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

中国经济引擎失速/Project Syndicate

作者:易富贤(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妇产科学高级经济学家)

本月早些时候,评级机构穆迪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理由是房地产危机加深和经济增长长期放缓带来的风险。

事实上,穆迪当前预测该国2024和2025年的年经济增长率将降至4%,然后在本十年的剩余时间里进一步放缓至平均3.8%。到2030年潜在增长率将降至3.5%。而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的一个主要原因则是“进一步弱化的人口结构”。

对降级“失望”

不出所料,中国领导人对降级感到“失望”,并声称中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且仍将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但中国对自身潜在增长的评估,是建立在漏洞百出的预测基础之上的。

2020年8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召集包括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内的九位经济学家,进行了一场旨在指导“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研讨会。在这次讨论的基础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在未来16年内将人均GDP翻一番是“完全可能的”。

林毅夫解释了这一乐观预测背后的逻辑。2019年中国的人均GDP仅为美国的22.6%(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德国在1946年、日本在1956年、韩国在1985年都达到了同样水平,而在随后16年中,它们的经济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4%、9.6%和9%。

林毅夫认为,即使受到人口低增长以及对美贸易和技术战的影响,中国的潜在年增长率——2019至2035年为 8%,2036至2050年为 6%——依然能轻易转化为6%和4%的实际年增长率。

根据这一预测,中国的GDP将在2030年超过美国,到2049年则为美国的两倍,而届时中国人的数量将是美国人的四倍。

林毅夫此前曾做出过更为乐观的预测。2005年时预测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在2030年达到美国的1.5-2倍,人口数量将是美国的5倍。2008年他更加乐观,预测2030 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2.5倍。

2011年他又预测说2030年中国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2014年他回到了2005年的预测,即中国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1.5-2倍。

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把林毅夫的预测视为对其政治制度和治理模式的某种平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在2021年宣布,“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同样,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去年承诺,面对阻碍中国崛起的各类举措,中国外交将秉持“斗争精神”以保障国家的持续发展。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领导人急切地将本国的应对举措说成是其“制度优势”的体现。

乐观预测大错特错

但无论林毅夫的经济预测多讨中国领导人欢心,这些预测都被证明是大错特错的,特别是均未考虑到中国黯淡的人口前景。

更高的年龄中位数和64岁以上人口比例,都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而在这两点上中国的境况远不如林毅夫用作参照的三个国家。

当德国人均GDP相当于美国的22.6%时,其年龄中位数为34岁,而日本和韩国的同期中位年龄仅为24岁。而在16年的强劲增长后,这三个国家的中位年龄分别为35岁、30岁和32岁。相比之下,中国2019年的中位年龄为41岁,2035年将达到49岁。

同样,在林毅夫所提及的那16年中,德国、日本和韩国64岁以上人口的比例起初分别为 8%、5%和 4%,结束时则为12%、7%和7%。中国的这一比例在2019年为13%,2035年则会达到25%。

而在德国(1966年)和日本(1991年)64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3%之后的16年间,两个经济体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仅有2.9%和1.1%。

劳动力人口下降

此外,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劳动力人口(15-59 岁)数量分别在人均GDP达到美国22.6%后的第12年、第38年和第31年开始下降,而中国从2012年就开始下降了。

如果把中国经济想象成一架飞机,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点燃燃料——青年劳动者——使经济起飞并高速飞行了三十年。但是燃料在2012年开始耗尽,飞机也因此减速。

反映现实非画饼预测

而中国政府非但不去适应新的现实,而是听从林毅夫这类经济学家的建议,通过大量投资房地产来继续猛轰油门,进而制造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

在缺乏足够燃料的情况下继续高速飞行显然是危险的,也是一些经济体正试图通过将供应链转出中国来实现贸易“去风险化”的原因之一,要知道中国目前可是140 多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

西方观察家们往往专注于批评中国领导人的言论和决策,但指出作为中国政策基础的预测中所存在的错误或许更具建设性。

为了国家的利益,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必须做出反映现实的决策而不是更多画饼式的预测。

Project Syndicate版权所有

www.project-syndicate.org

反应

 

国际财经

中国经略中东 超越贸易范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本周将会见阿拉伯多国领导人,寻求在这个中国开展大量商务且外交活动日益增多的地区,建立更深入的关系。

习近平周四将在北京举行的中阿国家合作论坛上发表讲话,埃及、阿联酋、巴林和突尼斯的国家元首将出席。会谈可能聚焦在讨论快速增长的贸易和投资,以及以色列与哈马斯冲突中的区域安全问题。

拜登政府在以哈冲突中支持以色列之际,中国与阿拉伯国家都支持立即停火并承认巴勒斯坦国。

双方立场相同有助于北京方面扩大对一些国家(有些直到最近还是主要把中国视为经济伙伴)的政治影响力,并在与美国争夺全球影响力的角力中赢得新的盟友。

习近平2022年底访问沙地,被两国视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访问。

去年,沙地与伊朗达成了令人惊讶的协议,东道主正是中国。

投资加速

即使在加沙战争造成的紧张局势下,关系缓和仍然得以维持,且有迹象表明,中国与中东之间的投资也随之加速。

国营石油公司沙地阿美开始洽商收购中国一家石化公司价值15亿美元(约70.5亿令吉)的股份,中国一汽将和埃及公司合作,在当地生产电动车。

瑞银分析师估计,到2030年,中国与中东日益密切的联系,可能为全球能源相关贸易增加超过4000亿美元(约1.88兆令吉)。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中非项目主任余雪莉(译音)说,中国正在该地区发展软实力。

她表示,除了满足双方需求的商务关系之外,“这种关系还扩及美国领导的现有全球机构中的相互政治支持”——以及由中国共同创立的金砖国家等新机构。埃及和阿联酋今年加入了该组织,沙地也考虑跟进。

来源:彭博社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