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第三度与本报合作
世杰名人榜正式提名

陈翰纬(左起)、林杨枫、张恺君、张可欣、梁文辉、陈豪、刘鸿辉、叶子灵、祝伟文及杨崇国为“2016年第三届世界杰出名人榜”进行启动仪式。

(八打灵再也22日讯)“世界杰出名人榜”第三度与《南洋商报》合作报道各领域杰出人士的故事,以表彰来自海内外各区域的杰出者,为后辈树立榜样,为地方与各界设典范。

由世杰集团旗下杂志亚洲中文高端商业杂志《企点》主办、本报为指定媒体、世杰集团荣誉呈献的“2016年第三届世界杰出名人榜”,今天在本报总社正式启动,即日起接受提名,截止日期为7月31日,并在年杪前主办颁奖礼。



新增2奖项

提名名单经过筛选之后,入围者均可以出席年杪举行的颁奖礼晚宴。

此外,《企点》及本报将配合特设专栏,采访与报道得奖者的心路历程,并将他们的故事入典至《世界杰出名人榜》特刊。

该奖项从创办至今,一直秉持着5大宗旨,即教育贡献、公益慈善、生态环保、创意思维,及智慧传承,并以“生命影响生命”的精神宣扬报道杰出人士的故事。

而今年特别新增两个奖项,以表扬“互联网”及“杰出品牌”;由于互联网日益受重视,且许多优秀人士或企业都因互联网而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主办单位特设“互联网杰出领袖”奖。



海内外瞩目 续扩大版图

由于去年“世界杰出名人榜”取得特出的成绩,海内外媒体争相报道,单单中国就有逾百家媒体报道;去年终身成就奖得主六小龄童,更被中国区百事可乐选为今年的代言人,宣扬中华文化及猴王精神。

因此,此奖在今年也持续扩大版图,与多个国家的单位合作,如澳洲的Riff Creative、中华函授学校日本同学会、日本Ishin传媒集团、台湾中华两岸优良工商经贸发展协会、台湾整厂协会等,以推选出区域“杰出品牌”,予以表扬及认可。

主办单位也通过与海内外各界合作而扩大推广范围,当中支持单位包括台湾中华函授大马同学会、台湾4U人际教育学院、中国一州国际文化媒体、大马青年团运动总会(青团运)、大马华人美食文化厨艺协会、喜乐之家、恩约社区关怀中心、大马音乐激荡协会等。

欲知详情可浏览www.businesscircle.asia或www.circlecorpgroup.com。

5月澳洲召开发布会

世杰集团董事经理拿督巴杜卡陈豪指出,“2016年第三届世界杰出名人榜”筹委会将于今年3至5月到世界各地巡回及推广,涵盖支持单位及去年有两人获奖的澳洲,并订于5月在澳洲召开发布会。

“此外,互联网提名须靠青团运,因为许多在互联网搞得有声有色者均属年轻人;我们也开始与互联网协会合作推动这次增设的‘互联网杰出领袖’奖。”

他今日率领该集团执行总编辑陈翰纬、客户经理杨崇国、代表张恺君、张可欣与叶子灵、青团运总会长祝伟文及大马华人美食文化厨艺协会会长梁文辉拜访本报。

他们由本报总执行长刘鸿辉及东海岸区经理林杨枫接待。

他说,该奖项分为“终身成就”、“非凡成就”及“飞跃成就”3类。

善用网络发掘更多世杰

陈翰纬认为,互联网并非冲击平面媒体,其实是现代科技冲击传统事业,平面媒体不妨改变载体,将讯息传达至世界每个角落。

“我们在推广这次奖项也一样,大量利用网络的力量,吸引更多人参加,以便让世界发掘更多杰出人士。”

祝伟文指出,尽管该奖项没有年龄限制,但鼓励年轻人参与,该会也将通过组织及网络,物色一些符合资格的人士,拉拢他们提名。

反应

 

要闻

【黄纪达新闻奖】黄兆平“不务正业” 38年青春贡献媒体业

(八打灵再也25日讯)《南洋商报》编务顾问黃兆平被嘲“不务正业”,理工科学生却一头栽入新闻工作领域,一待就38年,媒体生涯挑战重重、高潮迭起,最终为自己赢得一座服务精神奖!

马来西亚华文报刊编辑人协会(编协)主办的2023年度编协拿督黄纪达新闻奖颁奖礼,昨晚在八打灵再也东湖海鲜酒家举行,交通部长陆兆福为颁奖礼的主宾。黃兆平荣获拿督斯里庄智雅服务精神奖。

黃兆平是理工科学生,加入新闻界后,曾都被朋友同学问起为何进入这行。

他也台上分享自己被指“不务正业”的趣闻。

“时光飞逝,转眼已在新闻工作约38年了,过去很多朋友同学问我,我学生时代是理工科学生,为何会进入新闻工作这领域?这也是我的老学長,即多美创办人丹斯里吴德芳生前常笑问我的问题,他说,‘这小老弟不务正业’。

“帶我进入新闻工作的其实是我的一双眼睛。40多年前在台湾考大学时,成绩可以申请医学系,但体检时发现我有部分色盲,申请被拒,那可是睛天霹雳之事,即使作弊再次体检仍不能过关,绝望和无奈下托跟我一起赴台求学的同学申请航空工程系。

因色盲无法进入航空业

“可是,毕业后因色盲无法申请进入航空领域工作,连维修飞机都不行,万一接错电线,后果不堪设想。部分色盲造成的困扰不少,基本上自已不敢买衣服,因常被老婆责问为何买 颜色那么难看的衣服。

“幸好,我是部分色盲,我的世界还是彩色的,也不影响看美女。也因為这缺陷,当年辗转下选择文字工作,机縁巧合下进入当时正值復刊的中囯报,从新晚报记者干起。”

黄兆平说,如果当年学医当医生,接触的大多数是病人,而成为新闻从业员,接触的是各领域人和事,包括三教九流到高官显要。

他说,当医生可能荷包更饱滿,但当新闻从业员让他阅历更广,人生更丰富。

黄兆平从记者做起,步步高升当上执行编辑后、执行总编辑等高职,目前还在《南洋商报》服务。

难忘采访空难经历

回首采访岁月,至今仍难忘怀的事件不少,黄兆平特别提到当年采访一场空难的经历。

“比如1987年8月31日,从合艾飞普吉泰航坠海空难,74搭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罹难,死者有数十名大马搭客,奉当时中国报上司指示,第二天搭乘同类型班机飞普吉岛采访。

“医院数十具的罹难者残缺的遗体裹尸袋,以及大马亲属强忍极度悲痛的认尸场面,至今仍无法从脑海抹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上司的当机立断,我成为第一个到普吉采访的大马记者,并通过各种方法即时送回不少独家照片回报馆。

“当时,深切了解到做新闻抢先的至关重要,而现在网络及通讯工具发达,各传媒拼速度之激烈更不必赘言了。”

黄兆平也曾于1989年12月2日被派往合艾采访马来西亚政府和马共代表,以及泰国政府签署《合艾和平协议》。

他说,该和平协议也象征着马共结束了长达41年的武装斗争。当时马共的其中一名重量级代表为已故的马共总书记陈平。

他说,中文报被喻为華社的四大支柱之一,但众所周知办报不易,中文媒体新闻从业员在通货膨脹下相信也有不少有钱不夠用的困扰。也因为如此,中文报要物色新血,倍加困难。

“百物涨价下,最近中文报起价是不得已之事,但仍引来一些非议之声,看来他们是不清楚中文报要维护这根大柱是多么不容易,还是故装不知?

“前路虽崎岖,但相信在各报上下努力和砥砺前行下,以及華社的爱护支持下,这根華社大支柱会屹立不倒。”

黄兆平个人履历:

1/5/1986: 新晚报兼中囯报记者

1/11/1994:中囯报执行编辑

1/11/1997: 中囯报助理总编辑

1/4/2000:中囯报副总编辑

1/5/2002:中囯报执行总编辑

1/1/2006:调仼南洋商报集团通讯经理

1/7/2006:南洋商报编务总监

1/1/2009:南洋商报副总编辑

1/1/2016:南洋商报执行总编辑

10/8/2018至今:编务顾问

相关新闻:

【黄纪达新闻奖】郭清江:坚守原则为核心价值 让新闻专业获得读者尊重

【黄纪达新闻奖】《南洋商报》斩获4佳作奖 编务顾问黄兆平获新闻服务奖

【黄纪达新闻奖】宣布拨款未兑现最损形象 陆兆福:报道前先打给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