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港修例风波肇疑似恐袭后遗症
22%市民患忧郁创伤症

香港修例风波导致多达22%市民罹患疑似忧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症。

(香港10日讯)一项医学报告显示,香港修例风波导致多达22%市民罹患疑似忧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症。

有关研究由香港大学的研究员进行,他们从10年前开始收集数据,评估社会动荡发生前、发生期间、发生之后,市民所承受的精神健康负担。



研究员在刊登于国际医学期刊《刺针》的报告上说,在超过半年的修例风波,受访的18岁或以上市民当中,每5人就有一人患有疑似忧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约22%的患病率“与经历大型灾难、武装冲突或恐袭的地区类似”。

研究提到,估计2019年有约11%的成年人口患有疑似忧郁症,2009年至2014年“占中”运动前的基线水平为约2%,2017年为6.5%。

与10年前相比,目前患有疑似抑郁症的成年人口增加了59万人,其中或约30万人与修例风波引发的社会动荡有关。

关注新闻成人风险高

研究也发现,每天关注社会与政治新闻超过两小时的成人,罹患疑似忧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风险较高,但家庭的支持有助缓和之。



参与研究的港大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教授指出,香港明显缺乏足够资源来满足额外的精神健康服务需求,建议增加精神健康及社会支援服务的供应。

反应

 

保健

一到母亲节就失眠 女主管患康乃馨身心症候群

(高雄11日讯)台湾高雄一名33岁陈姓女主管,4岁时因父母失和,与母亲分离,她自幼缺乏母爱,每逢母亲节前夕就感到恐慌、不快乐、头痛、失眠,甚至心悸、胸闷,就医诊断为康乃馨身心症候群,经药物和心理治疗才化解心结。

阮综合医院身心科医师洪樱娟说,康乃馨身心症候群会出现在缺少母爱或与母亲有心结难解者身上,母亲节前夕各种形式庆祝活动,反倒加重了无用自贬、无望消沉、自责愧疚、罪恶自残等情绪的矛盾纠结,甚至忧郁,失眠,酗酒。

洪樱娟说,陈姓女子父母失和,4岁时母亲就离开了,陈女一直觉得是自己不好,所以母亲才会不要她,让她孤单长大,从小每当母亲节学校要写作文、贺卡、合唱献歌、製作纸凋康乃馨就很痛苦、偷偷哭泣,多年来只要一提起“妈妈”,心情便瞬间波动、无法收抑眼泪。

陈女成年后选择与母亲同住,希望彼此呵护,藉此修复心结与创痛,但期待越深失落也越深,尤其每当看到母亲在冰箱里塞满为她准备的食物,陈女就又难过到失控抓狂甚至喘不过气。

被抛弃感与渴望被爱的失落,深深影响陈女自尊的完整及成年后的生活,就连在工作与人际关系表现得也缺乏自信,尽管她外表亮丽又能言善道,面对主管的看重和提拔,上一刻还开心分享,转眼间又怀疑自己不够好、不堪重任,却又担心错失良机,充满焦虑不安。

洪樱娟针对症状,开立血清素和稳定自律神经的药物辅助与几次心理治疗,陈女逐渐能与母亲平和相处,在工作也有所发挥,晋升为小主管,今年母亲节也终于能坦然平静面对。

洪樱娟说,当失落、无望感及挫折、压力持续,身体会出现一段时间连做检查也找不出原因的失眠、焦虑、胸闷心悸、头痛头晕、肠胃不适、暴躁易怒、寡欢哭泣、酒精滥用等症状,就可能罹患自律神经失调、忧郁症这类文明病,需要医师评估诊断后开立药物并配合心理治疗、放松技巧训练的协助,才可以尽快重获正能量,度过人生灰暗期,不要抗拒就医拖延治疗,就能早日重拾生命的色彩。

新闻来源:世界新闻网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