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别啰嗦,大道至简!/拿督刘明

我有幸被邀成为某机构主办的创业大赛的导师,其中一位学员因为参赛的项目让人难以理解,连负责辅导的导师也束手无策,他兜兜转转跑到我这里,向我求助。

他把创业企划书传给我过目,我发现他的文字结构很复杂,生涩难懂。

有些单词我甚至没听过,我问他是网络词汇还是他独创?

他说是缩句,就是把一些名词缩短。

我心里开始有了底,约他在办公室见面详谈。

其实他的创业构思很简单,纯粹是想建立一个培训电商的平台、在一个共享空间下互相学习。

现在创业的年轻人受中国大陆导师思想冲击颇大,连用词和思考模式都如出一辙。

很多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把词汇大陆化,用的尽是网络语言,少接触大陆文化和书籍的人,真的是“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大陆作家写文章的风格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兜圈子,带你游花园,少了台湾和我国文人的一针见血、实话直说,或英语所谓的Straight to the point!

这位年轻朋友只求文字优美,结果顾此失彼,词不达意,企划书变自嗨文学。

他犯了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美国前总统杜鲁门在调侃政敌时说过一句话:If you can't convince them confuse them!(倘若你不能说服对方,就混淆他!)

企划书应简单直接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有一年在同一个活动, 一位“毒舌”评审对某位参赛者说:你说的每一个字我都听得明白,但串联成句子的时候我就不懂你在讲什么了!

语言和文字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沟通,让你的想法透过大家都熟悉的语气清楚传达给对方,除非你写的是文学创作、散文或新诗,讲求的是意境和唯美,文绉绉的文笔让人似懂非懂反而能流传千古、拍案叫绝!

但企划书的文字必须清晰简单和直接,让评审一听就清楚知道你的构思和想法,然后再用数据和创意来加强论点进而说服他们。

我引导这位学员用最简单的文字清楚表达他的想法,并告诉他,生涩难懂的词汇并不代表他的水平高人一等!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是聪明睿智的民族,有时候却又非常“狡猾”,往往同一件事却有不同的诠释。

沟通艺术——见人说人话

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位秀才上京赶考, 某天晚上他作了三个不同的梦。

第一个梦,他梦到自己在高墙上种菜;第二个梦他梦到自己在下雨天打着伞却戴着斗笠;第三个梦是他跟自己朝思暮想的姑娘入了洞房,躺在一起但却背靠着背。

第二天醒来,他心里很是不安,总觉得这梦里藏有玄机。于是他去问了一位算命术士。

术士煞有其事的说:你这个秀才就要倒霉了。

看你怎么理解

在墙头种菜,不是白种吗?下雨天打着伞又戴着斗笠是多此一举啊!和自己心爱的姑娘进了洞房却只能背对背是好事成空!

算命术士接着说:我看你是高中无望,赶紧回家吧!秀才垂头丧气,只好收拾行李回乡。

路上他遇到一位禅师,他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的梦境告诉禅师,禅师听后,欢喜得哈哈大笑说:恭喜恭喜,你即将高中状元,金榜题名了!

秀才有点错愕的问:禅师何解?禅师说:你把菜种得高,表示高中!雨中打伞还戴斗笠表示你准备充足,有备无患!和爱人背对背躺在床上表示翻身的机会到了!

秀才听了士气大增,回过头赶紧赴京赶考,果然高中状元!

这虽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把隐意事件解释得出神入化、丝丝入扣还能多角度分析,除了中国人,世上还有那一个种族有此本事?

我们去庙里求签问卜,庙祝一样是看你是什么人、问什么事才给你解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可见我们的老祖宗很早就知道沟通的艺术,见什么人讲什么话,就只求达到沟通的目的。

学学政治家

讲到沟通,我国的前首相敦马哈迪绝对是个中高手,放诸我国政坛无人能出其右。

他虽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但无论文章或演讲,他都用非常浅白易懂的口吻来表达他的想法,让读者倍感亲切、听者产生共鸣!

他在上届大选深入敌军阵地,用低下层人民听得懂的语言,把敌人弱点不断地重复又重复,结果攻陷巫统60年老树盘根的江山。

我们也可以不认同他的治国理念,但你不能不钦佩他的厚脸皮和沟通技巧。

他三番四次接受采访时面对记者的尖锐问题,还能脸不红气不喘地侃侃而谈,为自己辩护,不像另一名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那么沉不住气起身走人,贻笑大方!

我写了那么多年的专栏,不要脸地说还蛮受欢迎,从读者来函我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读我的文章没有压力,文字精简易懂,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两千字的文章,一口气读完,有人还意犹未尽,够臭屁吧?

大道至简,同样的道理!

退堂!

反应

 

名人专栏

不急着说自己想说的话/何飞鹏

成功的沟通,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转换成从对方立场能理解、能接受的话,用对方的话说出来,这样才能化解歧见,把自己的想法推销给对方。

千万不要自顾自说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话。

我曾有几次非常失败的沟通经验:有一次在一个吃饭的场合,大家谈及核电问题,我因为自认为对核电有所了解,因此就直接提出我对核电的看法。没想到座上有一位核电专家,他对我的说法提出许多纠正,让我感到十分难为情。

另一次我和一位同事讨论工作上的问题,我虽然要他先提出他的想法,但我没有耐性听他仔细说完,就打断他的话,并直接说出我的看法,事后证明我的说法有严重的问题,关键在于我没有等他说完所有的话,以致于对真相有所误解,而下了错误的判断。

再一次是我与一个公司洽谈合作,我约了对方的老板见面,整个沟通过程我急着说明此项合作的好处,说完之后,这位老板说话了:“这项合作对我的公司有什么好处?”这时我才惊觉,我所说的好处,都是从我方的主场出发,并没有考虑对方的立场,虽然事后我试图补救,可是我只顾自己利益的印象已经存在,事后的沟通变得益加困难。

这些错误的沟通经验,让我体会了一个沟通心法:成功的沟通,一定不要“急着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基本原则。

从失败中悟出心得 

第一则故事的教训是,不知道听话人是谁?不知道他们的底细时,绝不要轻易开口说话,发表意见尤其要避免,因为就算知道对方是谁,但如果不知道他们的意识型态、价值倾向,也可能无心得罪人。

第二则故事让我知道,说话之前要先仔细倾听,一定要听完所有的话,了解所有事实后,再做回应。而且在倾听时,一定要全心全意倾听,才能了解话中的真意,甚至还要听出话中的弦外之音,了解对方的动机加需求,回应时才能切中要害。

第三则故事获得的经验是,要把自己想说的话,从对方的立场,对方的利益着眼,转换成对对方有利的话语,对方才容易听得进去!

成功沟通始于聆听

通常愈重要的沟通,愈困难而麻烦的沟通,双方一定存在着立场的歧异、利益的冲突、观点的不同。

而成功的沟通,就是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最起码也要在双方的歧异中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其实,要达成成功的沟通,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转换成从对方立场能理解、能接受的话,用对方的话说出来,这样才能化解歧见,把自己的想法推销给对方。千万不要自顾自说自己认为有道理的话。

总结这3种失败的沟通经验,成功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不急着说自己想说的话”,先把自己想说的话暂时隐藏起来,仔细倾听对方的话、对方的论点,了解所有的事实真相之后,再站在对方的立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样才能完成成功的沟通。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