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邱财加:须努力捍卫华教
勿贸然接受双语教学

郑福成(左三)赠礼篮予邱财加。左起为陈丽芬及郑今智,右起为林德仁及刘国泉。

(吉隆坡24日讯)马来西亚福联会总会长丹斯里邱财加呼吁各校三机构,勿贸然接受双语教学计划,必须努力捍卫华教。

“教育部应让华小有选择的权力,因为双语教学计划(增加国、英语的教学时间)将剥夺华小的华文授课时间。”



他今日在“2016年福联会三机构代表大会”的开幕仪式上致词时,如是表示。

“一些中学也实施双语教学计划,将英文教数理的班级减至一班,保留给来自国小的学生,华小及淡小生被迫进入以国文教数理的班级。”

他也提醒华小董事会勿因小失大,为成为全津学校而放弃校地拥有权。

回刑法课题绝不退缩

邱财加针对回刑法课题,表明该会不会退缩,将持续“坚决反回刑法,捍卫联邦宪法”百万签名运动。



“为了华社后代,即使面对再多的问题,我们也不能让回刑法课题冷却下来。”

他表示,虽然该项运动导致几名领导被传召到警局问话,但也引起了华社、非回教徒,甚至是伊党的关注,最后促成918与伊党主席的会面。

永久名誉总会长丹斯里郑福成表示,邱财加义无反顾,到各地收集签名,其努力不懈、坚持到底的精神值得赞扬。

与会者包括署理总会长拿督郑今智、总秘书兼筹委会主席拿督刘国泉、妇女组主席陈丽芬及福联青总团长拿督林德仁。

反应

 

言论

华教不能只当伸手牌/萧婉思博士

最近董总、教总和独大三机构和新纪元之间的恩怨又再次浮上台面。两者之间问题再次凸显华教办学以来所面对的一大困境——若没大众的捐献,这些团体和教育机构要怎么存活?

众所周知,我国独中的发展一直都依赖社会人士的慷慨解囊。

在五、六十年代的民族大义氛围中,这种道德绑架大家不会觉得是个问题。但在2024年仍然使用同样的方式办学,难道没人觉得是个大问题吗?

据知,某独中为了凑获足够的建校基金,每位师生要背负2000令吉捐款。

换言之,学生在忙着课业、联课活动、考试和生活之余,还要想办法在时限内达到筹款目标。教职员更不用说。

独中老师本来就是一个人打几份工的情况,每隔一段时间还要面对这类大型筹款,这种工作怎不叫人身心疲惫,意兴阑珊呢?

难道依赖大众的捐款是华教唯一的出路?可是,当遇到出尔反尔的暴发户时,该怎么办?

时代变迁,当年轻一辈对民族大义的道德绑架嗤之以鼻时,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该考虑转型了?

设基金获取回报

三机构兴建华教综合大楼用以商业用途,所获得的盈利若不是自肥,有何问题?办教育,难道不需要钱吗?若能做到自给自足,不仰人鼻息,不是很好吗?一直当伸手牌并非长远之计。

华社的老前辈若一直使用上世纪的思维在21世纪行事,恐怕经费问题会是华教一直的梦魇。

与其长期依赖大众捐献,不如拓展新的进路,至少达到半给半足。

美国私立大学的捐赠基金(endowment)便是一个可以参考的例子。大学将筹募的捐款通过专业的投资人,进行基金的投资运作,以取回报。这些回报是学校的重要经费支持。

另外,社会企业的概念——用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也是个可考量的模式。

华教问题永难解

华社大型组织的理事和董事不乏企业家和商业专才,这些人为何不利用自身专长为华教常年的经费问题提出一套更有效的解决方式,而非得依赖募款不可?是因为办教育牵扯到商业利益,让人觉得不够清高吗?

这个世界做任何好事都需要金钱,但这些钱不会从天而降天,也没有人有义务必须帮你。如何有效且长远地经营才是王道,与其看大财团或富豪的脸色,想个办法自给自足难道不是更好吗?

若华教要健康地永续经营,组织内成员的多元化也是必须的。就像自然环境一样,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对地球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看到那些华团的活动大合照中的理事或董事都是清一色来自同一性别和年龄层的人士,我才了解到为什么华教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