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牛与蚊的网红经济/拿督刘明

不久前接到好久不见的文博兄来电,大家聊起了近况。

文博兄是最早一批做投资理财的专业人士,当时他掌舵的宏愿理财赫赫有名,在保险和理财两个专业领域搞得有声有色,最近不知为什么突然销声匿迹,听说他好像全心全意去搞房地产开发。

我们谈到直播培训,开玩笑问他什么时候再战江湖,笑傲天下?他说有此打算,正在筹备当中。

我告诉他,我想写一系列马来西亚的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s)的文章,然后邀他们一起上直播,把线下和线上串联起来。

他说点子不错,但首先你得扪心自问,你这样隆重其事,图得是什么?

我顿时愣了一下,半响说不出话来!

是的,我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也不会带货,我若开直播到底所为何事?

所以做直播,以终为始是直播人必须了然于胸的关键。

品牌IP(智慧产权)讲的是定位,直播是营销的管道之一,定位不清晰等于乱枪打鸟,浪费资源。

我自己不爱上直播,但偶尔也想捧捧朋友的场,帮忙凑凑人数,但请见谅,大多数的直播完全没有让我看下去的动力,不是内容贫乏,就是主讲者没有特色。

曾经问过一位过气艺人为何弃歌从商?他说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自觉自己的歌声没有特色,辨识度不高,很难在人才辈出的歌坛中脱颖而出。

周杰伦因为唱歌语无伦次、口齿不清而广受欢迎,成为一方霸主。

我超喜欢邓紫棋的歌声是因为她忽而喃喃自语“唔知嗡么”,忽而引吭飙高音,一高一低都在她的掌控之中,她何止铁肺那么简单?

直播没有特色难突围

直播何尝不是如此?没有个人特色的直播,犹如淡而无味的咸鱼,如何下饭配粥?

所以有人嬉笑辱骂、“粗口成脏”瞬间爆红是情有可原、无可厚非的,因为喜欢看热闹者大有人在,只是粉丝能否转为铁粉,有营养的内容才是铁律!

朋友Max Lee在3年前创办红点传媒在YouTube 开讲,不消数月浏览次数超出20万,不久前订阅人数更超出30万人!

我问他成功秘笈是什么?

这位低调的年轻YouTuber有点腼腆的告诉我,他选择用第三方评论两岸三地发生的事情,对很多海外侨胞来说,马来西亚人比较中立没有预设立场,所以让他们容易买单。

去年香港示威游行演变成暴动事件,他的单一视频点击人数,一度突破180万人次,非常夸张!

我喜欢看他的视频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不厌其烦地找资料还原事件真相,做足功课,让观众了解情况始末,如此看他的视频的观众比较入戏和中肯,不会沦为酸民般泼妇骂街,胡乱点评。

大马直播卖海鲜成风

马来西亚带货直播比较成功的是那些卖海鲜的年轻人。

有一个时期还大搞促销买海鲜送豪华房车,堪称一绝,顶他不顺!

但不知道为什么看他们做直播时的口吻和方式,却让我想起以前街边走江湖卖祖传膏药的江湖术士,只是换了时间、空间,命运却大不相同!

直播卖课自称老师

马来西亚直播卖课程的大有人在,最成功的一位竟然能够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圈了两千多人报名,相当惊人!

姑且不论他的课程是否物有所值或能不能成功落地,但我还是非常佩服他吸引粉丝的魅力!

直播卖课程者都喜欢自称老师。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那些疫情前拼命开课教人借贷买房地产的人,在管控令期间又摇身一变化身为新零售导师!

如此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的通才,竟出现在马来西亚,我国华裔确实太有福报了!

今天有两位年轻朋友到访,她们打算标杆中国网红经济,拓展网红直播平台,找我们谈品牌合作。

我们聊起了马来西亚的网红直播。

我问她们找谁带货,并开玩笑推荐几位得令网红,她们连忙摇手说不,一脸不屑的表情。

独树一帜颠覆传统

马来西亚网红经济和大陆比较,简直是“蚊俾同牛俾”,完全不同等级!

外号罗胖的罗振宇,去年在上海的跨年演讲会涌进了1万2000名观众,门票最便宜要价850人民币(约531令吉),最贵竟然能够卖到8500元(约5313令吉)一张,还一票难求!

好一个男儿身的李佳琦,OMG 、OMG不停在卖口红,个人一年净赚2亿多人民币(约1.2亿令吉),比60%的大陆上市企业还厉害!

网红一姐薇娅居然连火箭也能卖,而且还是以4000万人民币(约2500万令吉)秒杀!

网红经济在大陆已经颠覆了一般传统渠道,成为独树一帜的经济模式!

因为篇幅有限,我会在下一期和大家分享这个有趣的课题!

祝福大家平安喜乐!

反应

 

名家专栏

1年赚1亿的网红/拿督刘明

上两期聊过了马来西亚的网红经济,今天谈一谈大家也许更熟悉的中国网红。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我们的电商经济落后中国和台湾等或许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这论述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事隔多年,我想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对的,至少在中国走过的场景,陆续出现在大马。那些趁早铺陈或“趋吉避凶“的电商如好友大伟,都在中国网军大举进驻之前建立了自己的电商团队,不但逃过一劫,业务还欣欣向荣!

台湾电商比中国电商更早进入大马,但当时来的都是一些培训、应用程式(App)、仓储物流软件等企业,对大马电商固然有启蒙的意义,但对大马电商的影响,远远低于中国!

中国电商竞争激烈,为了生存无所不用其极,在平台开店已经无利可图,直播带货至少还有一线生机!

中国直播兴起于6年前左右吧,好像还早面簿一年。直播带货虽然不是淘宝开始的,但由淘宝带旺并掀起直播在中国的热潮,倒是不争的事实。

网红孵化平台造人才

因为前景备受追捧,直播业在中国融资不难,所以很多网红在专业的网红孵化平台培训下产生,李佳琦和薇娅就是很好的例子!

这两大直播天王天后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我在上两期的专栏也稍微提到了他们,他们的曝光率超高,背后的故事大家都如数家珍,我就不再画蛇添足、锦上添花了。

我对近期人气越来越旺的李子柒反而感到好奇。一位只念到小学4年级就缀学的女孩子,住在四川省一个荒无人烟的山区,靠短视频1年就赚了近1亿人民币(约6000万令吉)。

最神奇的是她的烹饪视频从不带货,却让你心甘情愿上她的天猫店抢购有关食材,每月营销超过4000万人民币(2400万令吉)!

李子柒短视频崛起

李子柒年幼时父母离异,1996年父亲逝世,继母对她不好,爷爷奶奶心疼她,把她接回家。

爷爷在乡下是个有名的厨师,善于农活,也会编制竹器,邻居红白事都喜欢找他帮忙,李子柒就这样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就会做饭,也对其他传统手艺情有独钟,尊定了她后来成功的基石!

爷爷不久后也因病去世,李子柒为了生活只好一个人到城里打工。

她当过侍应,后来为了更好的收入学会了当夜店DJ 。

2012年因为奶奶生了一场大病,她为了照顾好年迈体弱的奶奶而放弃一切,回到了四川乡下山区。

她在淘宝开了一家网店,但生意不好,听取了弟弟的建议,她开始拍摄短视频希望让生意火起来。

李子柒非常好学,前期的视频或照片都不理想,为了把视频拍的更专业,她到处拜师。

终于有一次她的作品被美拍总执行长发现,满心欢喜地点赞并把它发在首页,就这样李子柒的短视频开始备受瞩目。

就地取材拜师学艺

我看了蛮多李子柒烹饪的短视频,发觉她的视频非常唯美。她的烹饪视频和一般大厨教你做菜的拍摄手法完全不一样,她就地取材,把农活都摄入镜头,把她住的山区拍得如幽谷仙境,犹如人间香格里拉!

李子柒的每一个视频都有一个非常有创意的主题,比如“蒜的一生“。

整个短片就记录了她如何培育蒜苗,施肥浇水,直到它茁壮成长,然后收割。接下来就是如何用蒜为主菜下锅,炒出几道香喷喷、热腾腾的农家菜肴。

把蒜当人办,用视频道出“蒜”的一生!有趣、生动、非常有心思!

她甚至自学古法印刷、染坊和自制烘窑烘培面包,直让人感叹:还有什么活这小妮子不会的?

她为了制作兰州拉面,特地去拜师学艺,用两个月时间学会如何拉出好看又有弹性的面条,搞到自己双臂几乎提不起来,就为了拍摄5分钟“正宗兰州拉面”!

造就中国文化奇迹

她前期的视频都是自己拍摄、制作和剪辑,水准之高,和专业团队不遑多让!

就因为这样,有人怀疑她是网红平台制造出来的产物,作品背后都是专业团体在操控。她一度为此谣言大受打击、心灰意冷而停止拍摄!

李子柒在中国有超过8000万的粉丝,散布在所有自媒体平台。她是YouTube中文视频第一名,订户1100万人,比美国CNN有线电视台的1000万订户还多!

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她只是在那里默默地干着农活,偶尔和奶奶说几句四川方言,但她的视频却让全世界的人开始喜欢有趣好看的中国传统文化,让人喜欢上勤奋的中国人民,喜欢上这个国家!

李子柒是个奇迹,一颗平常心造就了国家文化的奇迹!

诚意决心打动人心

李子柒为什么成功?

她的孝心冥冥中牵引出她的福报。假如她不是因为心疼奶奶而不顾一切回到山区乡下,她的人生会从新改写!

她做人做事完美要求,凡事要做到最高规格,这从她视频的水准看得出来!

李子柒非常有创意,用唯美的拍摄风格记录着食材的故事,非常感动人心。很多外国读者留言都说:她的视频承载着满满的正能量,足于疗伤!

中国的舞台够大,加上5000年的文化底蕴,让她尽情发挥想象力。时间、空间都对了!

她隐藏在内心不服输的精神,小时候的贫穷反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推动力量,养成她不向困境低头的性格!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了李子柒,其他带货网红还真不够看!

这是何等境界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