练或使用者获取相关数据。

该团队是应一位来自新加坡朋友的要求,而选择研究该项目。由于他们对一些软件、硬件和电子知识不太熟悉,所以必须自学掌握;虽然期间面临了种种挑战,但最终依然能一一克服。

“目前的原型品已有超过100人进行测试,包括普通使用者、中风患者和运动员。我们也提交了专利申请。目前,我们正持续进行市场测试以提升平衡板的效能,对象涵括工业界、复健中心和运动中心。升级版的设备计划将由100位具潜能的用户进行测试;若效果理想,我们将筹集资金进行大规模生产和扩张。”

InnovaBoard团队研发的互动平衡板在创新组称冠。

反应

 

国际财经

AI风潮转向 科技巨头青睐小模型

(纽约20日讯)科技公司瞄准“小模型“以实现“大收益”。

在耗资数十亿美元开发大模型之后,科技巨头们正将目光转向小模型,希望以此开辟赢利的新路径。

大模型曾被寄予厚望,被视为推动生成式AI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但由于运行成本高昂、数据隐私顾虑等掣肘,阻碍了这一技术在企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如今,苹果、微软、Meta和谷歌等科技巨头纷纷推出参数较少但性能较强的小模型,意图打开AI盈利增长点。

通常而言,参数越大,模型性能就越强大。但大参数模型往往需要海量数据和算力的支持,其运行成本和能耗较高,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沉重负担。

而小模型以其相对便宜、节能、可定制等优势而备受青睐。

微软公司Azure AI平台企业副总裁埃里克·博伊德表示,小模型为客户开启了更多此前因投资回报不足而无法实现的应用。

谷歌本周发布的“Gemini Nano”小型模型已内置至新款Pixel手机,Meta新推出的8亿参数Llama 3号称可媲美OpenAI的GPT-4模型,法国初创公司Mistral也加入了这一阵营。

同时,小模型亮点还在于可确保数据隐私,这些模型能在设备本地完成运算,无需将敏感信息上传云端,对注重数据保密的企业客户具有吸引力。

此外,小型模型的能耗相对较低,可推动人工智能从云端向终端设备延伸。

苹果上月发布了OpenELM小模型,暗示有意将AI功能植入畅销的iPhone系列。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