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

【香港乱局】暴力冲突持续
警员脖颈被砍伤

(香港14日讯)在与示威者发生冲突时,一名香港警察的脖颈被砍伤。在四个多月前动荡开始以来破坏性最大的周末过去之后,暴力冲突仍在继续。

据《彭博社》报道,示威者周日分散在18个区,展开各种抗议活动,以敦促政府满足他们剩余的诉求,包括选择和选举自己领导人的权利。警方称,这名警员在地铁站



被“利器”袭击后颈部受伤,并补充称,警方在多个地点施放了催泪瓦斯,以驱散破坏商店和公共设施的人群。

由于“被严重破坏的设施”需继续修复,港铁公司周一表示,经审视复修工作的进度,并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风险评估后,港铁各线,港铁各线(机场快线除外)、轻铁及港铁巴士服务将提早于晚上十点结束。晚上十点起,机场快线只提供来往香港站至机场站的列车服务。

总体而言,此次破坏没有本月早些时候那么严重,当时地铁系统因大面积冲突而被完全关闭,因此前林郑月娥动用了半个多世纪以前曾使用过的紧急法用来禁止在抗议活动中蒙面。在这个周末之前,一些激进主义者曾敦促其他人减少导致商店、银行和地铁站关闭的故意破坏行为,担心它可能削弱外界对这场运动的支持。

本周晚些时候的几项事件可能会加剧抗议活动:林郑月娥将发表她的年度经济政策讲话,而美国众议院议员可能就一项要求对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进行年度审查并可能制裁某些中国官员的法案进行表决。抗议者计划从周一晚7点开始在中环举行集会,以支持该法案。

“抗议者和香港人民当然希望得到更多国际关注,希望获得国际支持。”退休的政治学教授、亲民主活动人士Joseph Cheng说。“显然,令人担忧的是,暴力活动可能失去国际支持。这是有明确认知度的。”



抗议者还担心暴力可能会给政府推迟下个月区议会选举提供借口,尤其是在示威者仍获得广泛支持的情况下。林郑月娥的支持率数个月以来一直处于纪录低位附近。

在上周五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的会晤中,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似乎认可了抗议活动正在减弱的观点。双方就“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达成一致,以缓解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棘手的问题仍然存在。“我们讨论了香港,我认为中国在香港问题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特朗普说。“而且我一直在观察,实际上我告诉中国副总理,从几个月前的最初几天当我看到有很多人以来,抗议活动确实已经减弱了许多,现在我看到的人已经减少很多了。”

过去一周香港问题也在美国引发广泛关注,休斯敦火箭队总经理在推特上发文支持香港抗议者。这条推特虽然被很快删除,但招致了中国企业和粉丝的怒火,导致上周四NBA在上海举行的一场赛事未在中国直播或转播。

尽管没有直接提到香港,但新华社周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尼泊尔总理K.P. Sharma Oli时表示,任何人企图在中国任何地区搞分裂,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习近平称,任何支持分裂中国的外部势力只能被中国人民视为痴心妄想。

持续的动荡始于香港政府计划对逃犯条例进行的修订,之后抗议者提出了要求设立独立委员会调查警方暴行以及更多的民主诉求。林郑月娥动用紧急法引发了抗议者的愤怒,示威活动令香港诸多地区陷入瘫痪。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周日发表博客称,过去四个月的示威活动令零售及餐饮业受到沉重打击,饮食业就反映已最少有约100间食肆结业,约2000名员工受影响。

自10月1日爆发抗议活动以来,警方已拘捕约500人,其中77人因违反禁蒙面法被捕,警方还施放了近2,000发催泪弹。数十人受伤,两名青少年在冲突中被警方开枪击中。

林郑月娥不排除寻求中央帮助或采取进一步紧急措施来止暴制乱的可能性。她在上周二对记者表示:“如果事态变得非常严重,如果我们希望香港至少还有一次机会的话,任何选择都不应排除。”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两岸三地的中华文化奇缘

报道:笔锋

由于中国回归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不再受马列的阶级分析机械地解释中国历史文化,重视中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加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宏图若合符节,落实建国方略使得国共一笑泯恩仇。

中华文化成为两岸三地的黏合剂,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气场,反击台独与港独的逆流。

如果没有中华文化不绝如缕的文化奇缘,两岸三地就会形同陌路,各走各的方向,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强劲的黏合剂,将不同的社会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强大的气场,化解了政治的危机,也使得一度出现的港独和台独逆流,被强势反击。

反击背后就是国共两党势力的合流,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党斗到最后,都会觉得中华文化是彼此最大的公约数。邓小平改革开放后,中国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推广逐渐出现质的变化,也和台湾的蓝营有更多的共同点,彼此惺惺相惜,化解了两岸的敌意。

赋予现代化内涵

中国对中华文化认知的质变始于过去10余年间,冲破了马列历史唯物史观的局限性,开放给更多元化的解释,重视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赋予传统更多现代化的内涵。同时全社会历经西潮的冲刷下都要寻回文化的主体性。这表现在传统文化的普及浪潮,电视综艺节目如《中华好诗词》、《典籍里的中国》等,都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普通老百姓都沉浸在唐诗宋词、经史子集的世界,又往往可以与现实世界连结,展现文化的传承,没有任何的历史断层。

神州大地的中华文化传承,曾经面对历史断层。1960年代破四旧政治运动,以及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让很多知识分子受害,而中华传统也被马列意识形态凌驾,成为被批判的对象。而当时台湾的“中华民国”领袖蒋介石发起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成为维护中华历史文化的灯塔。

当时香港有很多来自中国的民间力量,承接中华文化的道统,在岛屿弦歌不绝,尽管在殖民地的体制下,欧风美雨是主流,但民间中华拒绝花果飘零的命运,在深水埗桂林街的破旧唐楼,一些南来知识分子如唐君毅、钱穆、张丕介等人,创办了新亚书院,筚路蓝缕兴学,坚守中华文化主体,成为香港的文化传奇。

这也是中国1980、1990年代与中华文化传统再续前缘的伏笔,钱穆和唐君毅的著作成为中国的畅销书,影响社会文化方向,对知识界和政界带来暮鼓晨钟的作用,理解香港曾建成一道文化长城,在殖民地的氛围下力抗西方强势文化的挑战,艰苦寻回那些在抗战与内战中飘远了的文化碎片。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兴起了国学热,也要去意识形态化,不要机械地将马克思的阶级分析作为理解中国历史的工具,而是要直接回到原典,也要广泛使用更多的历史与社会科学方法,重新认识中国,传承中国的智慧。

中国追寻自我创新

台湾在中国文化与历史研究也是人才辈出,带来很多新视野和洞见,对中国有所启发,台湾也乐见神州大地转向,不再以马列为圭臬,而是回归中华经典,要追寻自我创新之途。

更让台湾蓝营势力共鸣的是,中国在国家建设上争分夺秒,于10年、20年间变身为基建狂魔,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铁、高速公路、隧道和桥梁,提早实现国父孙中山所提出的建国方略和实业计划。这都使台湾具有中国人认同的民众,感受中国现代化步伐为14亿中国人带来福祉。

这也反映中国的流行文化,吸纳台港灵感,凝聚两岸三地的软实力。1980、1990年代台湾的流行曲,邓丽君《小城故事》的温柔、齐豫《橄榄树》的清新、罗大佑的《滚滚红尘》都让中国人民耳目一新,发现在高亢的革命歌曲之外,还有如此柔情的旋律。香港的功夫电影和警匪片,曾经让两岸目眩。

最近中国风靡一时的《周处除三害》,台湾演员阮经天是男主角,导演黄精甫则来自香港,折射两岸三地影视“三赢”的范例。

中国的电视剧也在台港流行。《甄嬛传》被称为长销不坠的“神剧”,台湾近年春节期间,8大电视台都在重播《甄嬛传》,被誉为台湾的另类“春晚”。中国以职场为背景的电视剧,如《城中之城》、《平凡之路》、《装腔启示录》、《精英律师》、《白色城堡》等,让台港观众惊艳,了解中国民间社会的运作,特别是精英阶层的心态与游戏规则,让人大开眼界。当然,也有描绘农村与基层社会的《山海情》、《人世间》等,可以看到中国底层社会翻天覆地的变貌。

政府不能阻挡奇缘

尽管台湾绿营和香港黄丝等“分离主义势力”近年都在妖魔化中国,并且套用以前国民党的口号如“匪区”、“共匪”等贬词,但聪明的香港人会用脚投票,纷纷涌去中国,在复活节与清明节假期逾350万人次到中国,分享神州大地最新的生活方式。台湾虽然组团到中国旅游被绿营政府限制,但自由行人数飙升,脸书上“中国剧讨论会”群组也高逾30万人,台湾的中、大学生都喜欢驰骋在小红书和抖音的世界。两岸三地的文化奇缘不能阻挡。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