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欧盟批准拜耳购孟山都
全球最大种子农化巨头诞生

手持“孟山都”和“拜耳”标语牌的示威者穿婚纱礼服,在布鲁塞尔欧盟委员会大楼前上演“地狱婚礼”戏码。(欧新社)

欧盟委员会有条件地批准了德国拜耳公司(Bayer)拟收购孟山都(Monsanto)的交易。这一决定为这桩德国企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海外并购画上句号。新企业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种子和农化品公司。

拜耳与孟山都合并后将掌握全球种子和农药市场超过四分之一的份额。拜耳方面表示,截至目前,其已经获得了30多个监管机构中超过半数的批准。



总部位于德国勒沃库森的拜耳公司总执行长沃纳·保曼当天对此表示:“获得欧盟批准是我们取得的一个重要成功,也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我们与孟山都联手,旨在帮助全球的农户以可持续的方式种植出更有营养的食物,这对于消费者和环境保护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须剥离部分业务

据悉,批准所附的条件是剥离拜耳的部分业务,具体包括全球的大田种子业务,例如油菜、棉花和大豆(个别例外情况仅限于亚洲地区)、杂交小麦的研发平台、全球蔬菜种子业务、全球草铵磷业务及欧洲部分主要用于工业领域的草甘膦除草剂业务。

此外,孟山都也必须剥离其全球的杀线虫剂Nema Strike业务。

批准所附的条件还要求拜耳出售非选择性除草剂领域的3个研究项目,向第三方许可拜耳的数字农业产品。德国巴斯夫(BASF)有意向收购这些资产。



拜耳当天表示,交易仍需满足惯常的交割条件,包括获得必要的监管批准。拜耳与孟山都正在密切配合包括美国司法部在内的相关监管机构,以期在2018年第二季度完成交易。

欧盟反垄断专员维斯塔格表示,拜耳在并购中剥离部分业务,缓解反垄断忧虑。(欧新社)

恐成农业巨兽
遭轰地狱并购

环保人士痛批,这项“地狱并购”造就农业巨兽,伤害人类健康及环境。

包括饰演“绿巨人浩克”的好莱坞演员马克鲁法洛在内,环保人士纷纷透过推特、电邮、信件、明信片发动攻势,要求欧盟反垄断专员维斯塔格阻拦这项伤害人类健康、农业与环境的“来自地狱的并购案”。

环保团体“欧洲地球之友”的贝布说,欧盟的决定使得拜耳、孟山都及巴斯夫“将成为农业资料巨兽,就像农业界的面子书,并带来所有的陷阱”。

欧盟:竞争者数量不变

他说,创造庞大的农业资料收集平台,将会使这些公司扩大控制农民、消灭竞争对手。

不过,根据维斯塔格,拜耳做出让步,确保全球竞争者的数量保持不变,全面缓解了反垄断忧虑。

这笔交易是重塑全球农业的3大农产交易最后一笔。杜邦(DuPont)去年并购陶氏化学(Dow Chemical),为了缓和欧盟疑虑,必须出售大部分全球研发业务。中国化工并购先正达(Syngenta)一案,也被迫放弃部分的重叠产品。

反应

 

国际财经

美国欧盟等国已拨3839亿补贴 全球芯片战打得火热

(华盛顿13日讯)与中国角逐芯片主导地位的全球对决持续升级,美国和欧盟为主的大型经济体,已有近810亿美元(约3839.4亿令吉)投向下一代半导体。

彭博报道,这是全球多地政府向英特尔和台积电等公司划拨近3800亿美元(约1.8兆令吉)专项资金中的第一批资金,这些资金用于提高更强大微处理器的产量。
这将美国力主在尖端技术方面与中国的竞争推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将会塑造全球经济的未来。

“毫无疑问,我们在与中国的科技竞争方面已经破釜沉舟,特别是在半导体领域,”RAND机构高级中国和战略技术顾问吉米·古德里奇表示。

“双方都基本上已将此作为各自最高国家战略目标之一。”

起初围绕中国在关键电子产品领域快速发展的担忧,在疫情期间演变成全面的惶恐不安,因为当时的芯片短缺,凸显出这些微型设备对经济安全的重要性。

从美国科技制造业的重振、到人工智能优势关乎台海和平平衡的论调,现在所有都处于利害攸关的状态。

美国及其盟友的芯片支出,对中国数十年来的工业政策来说是个新挑战,尽管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如何。

巩固贸易战线

大批资金的投入,令美中贸易战中的多条战线得以巩固,其中包括日本和中东等地。

与此同时,也给英特尔带来了关键“补给”,该公司一度是全球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头羊,但近年来却落后于英伟达和台积电等竞争对手。

美国的投资计划已经到了紧要关头,美国上月公布向最大的美国电脑存储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拨款61亿美元(约289亿令吉)。

这是对美国先进芯片制造商的最后一笔规模数十亿美元的拨款,美国对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电子等公司承诺的资金,接近330亿美元(约1564亿令吉)。

美国总统拜登签署的《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打开了资金支持的阀门,该法案承诺向芯片制造商,提供总计390亿美元(约1848.6亿了)的拨款,另外还有价值750亿美元(约3555亿令吉)的贷款和担保,以及最高25%的税收抵免。

这是拜登为寻求11月大选连任,而争取选民所作努力的核心部分,该计划拟重振国内半导体生产——特别是尖端芯片生产——并带来大量新工厂就业机会。

缩小与台韩差距

美国这些投资寻求的不仅仅是制衡中国,因为中国在先进半导体技术方面,目前仍落后于世界其他地区相当于几代的水平,美国还希望寻求的是缩小与台湾和韩国数十年来政府引导激励措施而形成的差距,这类措施使得它们已成为芯片产业的核心之地。

类似的支出热潮也加剧了美国及其欧洲和亚洲盟国之间的竞争,随着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相关设备需求的增长,各经济体都想分得一杯羹。

“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负责政府半导体事务的美国商务部长吉纳雷蒙德,上个月在华盛顿的一个会议上表示。

“我们的敌人和竞争对手,他们的行动并不缓慢。他们行动得很快,所以我们也必须快速行动。”

全球投资计划

在大西洋彼岸,欧盟也制定了自己的463亿美元(约2194.6亿令吉)计划,来扩大当地制造业产能。

欧盟委员会估计,该行业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总额将超过1080亿美元(约5119亿令吉),主要用于支持大型制造基地。

欧洲最大的两个项目在德国:一个是英特尔计划在马格德堡建设的价值约360亿美元(约1706.4亿令吉)的晶圆厂,其获得近110亿美元(约521亿令吉)补贴;另一个是价值约110亿美元的台积电合资企业,其中一半将来自政府资金。

此外,欧盟委员会还没有最终批准向这两家公司提供的国家支持资金,专家提醒称,欧盟的投资将不足以实现到2030年生产全球20%半导体的目标。

其他欧洲国家,难以为大型项目提供资金或吸引企业。西班牙在2022年宣布将向半导体领域投资近130亿美元(约616亿令吉),但由于该国缺乏半导体生态系统,其只向少数公司划拨了少量资金。

新兴经济体也在寻求加入这场芯片角逐战。印度2月批准了由规模100亿美元(约474亿令吉)政府基金支持的投资,其中包括塔塔集团竞标建设该国第一家大型芯片生产厂的计划。

在沙地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正着眼于今年进行一项“相当大的投资”,以拉开该国进军半导体行业的大门,不过具体情况尚未说明。

在日本,经济产业省已为自2021年6月启动以来的芯片计划,筹措了约253亿美元(约1199亿令吉)。

其中167亿美元(约791.5亿令吉)已分配给项目,包括位于熊本南部的两家台积电工厂,和位于北海道的另一家工厂——这家工厂的本土合资方Rapidus公司的目标,是在2027年大规模生产2纳米逻辑芯片。 

首相岸田文雄力争总投资达到642亿美元(约3043亿令吉),其中包括来自私营部门的资金,拟到2030年将国产芯片的销售额增加两倍至约963亿美元(约4564.6亿令吉)。

相比之下,首尔则避免像华盛顿和东京那样采取直接融资和补贴的方式,其更愿意为财力雄厚的财阀提供指引。

在半导体方面,韩国政府在估计2460亿美元(约1.16兆令吉)的支出中发挥着支持性作用,这个支出规模是从电动汽车到机器人等本土技术更广泛发展愿景的一部分。

韩国财政部周日表示,将很快公布一项73亿美元(约346亿令吉)的芯片计划,这将会带来进一步提振。

最终产能过剩?

有一个潜在的危险盖过了全球多地政府支持激增的影响:那就是芯片供应过剩。

Bernstein分析师萨拉·鲁索表示,所有这些由政府投资驱动而非市场投资拉动的制造业投资,最终可能导致产能过剩。

不过,计划中的新产能投产需要时间,时间跨度料将会降低这种风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