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全球不太可能衰退/Project Syndicate

作者:浜田宏一(耶鲁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曾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特别顾问。)

全球经济即将陷入衰退的预测,曾在今年早些时候甚嚣尘上。

但如今2023年已经过半,似乎只有中国成为了面临长期重大衰退风险的主要经济体。

纽约、伦敦乃至整个欧洲的股市都在飙升。东京日经指数在6月份创下了33年新高。虽然有一些经济体仍未摆脱困境,但目前看来,发生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极低。

经济衰退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消费者和投资者信心过强或是极高水平的公共开支会,将总需求推高到通货膨胀开始升高的程度,迫使政策制定者(特别是中央银行)出手干预来为过热的经济降温,但如果干预过度——比如过于激进地提高利率从而大幅提高借贷成本——就会将经济推向衰退。

衰退也可能来自供给侧。当某个行业或整体经济繁荣时,供应商就会加大生产。一旦需求开始下降,供应就会开始堆积,从而阻碍甚至停滞增长。

如今这两个因素都不存在:尽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和欧洲中央银行一直在推行货币紧缩政策,但需求并未崩溃,供应也没有堆积。

未考虑冠病遗留影响

相反,最近这些经济衰退预测主要是通过对过往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只不过它们都未能充分考虑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和遗留影响。

人们希望外出就餐,餐馆也希望提供服务。但在疫情的风险和限制之下两者都无法这样做——至少无法达到与以往同等程度。从出门旅行到与商业伙伴和服务提供商,面对面的无数其他活动和行业都是如此。

因此,疫情其实没有造成供需失衡,而是造成了供需脱节,迫使买卖双方必须付出额外的成本——比如从佩戴口罩到增大餐桌间隙——才能完成交换。

这些阻碍意味着实际产出,不再仅仅由曲线决定;贸易障碍的大小也很重要。阻碍越大,曲线之间的距离就越大,产出下降的幅度也就越大。

产出的下降触发了强有力的政策回应。例如美国特朗普政府就推出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而其继任者拜登也加大了力度以刺激需求——也就是将需求曲线向右推移。

贸易障碍依然存在,但需求曲线的移位,意味着这些障碍不会再将产出拉低到远低于正常——或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事实上在所谓拜登经济学(Bidenomics)的作用下,美国的产出大致回到了起初的平衡点。

美国能够软着陆

而当各类新冠限制措施取消后,贸易障碍造成的“楔子”也随之消失。

但需求曲线仍处于调整后的位置。因此,供需曲线相交于一个更高的均衡点,意味着更多的产出和——至关重要的——更高的价格水平。

而美联储的紧缩政策,则是想要将需求曲线推回其原初位置以抵消这些影响。

虽然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确实增加了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的风险,但近期的经济指标——尤其是强劲的就业数据——表明该国经济是完全可以实现软着陆的。

事实上,拜登政府的需求促进政策和美联储的抑制通胀干预措施都是完全恰当的。

而或许更重要的是,美国的高利率通过强化美元刺激了其他经济体的出口。这使得许多人预测的那种全球经济衰退更加不可能发生。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量化基金做空美债预示 今年降息无望?

(纽约30日讯)一个表现超群的量化基金正在做空5至10年期美国国债,随着物价持续居高不下,预期今年利率将维持不变。

Catalyst/Millburn对冲策略基金正在卖出国债期货,同时买进短期票据。这些立场反映了一种观点,即市场可能高估了美联储降息的可能性,同时可能忽略了美国赤字不断扩增对较长期收益率带来的压力。

Catalyst Funds投资长大卫·米勒表示,美联储很可能无法推行他们口中的降息。目前尚不清楚如何在不导致通胀回升的情况下降低利率。

据彭博汇编的数据显示,这只资产超过70亿美元(约330亿令吉)的基金今年的回报率接近14%,超过94%的同行。五年业绩位列前10%。

担心利率可能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在较高水平下,今年的市场震荡不已,10年期债券收益率一度从2月的低点飙升逾90个基点。交易员原本预期,今年从3月起将降息逾150个基点,如今的押注被迫缩小至年底前降息0.25个百分点。

本月稍早,一项衡量美国基础通胀的指标在4月出现半年来的首次降温,让债券交易员稍感宽慰。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不大认同进一步升息的需要,并暗示一旦数据许可就会降息。

然而,这种缓和未能持续太久,收益率小幅回升。周四,10年期基准收益率为4.62%,仅比今年高点低12个基点。明尼亚波利斯联储行长尼尔·卡什卡里周二说,尽管美联储的政策立场保持限制性,但政策制定者并未完全排除进一步升息的可能性。

米勒表示,Catalyst的基金正在买进国库券。

米勒表示,美国政府的借贷计划也给债券带来了压力。国会预算办公室2月份公布的预估显示,到2034年,预算赤字将从今年的1.58兆美元增至2.56兆美元。

“从长远来看,这确实会推高利率,”米勒在谈到美国赤字扩大的影响时表示。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