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收入不高也该投资/史慧娴

你不需要富有才能投资。

事实上,投资是创造长期财富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帮助你实现财务目标,建立一个让你安枕无忧的退休基金。投资还可以帮你的财富克服通货膨胀,使存款不会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贬值。

如果你是一名新进投资者,首先需要弄清楚的事情,就是该预留多少钱来投资。以下是你该从何开始的建议。

1.确保有应急基金

在开始投资之前,先确保你有应急基金。通常,这应该是有大约六个月收入的储蓄。如果你是自雇人士的话,储蓄应该要更多。

应急基金应该要放在可以快速提取的平台,例如银行的储蓄户头。需要应急基金的原因如下:

●支付意外费用——例如车坏了,或者突然发生了保险不赔的医疗费用,这时候应急基金可以派上用场。

●让你的人生规划更灵活——例如你想要立即辞职,但却没办法马上找到另一份工作,这时候应急基金可以在你失去稳定收入后提供财务缓冲。

●不必动用投资——你不会想要撤回投资来支付意外开支。除了将面临亏损出售的风险,还有是投资时间不足,果实(回报)可能还还未成熟,提早收割的回报或不多。即使是以后你手头充裕了想再投资,投资成本也会增加。

2.投资收入10至15%

按照经验法则,我们可以投资收入的10到15%。这意味着如果你每月赚5000令吉,你应该每月至少投资500令吉。这里有几种方法可以让你增加投资用的储蓄:

●设置一个定期银行转账,当领到工资时,让它自动将一部分转入你用于投资的储蓄账户。

●如果你觉得要投资工资的10到15%还是很多,你可以尝试增量投资。例如在第一个月从只拿出收入的1%开始。第二个月再增加到2%,下个月再增加3%,以此类推。

●如果你在存钱方面仍然有困难,请检讨一下个人的消费习惯。考虑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增加收入。找出你的理财“黑洞”,这通常是你在爱好上的挥霍,以及设法减少一些奢侈品/服务的消费。

如果你在职业生涯初期就开始每个月投资,你可以有多少钱退休呢?我们先做出一些假设:

●你是一名22岁的应届毕业生,月薪2500令吉

●你的工资每年增长5%

●每月投资薪水的15%

一开始,你或许会觉得很难或者缺乏每个月拿出一笔钱来投资的动力,特别是为这笔钱是要在几十年后才能使用的退休储蓄。但未雨绸缪可以让你在未来的日子更加安枕无忧。

3.逆向思考财务目标

我们也可以试试逆向思维,从财务目标的角度换位思考。

例如,想想你希望在什么年龄退休,并需要多少钱退休。这些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你需要每月储蓄多少。例如,如果你想在45岁时退休,那你需要比计划55岁退休的人投入更多。

也应该考虑其他财务目标。也许你想在50多岁的时候让孩子到海外升学,或者买一栋海边别墅,或来一次环游世界。假设你想在20年内为孩子的教育费存20万令吉(记住也需要考虑通货膨胀)。通过简单计算,我们可以估计你每月需要投入的金额多少:

所以,思考自己的财务目标,计算一下每个月需要投放的钱,然后开始投资。

了解风险制定组合

决定投资多少只是理财的环节之一。接下来,你需要考虑自己可以承担多少投资风险,这有助于制定投资组合。股票在高风险投资组合中所占比例更大,而债券等更稳定的资产在低风险投资组合的比例更大。

年轻的投资者通常会选较高风险的投资组合,因为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挫折中恢复。此外,长期来看,高风险投资组合往往表现更好。

但如果你是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马上投资股票可能会很难。挑选个股需要懂得研究和投资知识。如果你刚毕业时的薪水是2500令吉,每月投入10%或250令吉来买股票将不符合成本效益。本地的股票经纪行对每笔交易的最低收费约为8令吉。这意味着如果你只投资250令吉,将得先支付8令吉或占总投资成本3.2%的费用。

为了提高成本效益,有些人会在投资股票前存上一笔较多的钱。例如,如果每月节省250令吉,一年下来将会有3000令吉储蓄。3000令吉的股票交易明显更符合成本效益,因为8令吉只占了总投资成本的0.26%。

或者,你可以投资交易型指数基金(ETF)、智能投资顾问(Robo advisor)和单位信托基金等金融产品。这些工具通的投资成本较低,同时对新手投资者来说比较友善,因为它们的波动性比股票小,让你可以轻松地分散投资组合。

最后,无论你选择投资什么,确保先做了功课,避免做出非理性的决定。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到iMoney学习中心网站 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

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在商言商

失败的经历/郑喜文

巴菲特的最佳拍档查理芒格先生说过,失败所教会你的事情,远远比成功来得多。因为当你在投资上有所斩获的时候,你永远不会知道,那到底是因为运气,还是因为你足够努力所带来的能力所致。

而事实往往是,即使连股神也不例外——在无数个抉择当中,只有极少数的抉择是“押对了宝”,而那就是绝大多数利益的由来,并覆盖及弥补了其他“不完全正确”的抉择所导致的亏损或错算的效益。

言归正传,在协助本地企业把产品输出中国这事情上,我有过一次特别失败的经历。

当时,中国客户A正在找一款零食,刚好我认识生产相关零食的工厂,而这厂家创立没几年,急需订单,所以配合度也很好,于是一拍即合,原以为事情会顺利进展,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

首先,这家工厂很新,规模不大,当时只做几个邻近州属的市场,所以不需很高的资格,HACCP等认证证书都还没办好,对于出口是完全零经验。

碍于当时该工厂并没有客户所需的每袋20克装的包装规格,经过再三考量之后,工厂老板决定花费6位数去采购相关的包装设备,而客户也非常满意,同时也花费了6位数客制化相关包材,按几个柜子去备货,打算大展拳脚。

结果,由于沟通失误或缺乏经验,或以上皆是,工厂在生产的时候没有充上氮气(就是让零食胀鼓鼓的气体),导致产品受潮(即漏风),不止不脆口,而且还有变质现象,导致第一批货就滞销,还被客户退货,惨不忍睹。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碍于工厂现有的客户并没有相关需求(20克装),于是只能把新购买的设备搁置一旁,而这包括了客户那一堆特别订制的包材。

未“扎根”勿走出海外

当然,这还没包括出口文件上的纰漏、产品标签上的失误、商标注册只有英文等,要把产品做好,你需要把100件事情给妥善处理,而这还没包括市场行销、品牌意识、价格定位等方面的策略。

从此之后,我对“协助企业走出海外”有更深入的认知:如果你的企业还没在本地市场“扎根”,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因为出口的周期很长,市场变动甚大,经营和招商成本也相对来得高,如果不是为了扩充产能,则未必需要先考虑出口。

而且,如果本地市场没有经营得很好的话,其实急着出口会让你焦头烂额,因为出口是相对来得被动的,尤其在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之前,其成本高居不下,产品没有竞争能力,即使为了成交而牺牲自己的毛利率,产品到最后也不会卖得太好。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