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低至30岁恐“断层”
大修青年定义冲击社团

林锦胜:没有实际作用。

(关丹、哥打峇鲁3日讯)政府将“青年”的定义,从现在的40岁调低至30岁,将对青年组织会和政党的青年团及造成冲击;虽然隶属母会的华团青年团不受影响,不过华团及青年团领袖皆不认同将“青年”年龄下调至30岁。

华社领袖们认为,青年的年龄定义是否调低,其实没有实际作用,反而可以预见,国内大部分华团或政党恐怕会出现“断层”的冬眠状态。



“政府治国施政,应该注重颁布重点政策法规,在教育培训、就业和创业机会等关键领域,积极善待年轻公民。

彭亨中华总商会会长丹斯里林锦胜指出, 政府修改法令,将年轻人定为30岁以下,并不代表可以自动提升年轻人的经济地位或者竞争能力。

“政府治国施政,应该注重颁布重点政策法规,在教育培训,就业和创业机会等关键领域,积极善待年轻公民,法定年龄是否调低,其实没有实际作用。”

“事实上,政府已经决定,在本届国会修宪降低投票年龄,推动国事政事年轻化,赋权于年轻人趁早参与政治主流,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突破。

“我个人认为;调低选民投票年龄,让年轻群众掌握更多选票,往后国家的朝纲政令,自然会倾向于贴近年轻人,其他什么动作和声音,都不太重要。”



黄开荣

30岁顶限定义太年轻–关丹客家公会总务·黄开荣

政府调低青少年年龄至30岁并不适合。大部分30岁的青少年才刚刚从大专院校毕业,正值“黄金时期”,年纪轻轻就被冠上“中年”,并不适合。

一旦落实这项定义,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大部分华团及政党,恐怕会出现“断层”的冬眠状态。

社团或政党要寻找30岁以下的青年领袖并不容易。20多岁的青年,一般都还在求学或学习阶段,缺乏经验,在入世未深的情况下,难以带领青年组织、社团及政党要栽培接班人将面对很大的挑战。

黄健凯

隶属母会不受影响–丹华堂青团长·黄健凯

青年组织有几种性质,包括向青体部注册,或注册在内政部社团注册局辖下组织的青年团。

我国有上千个注册华团,当中不少隶属母会的华团青年团。实际上,法令修正后不会对这些隶属母会的青年团造成影响。

现有的华团青年团领导人,仍可以继续领导他们的青年团。虽然如此,我还是会觉得将青年年龄下调至30岁,并不适当。

以目前丹华堂青年团而言,我们的团员年龄限制在45岁以下,如果华团青年团也要遵守“青年”的定义,相信有超过半数的团员超龄,包括我本身。

赵毓庭

修令应顺序渐进勿仓促–马中总商会(彭亨分会)会长·赵毓庭

修令重新定义30岁不再是青年,政府推行这项政策未免太过仓促。

现代的青年团组织成员大部分团员超过30岁,一旦政府落实新年龄定义,可以预见的国内大部分华团恐怕会出现“断层”,相信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政府推行任何新的政策,不应该太过于仓促,应该顺序渐进,让青年组织团体能够继续活动。

张翔坚

30岁以下人生未稳定–大马龙岡亲义总会青年团顾问·张翔坚

许多青年都20出头才踏入社会,事业刚起步,也才开始要组织家庭,基本上30岁以下,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和经济基础去搞社团组织。

以我本身以及过去的青年团友为例,大家30出头才加入青年组织,担任领导时已经是近40岁了。

他说,如果立法限制青年组织年龄必须在30岁以下,以目前的情况看来,许多组织,尤其是华青组织都将面临严重缺乏团员和领导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运作瘫痪,影响层面广大。

政府不应该操之过急,理应先咨询青年组织的意见,按部就班进行改革。个人认为如果先把年龄限制在35岁以下,则是可能可以接受的方案。

王康文

组织恐招不足新血–丹民政党会员发展局主任·王康文

青年年龄下调至30岁,确实并不恰当,以民政党吉兰丹州的情况而言,青年团年龄原是限制在40以下,但是去年党选,丹州民青团就因为缺乏新血加入,导致区团不足,无法选出新任州团长。

丹州民青团原本有4个区团,即巴西马、道北、哥德德及万捷。根据章程,必须有2个支团或以上,方能成立区团。不过,去年的党选,因党员超龄及没有年轻新血加入,导致丹州民青团只剩下1个区团,无法成立州团。

青年不热衷参与

青年对政治冷感,加上他们忙于事业及生活,缺乏社会责任感,导致政党青年团或华团青年团都面对青黄不接的问题。硬要将青年年龄下调至30岁,只会加剧“断层”问题。

现时青年与过去不一样,而且我国教育系统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并没教导学生对社会的付出,因此若要青年义务参与社团或政党青年团,是非常困难的。

就连民政党丹州领袖的子女,也不愿参与民政党,更何况是其他青年。

吉兰丹面对年轻人外流的严重情况,法令修正后,恐怕很多青年组织都面对问题。

我在2008年至2011年担任民青团丹州团长时期,青年团团员年龄是45岁以下,后期才改为40岁以下。虽然中央试图落实年轻化青年团机制,不过却面对缺乏新血的极大挑战。

罗水萍

青年组织恐面对寒冬–丹青运分会主席·罗水萍

青运总会已就青体部长在国会提成青年社团发展修正法青年定义调低30岁一事表明立场。

青运希望首相及青体部长多听取青年组织领袖和各方面建议,才作出适当的新改革政策,仓促推行只会弄巧成拙,造成青年组织面对寒冬甚至大面积灭绝。

虽然青运在4年前已从基层到中央开始落实年轻化,但在这过程中,确实对行政工作及经费来源带来极大挑战。

目前,青运丹州领导层中,少于50%的州理事低于30岁,而主要领导平均年龄介于30至35岁。

15至18岁的青少年正值中学阶段,而18至24岁的青年则在大学求学。至于24岁至30岁的青年,更处于为工作打拼及成家立业的黄金年龄,除非青体部有明确及有效方案协助年轻人渡过这段时期,不然在忙碌于家庭及事业的年轻人,根本没有时间参与青年组织。

反应

 

北马

患白血病寻获匹配骨髓 青年盼筹25万医疗费

 (大山脚22日讯)原本毫无病痛的运动好手因扭伤腰后屡次寻医治疗不果,经过抽血检验后发现患上白血病,顿时全家陷入愁云惨雾,所幸目前已寻获匹配骨髓捐赠者,惟需筹募25万令吉医疗开销。

扭到腰求診才知患病

来自威南爪夷的26岁男子黄暐界,于去年10月因扭伤腰屡治不果,在发现白血球异常后进行详细检验,证实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uekemia,AML)。

大山脚瑶池金母慈善基金会主席拿督蔡瑞豪说,在确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后,医院立即为病人安排化疗。岂料病人在化疗前夕,半边脸颊突然抽搐麻痹,犹如中风病人,医生检查后发现其白血病已导致神经线遭细菌感染,只能在治疗后才展开化疗。

“过去4次化疗产生诸多严重副作用,暐界不仅持续发烧、血小板偏低,以致眼球积血影响视力,甚至细菌感染、不良于行等,情况危险,惟他都坚强地挺过来,更积极期待骨髓移植的机会。”

他说,医生告知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无奈其2名妹妹骨髓不匹配,医生建议参与新加坡骨髓捐赠者计划(BMDP),在新加坡骨髓库寻找匹配骨髓。

父母支付第一笔骨髓匹配费用,对后续匹配及各类费用已无能为力。

黄暐界坦言,化疗导致其左眼球积血影响视线,在这短短时间内尝过许多苦痛、恐惧及无助,但为了家人及喜爱的运动,他会坚持下去,期盼痊愈后可正常生活。

黄暐界的父亲黄如昇(51岁)是承包瓷砖装修,他则跟随父亲任职瓷砖装修,每天日薪100令吉,至于其母亲董雪凤(49岁)是家庭主妇。

黄暐界是独子,下有21岁及16岁的妹妹。

有关黄暐界的详情,可浏览www.onehopecharity.org

视频推荐: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