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坚守投资计划5招/史慧娴

归功于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我们得以轻易接触到不同的投资选择及平台——无论是直接投资股市或加密货币,还是通过机器人顾问实现投资自动化。

当前社会投资已大大简化,反倒是在众多投资选择及一堆投资建议中,坚持你原有的投资目标,可能才是一项挑战。

例如,即使你知道无法承担起背后的风险,但或许仍会被诱使去投资听上去很诱人的项目。

以下5招是坚守投资计划的技巧

1.写下目标和策略

在进行投资前,你一定要清楚知道想要达成什么目标。

这个目标会指引着你的投资风险偏好,意味着在投资计划中,能让你知道可承受多少风险。

决定你的风险偏好的因素包括:

●你的收入和财务支出:在不影响支出情况下,收入中的多少可以用来投资?

●你的投资时间:你可以等上多久才获得投资回报?

●经济环境:你的收入来源在当前经济环境中是否稳定?

你能否在当前大势下拿出一笔资金投资,并为了投资回报耐心等上一段时间?

●流动性:你的这笔投资是否需要可轻松套利变现,或你能够为变现等上一段时间?举例来说,产业就是个流动性差的投资,因为需要花更长时间套现。

一旦决定好你的风险偏好,你就可筛选出合适的投资产品,并为每个潜在变数划定策略。

例如,如果X股没有在计划的2年时间内,达到你想要的投资回报,你需要选择继续持有,还是套现并转投其他项目呢?

写下你的策略,可帮助你视觉化投资过程,并能引导你度过艰难时刻,从而避免投资时情绪用事。

同时,你还需要定时重审投资策略,以确保吻合长期金融目标;一旦在进行投资时发现策略有问题,或更改投资目标,那么你就需要跟着调整投资策略。

2.如何决定加码或套现?

你的投资策略,能够帮助你客观地决定继续投资或套现。

为了仔细关注资产表现,以便能够及时做出相关决定,你需为每种投资定下两组目标:

●目标回报(举例,我要通过买入蓝筹股来实现1年内争取10%回报。)

●可接受的风险和范围,即你可以承受多大的损失(止损点,例如你以8令吉买进某股,最多能忍受跌至6.50令吉才离场。)

这些目标可帮助你避免在市场波动时手足无措的问题。

3.衡量投资策略是否有效

要如何知道你的投资是否有效?只有当你可以衡量投资成果时,才能充分理解策略的效果,并在需要时还可做到临场发挥。

你可以使用相对和绝对基准来测试策略的有效性,你选择的基准必须仙符合你的财务目标,然后才要与你的投资策略相符合。

相对基准可参阅大市表现,如富时隆综指,而绝对基准则是你的投资回报目标,如明年回报7%。

例如,先记录你自己的投资组合回报波动,在同基准回报波动进行比较。

尽管这可能会很繁琐且耗时,但通过设置基准来衡量所需承受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这些基准,你就可避免由于情绪和不实际的谣言,做出不对的投资决策。

4.通过多元化织好安全网

如果你害怕承担太多风险,可以把债券当做对抗市场波动的避风港。

债券素质越好,就越能对冲股市相关的投资亏损。

同时,政府债券更加安全,但殖利率回报也比企业债券来得低。

此外,为了多元化高风险投资,你还可考虑表现良好的信托基金和交易型指数基金(ETF)。

5.确认投资金额

你的财务目标,会让你知道你需要投资多少金额。

例如,若你的最终退休基金目标为100万令吉,而你有30年时间来投资,且最初投资金额为2万令吉,而你每月需拿得出600令吉投资,那么你的投资组合年周息率,就需持续保持在7.5%。

为了实现平均7.5%回报率,你要明确辨别每种投资产品,需放入多少资金。

因为,短期投资获利需要较为保守一些,而长期投资则较有时间来消化市场的起落,因此可以较为积极一些,入手风险较高的产品,例如股票。

专注实现自身目标

鉴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金融目标,并需要自己一套独特的投资策略,因此不建议你模仿亲友,甚至所谓的“投资导师”的投资策略。

你可以向他们学习,但你需要设立符合自己需求和目标的计划。

一旦设好策略后,就请一边谨记目标,一边遵守投资计划。不要嫌麻烦并时时审视你的策略,以及永远不要停止学习。

#WalletWisdomWithWaihun

想知道更多理财贴士,你也可以上https://www.imoney.my/articles/ 

免责声明

以上资讯只提供分享及参考用途而非正式理财、投资或产品购买意见。

因个人情况及需求会有差异,读者可依据自身独特情况再向笔者取得建议或者联络自己特许理财规划师取得咨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反应

 

在商言商

失败的经历/郑喜文

巴菲特的最佳拍档查理芒格先生说过,失败所教会你的事情,远远比成功来得多。因为当你在投资上有所斩获的时候,你永远不会知道,那到底是因为运气,还是因为你足够努力所带来的能力所致。

而事实往往是,即使连股神也不例外——在无数个抉择当中,只有极少数的抉择是“押对了宝”,而那就是绝大多数利益的由来,并覆盖及弥补了其他“不完全正确”的抉择所导致的亏损或错算的效益。

言归正传,在协助本地企业把产品输出中国这事情上,我有过一次特别失败的经历。

当时,中国客户A正在找一款零食,刚好我认识生产相关零食的工厂,而这厂家创立没几年,急需订单,所以配合度也很好,于是一拍即合,原以为事情会顺利进展,没想到却是噩梦的开始。

首先,这家工厂很新,规模不大,当时只做几个邻近州属的市场,所以不需很高的资格,HACCP等认证证书都还没办好,对于出口是完全零经验。

碍于当时该工厂并没有客户所需的每袋20克装的包装规格,经过再三考量之后,工厂老板决定花费6位数去采购相关的包装设备,而客户也非常满意,同时也花费了6位数客制化相关包材,按几个柜子去备货,打算大展拳脚。

结果,由于沟通失误或缺乏经验,或以上皆是,工厂在生产的时候没有充上氮气(就是让零食胀鼓鼓的气体),导致产品受潮(即漏风),不止不脆口,而且还有变质现象,导致第一批货就滞销,还被客户退货,惨不忍睹。

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碍于工厂现有的客户并没有相关需求(20克装),于是只能把新购买的设备搁置一旁,而这包括了客户那一堆特别订制的包材。

未“扎根”勿走出海外

当然,这还没包括出口文件上的纰漏、产品标签上的失误、商标注册只有英文等,要把产品做好,你需要把100件事情给妥善处理,而这还没包括市场行销、品牌意识、价格定位等方面的策略。

从此之后,我对“协助企业走出海外”有更深入的认知:如果你的企业还没在本地市场“扎根”,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因为出口的周期很长,市场变动甚大,经营和招商成本也相对来得高,如果不是为了扩充产能,则未必需要先考虑出口。

而且,如果本地市场没有经营得很好的话,其实急着出口会让你焦头烂额,因为出口是相对来得被动的,尤其在没有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之前,其成本高居不下,产品没有竞争能力,即使为了成交而牺牲自己的毛利率,产品到最后也不会卖得太好。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