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全球大抗疫】李显龙:不提高级别不封城
疫情持续一年或更久

李显龙向狮城人解释疫情。

(新加坡13日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新加坡疫情目前在可控范围,警戒层级不会从橙色升至红色级别,也不会像中韩、意大利采取封城措施,但疫情可能会持续一年或更久。

世界卫生组织周三宣布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定为全球大流行,李显龙昨晚8时通过多个电视频道与网络平台,以三语方式,向新加坡人解释会如何应对。



李显龙说,世卫评估许多国家的疫情会出现像韩国与意大利那样的“全面暴发”,伴随普遍的社区感染,与非典疫情不同的是,这次疫情可能会持续一年或更久。

加强边境防疫措施

“新加坡同样面临严峻形势,预计有更多境外输入的病例,因而出现新感染群,以及一波一波的传染,此次不再是从一两个国家输入而是很多个。”

有鉴于此,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已实施并持续加强边境防疫措施,好比入境限制令从中国部分城市,扩大至伊朗、韩国和意大利北部。

他说,新加坡虽然不能完全封闭,但有必要探讨暂时进一步缩紧旅游限制的可能。



病例若激增或停课

李显龙说,人们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冠病并存,因此保持良好个人卫生、改变社会规范以及避免大型集会是大家需要习惯的事。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维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所以已经减少社区的活动,尤其是针对老年人的。”

李显龙指出,一旦出现病例激增的情况,政府将腾出加护病房、病床以及相关设施。

除了医疗上的计划,李显龙也表示,如果病例激增,当局也需要采取额外的临时措施减少社交接触,其中包括停学、错开上班时间或者强制远程办公,不过这些措施将在疫情好转后解除。

80%的确诊患者症状轻微,若出现激增病例,将集中资源治疗重症患者,轻微症状患者或需在家隔离休养。

李显龙表示,若新加坡涌现非常多确诊病例,医院将无法隔离每一名患者。

由于80%的患者只有轻微症状,年长人士和伴随其他疾病如高血压或肺部问题的患者风险更高。

“如果确诊人数非常多,明智的做法是只让重症患者住院,并鼓励症状轻微患者到家庭诊所看诊,在家隔离休养。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资源治疗重症患者,加快应对时间,并希望能减少死亡病例。”

应与宗教领袖合作

避免拥挤环境祈祷

李显龙吁请新加坡人和宗教领袖合作进行这些实际调整,避免疫情扩散。

他指出,冠病通过韩国新天地教会迅速传播,新加坡的教会团体也出现大规模感染群,最近前往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大型传教集会的新加坡人也染病。

他说:“问题当然不在宗教本身,而是病毒能在拥挤环境中,比如在宗教集会或者仪式上,迅速传播给很多人。”

他指出,这就是沙地阿拉伯暂停让人们朝圣的原因,天主教教宗也改用线上直播的方式布道,避免梵蒂冈圣彼得广场出现人群聚集的情况。

反应

 

德国之声

黄循财接任新加坡总理 美中之间如何取平衡

(新加坡15日讯)新加坡政府周三(5月15日)将出现重大更动,51岁的黄循财从72岁的李显龙手中接棒,成为新加坡1965年独立以来第4位领导人。

李显龙任内,新加坡选择不在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强权角力选边站,在外交上扮演斡旋者的角色。2015年,新加坡曾主办时任台湾总统马英九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第一场“马习会”;2018年,当时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朝鲜领袖金正恩也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会晤。

黄循财执政下的新加坡将走向何方,外界高度关注。他如今面对的地缘政治局势,跟李显龙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在欧洲和中东,战火仍然延烧;在印太,美中关系也更为对立。

随着中国扩张区域影响力,美国的外交政策也重心转向印太,逐渐加强与区域盟友的安全、防务伙伴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黄循财5月初接受《经济学人》专访时曾强调,新加坡既不是支持中国也不是支持美国,而是“支持新加坡”(pro-Singapore)。

不过,在美中关系整体仍然紧张之际,各国要周旋于双方之间可能变得越来越困难。

《南华早报》引述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者庄嘉颖观点,认为黄循财并未更具体说明“支持新加坡”的实际意涵。“他会在哪些领域寻求更大主动权、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和资源?这么做有哪些成果?要怎么做?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者骆明辉(Dylan Loh)则说,黄循财的说法“说得比做得容易”,但对新加坡来说却“没有别的选择”。

新加坡新总理的外交路线

黄循财并非出身菁英家庭,成长过程中曾居住在公共住宅。他的父亲是中国移民,祖籍是海南,这一点引起部分中国网友关注。黄循财也受过美国高等教育,有经济学和公共管理学位;他原本是替政府工作的经济学家,2011年步入政坛,后来在冠病疫情负责抗疫工作而受到全国瞩目。

针对美中关系,黄循财曾表示,虽然去年旧金山“拜习会”后两国关系稍微稳定下来,但“对彼此的猜忌和不信任仍然存在”,双方国家立场的深层矛盾和紧张也非短期内可以消除。“我认为有很多出差错、升高紧张的可能性,双方关系需要非常谨慎的管理……若事态急速恶化,美中两国和全世界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对于中国领导阶层的想法,黄循财如此诠释:“他们说过要站起来、富起来,现在则要强起来。他们自认是强大的国家、他们的时代已经来临,希望更坚定保护国家利益……但中国也必须学习,所有大国都是如此——如果他们做得太过火,如果他们去干涉、胁迫、限缩、施压他国,就会导致反弹。”

被问及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出口限制,黄循财则认为,假如“小院高墙”继续扩大、加剧科技领域的分歧,对新加坡乃至于其他国家都是“有害”的。

新加坡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最大的外国投资来源则是美国。过去几年间,新加坡跟美国维持关系的同时,并未忽视与中国的往来。一方面,新加坡与美国之间有自由贸易协定,在国防、网络安全、气候变迁、太空和关键新兴科技的合作也在加强;另一方面,新加坡跟中国去年举行了自贸协定升级谈判,并将双方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

任教于美国密西根大的新加坡学者Linda Lim认为,黄循财和李显龙任内,新加坡对中国的政策应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这事涉“国家利益”,而非“个人取向”的问题。她指出,主要的差异在于外部环境发展,两国关系“主要取决于中国的行为,而不是新加坡”。此外,她认为新加坡无法牺牲跟美中任何一国的关系,与此同时“新加坡要不断向外界表明,它不是中国的棋子、魁儡或附属”。

对台海局势的立场

在《经济学人》的访谈中,黄循财也谈到俄乌战争和台海局势。对于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新加坡认为这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和他国领土主权完整,因此对俄国施加制裁。

不过,在黄循财看来,台湾跟乌克兰的处境并不相同。他表示,新加坡长期以来的立场就是“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对于处理跟台湾和跟中国的关系,新加坡也“非常谨慎”,且不允许自身“被利用来支持台独”。

黄循财说,新加坡不希望两岸爆发冲突。“如果各方了解风险和红线,认定这跟乌克兰的状况相当不同……那么我们或许很有机会维持现状;而如果发生任何改变,也必须要以和平、非武力的方式进行。这些需要时间,与此同时,让我们维持现状,继续接触与对话。”

2004年李显龙刚上任不久时曾经造访台湾,当时引起了北京不满。关注外交与国际政策的中国智库察哈尔学会(Charhar Institute)研究员范磊认为,黄循财会从李显龙任内学习,在台湾议题上“特别谨慎”。

新闻来源:德国之声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