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余

嫌货才是买货人/一愚

文|图:一愚

前辈书友提及当初看到马修·史卡德自传的广告,他心里发出一声冷笑,不过没几天还是买了书,给他自己的借口是凑单。

然而他信誓旦旦,表示这是最后一本马修·史卡德,我就不信了。他若看见下一本马修·史卡德,或许冷笑三声,不过仍会买书的。

同为美国推理作家劳伦斯·卜洛克的老读者,我理解这一连串的行动。不想说卜洛克江郎才尽,可是连自传这等名目都用上了,摆明抢粉丝荷包。然而,荷包该被抢的,总是会被抢。

忍不住与家人说件琐事。我下了结论:嫌货才是买货人。

不数落他人偶像

日前某书店举办推理小说文学会,总之我没去,但仍好奇推理迷聚会状况,于是留言询问。

书店告知主办单位的纪录,书友更是热情分享心得,十分感谢。

看完放下心底的一点点遗憾。我不喜欢东野圭吾,但有些话只适合在自家地盘说一说。

我不想听书迷盛赞东野圭吾,却也不便在陌生人面前数落他的偶像。那么当场大概只能不语,一定很闷。幸好没去。

大家推荐的书亦未吸引我。有人喜爱《达文西密码》,认为推理小说结合历史相当精采。

《达文西密码》尚称有趣,然而这类作品又不希罕,约瑟芬·铁伊在《时间的女儿》早就展示过了——断腿的警官格兰特,躺在床上百无聊赖,英国国王理查德三世画像吸引了他,他认为画中人并非血腥的罪犯,于是找个年轻人跑腿,抽丝剥茧,想证实自己的假设。

不了解英国历史的我,未能深刻体会《时间的女儿》翻案的威力,但仍印象深刻。

《时间的女儿》未能推翻正史,理查德三世如今仍是英国历史冷酷的杀侄凶手,不过大家同意这样的指控确实有疑点。老人(如我)果然让人厌烦。

总说,唉,这也没什么,那个谁早就……

我若参加推理小说文学会,打算推荐近来读的土耳其推理小说《亲吻谋杀案》,雌雄同体的柏萨克·薇拉,风骚走跳伊斯坦布尔的故事。

人到中年事事不新鲜

得知推理小说文学会,原本有意参加,末了却未和家人商量。马六甲距离吉隆坡不算远,但我们得搭巴士前往,一旦塞车便赶不上聚会。

安全的方式是前一晚住在吉隆坡,惟如此一来所费不赀,想想还是算了。都会丰富的各式文化资源,在在让人羡慕。

哎呀,总之就是我很想参加推理迷的集会,下次拜托通知我,不太远或视讯我都有兴趣。不然后记让我闻香一下也好。

人到中年事事不新鲜,没兴趣多半跳过,爱的反面其实是漠不关心。还有兴致挑剔,至少当下已被吸引。

马修.史卡德自传之于前辈书友,推理迷聚会之于我,差不多就是这样,嫌货才是买货人。

反应

 

商余

错过也就算了/一愚

文|一愚 

空手离开书店。我与家人确认,你今天真的没打算买书吗?他表示,尽管因大促销,书价尚称便宜,其中几本书稍稍吸引他,但也不至于非买不可,还是算了吧。我有点欣慰,他终于放下对买书的执念。

以往家公宽容,家人想要什么书,家公不过问一律付账,让他养成爱买就买、不留意书价的习惯。后来由于阮囊羞涩,我忍不住劝说买书要节制。迫于现实,他大致同意,却不太开心。明知家人心底暗自委屈,我同意在书店促销时,任由他狠狠地大买一批,略解爱买书的瘾。

担心错过好书

曾与家人深谈。他自认爱买书并非一味贪婪,而是担心这次没买就再也买不到,然后没买的书让他耿耿于怀。我们的亲友又没有喜欢阅读的,无处借书,于是就错过,再也没机会阅读。他不想错过太多,以致稍稍有点兴趣就想买下,书留在身边,想看的时候就可以看,总比想读之际,找不到书来的好。家人还说假使我们住在台湾,图书馆多、借书方便,他就不必一直买书,长跑图书馆就好,读完实在喜欢再去买。尤其台湾旧书店多,一时没买到可至旧书店寻宝,如此一来,比较不会有担心错过的焦虑。

其实,为了降低买书的欲望,家人自有他的坚持。像是绝不在线买书,再便宜也不看。道德经有云:“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只要不上购书网站,不知有多少书,以及书多便宜,就无须在欲望与荷包之间,苦苦挣扎和忍耐。有时,少知道一点是幸福的。再说,倘若老是在网站四处比价找书,永远逛不完,还剩多少时间阅读?

错过一些也没关系

无须多买书的理由,家人早已耳熟能详,比如家中的书尚未读遍,如今读日无多。再说年纪渐增,学习能力降低,有些看过的书毫无印象,犹如新书。与其放纵欲望大买特买,不如好好阅读家里的书,更有收获和学习。

近来手头稍宽,多买几本书也还好,这次去书店我并未特别设限。如今他竟能无视大促销,空手走出书店。家人倒也不是戒掉买书的瘾,而是深切体察自己与书的关系,不够喜欢就不买了,就算错过一些也没关系。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