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昔日建筑渐湮没
老加影人爱泡戏院

当年的国华戏院(上图),如今已变成商业区。

今天的加影免打粦街,交通繁忙。

加影中山戏院和国华戏院,曾经是老加影人的心头爱,逢新年期间,大伙就会一窝蜂的涌往戏院。不过,这两家戏院在八十年代逃不过港剧录影带,以及电视台日愈发展的冲击,先后关闭。提起加影人的新年,就不得提这两家戏院;因为在六、七十年代时期,娱乐不多,电视机也未盛行,对老加影人而言,能到戏院看电影已是人生一大享受,若有机会到吉隆坡看戏,更是非常威风。

早年的加影,是个弹丸小镇,由免打粦街、大街和芙蓉街组成,华裔聚居。虽然当年没有吉隆坡和巴生的热闹,也没有年货街,但不少居民从事杂货店生意,因此加影有超过20间杂货店,算是风光一时。



中山戏院坐落在火车轨道旁,是邵氏辖下的戏院,战前前卫剧团曾在该处演出,但目前是马来西亚佛教弘法会加影分会;至于国华戏院,前身是皇后戏院,坐落现在的加影敦阿都阿芝街,即集利书局桥旁。

经过120年的蜕变和发展,加影如今已变成一个商业重镇,交通繁忙,老建筑物渐渐被拆毁或翻新。

老加影人向《南洋商报》记者谈起小时候的过年情节,最开心的,当然莫过于到戏院“泡”。

今天的加影免打粦街,交通繁忙。

老街繁华不复返

加影免打粦老街早前有很多华裔聚居,新年气氛不差,但自从90年代中当地华裔居民大举迁离后,老街昔日的繁华面貌已不再,入夜以后更是沉静。 



加影免打粦街、中街、大街、杜更街、芙蓉街和哈仑街都是加影的老街,这些地方的商业活动一般在晚上约10时后就结束,就连餐饮业也是如此。 

就连当地人也感叹,自从很多老街坊迁离后,整条街道要找一间食店也变得不易,好比在加影师爷宫旁营业的大炒档,也只有熟客才找到,外来者若非有当地人带领,很难找到这间充满加影古早味的食档。 

罗务仪:经历如港剧《七十二家房客》岁月。

数家庭共居一屋檐下

港剧《七十二家房客》是十分地道的喜剧,情节令人从中一一窥当年香港社会的人生百态,而有过相关经历的老加影人,感同身受。

早年生活贫苦,5、6个家庭聚居两层式店屋是平常事,一座楼整30人更是共用一口井和厨房。为此,逢过年,5、6个家庭聚在厨房煮炊,除夕夜也聚在一个屋檐下用餐,热闹无比。

不过,时值今日,左邻右舍已逐步迁移,同排的20间店屋,今天只有4户人家住在楼上。而且,早年的免打粦街,也没今天的繁华,更没有交通堵塞问题。

当年月租仅八元

曾经体验类似七十二家房客生活的老加影人罗务仪(77岁)受访时,向《南洋商报》记者说,其父亲当年是包租公,把楼下和楼上单位分租给5、6个家庭,当时租金便宜,每间房的月租金是7、8令吉。

“虽然是几十人聚在一处,但大家相处愉快,感情好、少争执,记忆犹新的是,当年没自来水供应,大家靠井水过活,5、6户人家共用一口井,过年时大家聚在一起,真的非常热闹。”

所以,他笑言当观赏港剧《七十二家房客》时,感触良多。

早年过年,罗务仪和其他加影人一样爱往戏院跑,而且也常到吉隆坡中华巷,但如今已很久没这么做。

罗务仪从事打白铁生意,他说这门手艺是由叔公传给父亲后再传给他,从10多岁做到今天,已和他的生活难以割舍。

大华酒家名字响当当,为加影的老字号。
加影免打粦街在1971年曾发生大水灾,水深3尺,加影善余俱乐部坐落这条街。

反应

 

要闻

低洼路积水高至半个车身 豪雨致加影市水灾

(加影8日讯)今午一场大雨,加影市中心多区发生突发水灾,低洼路面积水甚至高至半个车身。

这场突发水灾,除了加影巴刹旁直落河因河水倒灌,造成武吉路再发生水灾,连多年未曾发生过水灾的流古路也殃及,即加影捷运站旁道路,严重积水而影响交通。

另外,加影双溪直鲁路及绍嘉纳英比安路也殃及,交通几乎中断。

加影市议会接获水灾投报后, 派员前往灾区进行协助。

加影市议员王声宾说,加影捷运站旁路段的流古路鲜少发生水患,但今午雨水来袭,导致该区突发水灾情况严重。

他表示,收到武吉路和流古路出现突发水灾投诉后,通知当局派人去处理及了解淹水原因。

此外,加影市议员颜丽丽表示,流古路出现不寻常的水灾,积水关系,很多车辆不敢行驶。

据她所知,加影市中心多区发生突发水灾,包括双溪甘丹宗教小学因低洼处,水流入教室。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